新课改背景下英语“写”的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新课改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里强调的是听、说、读、写四个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是巩固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目前小学英语课堂过分强调听、说、读,而“写”的训练往往被忽视。很多教师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写话训练指导。
总体来看,2011年版课标中对“写”的要求做了调整。如,二级标准中“写”的要求是“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这是从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把握渐进性原则出发的,体现了新课标对“写”的教学的重视。因而,在课标修订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活动。
一、依托文本,仿写起步
2011年版课标在一级目标要求中增加了原本属于二级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能够模仿范例写词句”。不少教师觉得四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有一定难度。其实,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具备母语书写的能力,这时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应当适时发展“写”的能力。初期“写”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书写习惯的训练,字母的规范书写或者是简单的看图说话等,应从描红到正确抄写字母和单词,再到抄写句子中的单词和词组,并逐步过渡到能根据提示、范例写词句。以人教社新版教材为例,根据课标的细化和教材的安排,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应能书写字母,三年级下学期能书写单词,四年级上学期巩固字母书写,四年级下学期能模仿范例写词句。
在写作入门阶段,仿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训练形式之一。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课堂上,其主要知识来源于课本。教师可以充分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打开“写作之门”。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的编排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素材和空间。在教学听、说、读的同时,我们可以适时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如,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的四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 1 We went to the Great Wall 一课的主要内容是用过去时态描述学校组织外出游玩的经历。教师可将文本作为范本,在充分的听、说练习基础上,让学生仿写自己的游玩经历。如:“Last week we went to the Lianhua Park.We saw lots of trees and flowers.We ate apples and some sweets.We played games.We were very happy.”
这种源自教材的英语写作一般会有一定的范例参考,对于初涉写作的学生而言,就如同小孩学走路时需要的“学步车”一样。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独立行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计分层模板,让学生自由选择,形成开放性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写作的乐趣。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写英文日记的形式,为学生的生活写作提供平台。
二、问题推进,复述练笔
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对话的语篇可以改编成一段复述其内容的短文,并成为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本。教师在学生复述时可以借助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掌握对话后,让他们先口头回答,再将答案串联起来,整理成一篇新的小短文。如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的Module 9 Unit 1 I helped Mum主要讲述的是Amy 一家人和爷爷奶奶周日所做的事。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脉络,如“How's the weather in America? What did Grandma do? How's the weather in China? What did Amy's family do?”教师让学生回答上述几个问题并加以整理,就生成了如下片段:“Yesterday,it was sunny in America.Grandma cooked fish.Grandparents walked in the park and talked to some friends.But it rained in China.Dad watched TV.Amy and Tom helped Mum.But Sam didn't help Mum.He played on the computer.”
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以话题为主线,写作题材极为广泛,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口味,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话题,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到了五年级,教材对话语篇的内容逐渐加深,篇幅逐渐加长。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并把握语篇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对话中的主要人物、关键词句,借助包含图表内容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复述出文本内容。复述训练是基于文本理解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难度小,能够保证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它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巧用插图,创新写作
插图是小学英语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本辅助资源。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通俗化。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中提供了大量的插图,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可充分运用插图资源,巧妙挖掘其内涵,让插图为练笔所用。具体可以这样操作:第一步,看图答疑。根据所选插图,设计有关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指引,了解图片大意和重点。第二步,看图学说。在学生对图画大致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口头叙述图片所表达的内容。第三步,自主写作。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自己对图片的理解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学习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Module 3和Module 4后,学生已经能初步运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练笔,教师可以呈现本册Review Module Unit 2的配套插图(如右图),先通过“What day is today? How's the weather today? What is Sam doing? What is Amy doing”等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图片的大意。而后,让学生在小组或同桌讨论中对图片进行口头描述。最后,让学生在充分的“说”的基础上自主写作。
如果说提问、讨论强调的是教师的“帮扶”,那同桌、小组间合作看图说话到最后的写作练习就是“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串句成篇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原本只会简单地描述图片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够加上日期、天气、心情等描述,使得文本更加完整和生动。如,一位学生根据问题和讨论这样写道:“Today is Sunday.It's a fine day.Dad is listening to music.Sam is playing football.Mum is…They are very happy.”
图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多关注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图片,善于在这些图片上做“文章”,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可局部选用、可拼图、可删减、可增加,让这些“小资源”发挥“大功效”,真正地服务于写作教学。
四、任务驱动,生活写作
2011年版课标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倡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主题,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后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引导学生将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如,学习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2 Amy is going to be 11后,某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日请柬。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Amy给玲玲送的一封生日请柬,这样的学习任务能有效地结合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致高涨,自己设计版面、绘制插图等,一份份富有个性的生日请柬就出炉了。此外,教师还可根据不同主题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如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8的主题是中英学校的对比,课后可让学生制作以学校为主题的海报;本册Module 10的主题是规则,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制订班规。最后,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装订成册或张贴在班级墙壁上,在班级中传阅、交流。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用英语做事的乐趣。如此写作也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从而爱上英语写作。
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形成的“黄金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循序渐进、全方位地提升写作能力,并从中找到学习的真正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