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乙肝检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疾控中心收检的460份乙型病毒性肝炎样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检验结果,对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460份样本中,60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占13.04%,其中35份为假阴性,占7.61%,25份为假阳性,占5.43%;同时,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30份为操作因素,占50%,20份为标本因素,占33.33%,5份为干扰物质,占8.33%,5份为药物,占8.33%。结论:在乙肝检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该规范操作,减少影响因素,提高检测准确率。
【关键词】酶联免疫酶标法;乙型病毒性肝炎;影响因素;处理方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有关,以腹胀、乏力、蜘蛛痣、恶心以及肝区疼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当前在检测乙肝时,酶联免疫酶标法(ELLSA)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标本采集、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影响病情判断。因此,本文对乙肝检测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疾控中心收检的460份乙型病毒性肝炎样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检验结果,对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仪器和试剂
选择HEALESMB-530酶联免疫分析仪,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标准品和试剂盒。
1.2.2检测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5ml肘静脉血,以3000r/min转速进行10min离心处理后,对上层血清进行分离,并且保存于-20°C条件下待测。同时,运用ELLSA双抗夹心法检测乙肝病毒,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1.3观察指标
统计假阳性和假阴性例数,并且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药物、干扰物质、标本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本次研究的460份样本中,60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占13.04%,其中35份为假阴性,占7.61%,25份为假阳性,占5.43%;同时,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30份为操作因素,占50%,20份为标本因素,占33.33%,5份为干扰物质,占8.33%,5份为药物,占8.33%,见表1。
表1 乙肝检测的影响因素
3.讨论
ELLSA法是临床上诊断乙肝的一种常用检测方法,也是因相酶免的一种测定方法,具有敏感度高、环保、经济、简便以及实用的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2]。但是本次研究发现,在乙肝检测中,有以下因素会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降低检出率。
3.1标本因素
标本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标本凝固不完全。通常情况下,正常血液在采集后30in-2h内开始凝固,18-24h血块完全收缩。在临床检验中,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往往在血液还未凝固时便对血清进行分离,使部分纤维蛋白残留在血清中,运用ELLSA法检测时,则容易出现假阳性;②标本保存不当。标本长时间保存在冰箱中,容易出现本底过深,从而导致假阳性;③标本严重溶血。运用ELISA法对乙肝进行检测时,反应孔能够吸附血红蛋白,细胞内液进入也会稀释血清,影响检验结果;④标本出现细菌污染。细菌菌体中存在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会出现非特异性显色,对测定结果造成干扰[3]。所以,为了减少标本因素干扰,在采集标本后,应该待其充分凝固后再对血清进行分离;对于溶血严重的标本,应该避免使用,并且选择新鲜采集、无污染的标本。
3.2操作因素
操作技术的影响及解决措施:①温浴的影响。抗原体结合及酶促反应对温度有严格的要求,通常为37°C,如果温度<4°C,会对反应速度产生影响;如果温度>45°C,会导致标记物脱落和失活,并且水浴和干浴的差异明显。所以在检测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水浴,在水肿放入固相板,使其均匀受热,并且将密封膜贴上,避免侵入污物;②洗板。洗板是ELISA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洗涤不彻底或手工洗板,都会影响结果,而全自动或半自动洗板机不容易影响结果,但是洗板不当也会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4]。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控制洗涤液浓度,最少洗板3-5次,并且洗板时,不能着急从板孔中倒掉洗涤液,而应该使孔中的洗涤液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彻底清洗,使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3.3干扰物质和药物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特异性干扰物质存在于40%的人血清中,包括交叉反应物质、嗜靶抗原自身抗体、嗜异性抗体、补体以及类风湿因子等,可以通过56°C30分钟灭活补体来使假阳性的检出率降低[5]。同时,免疫球蛋白能够结合乙肝表面抗原生成复合物,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检出率。所以在操作时,可以运用0.5M的盐酸对标本进行60min处理,使阳性检出率提高,并且对于1个月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患者,应该避免再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综上所述,乙肝检测有诸多影响因素,包括操作因素、标本因素等,应该规范操作,使影响因素减少,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侯新华.2014年舒兰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7):33-34.
[2]杜小燕.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9):1593+1596.
[3]李建芳.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的影响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7):119+121.
[4]李丽娟.ELISA法检测乙肝的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03):95.
[5]杨琳.乙肝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1):42.
[6]赵一红,张振显.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及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8):155-156.
论文作者:杨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因素论文; 阳性论文; 乙肝论文; 标本论文; 阴性论文; 操作论文; 血清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