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应对数学课堂提问"沉没成本"的策略论文_麦满棠

探讨应对数学课堂提问"沉没成本"的策略论文_麦满棠

麦满棠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十四村小学

摘要:"沉没成本"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是指那些在投资过程中已经付出但又无法收回的支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同样存在"沉没成本"现象。本文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沉没成本"现象分析的基础上,从"问法"要明确、到位、适龄、科学、适宜、等待6个方面,阐述应对"沉没成本"课堂提问现象的策略,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沉没成本 课堂提问 应对策略

新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数学老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及方式也出现了改变,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有些数学老师课堂上"收回了成本"赚得了"效益";但有些老师为"问"而"问",为"动"而"动",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内涵及要求,为了追求数学课堂上的表面"热闹"而设计了一些单一、无趣、无效的提问,导致出现了"沉没成本",如何应对,本文从日常的课堂教学提问案例中,分析探讨应对策略。

一、思考"投资方向"--"问法"要明确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

课始,师出示:绿大地果场前年种桃树100棵,成活了95棵;种梨树500棵,成活了480棵;种苹果树200棵,成活了196棵。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如果你是场主,会选择种哪种树比较好?

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学生不知老师是想问喜欢哪种果子而选树,还是选哪种树好种好活,教师本想让学生计算出每种树的成活棵数占种植棵数的几分之几,再转化分母为100的分数,最后三个分数进行比较,选择哪种成活率高,就选哪种。然而,教师的提问指向不明确,也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致于学生很难从成活率上考虑选择的标准。因此,数学课堂的提问指向要明确,备课时,要思考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这需要老师们精心备课,用心备"问"。

二、明确"投资项目"--"问法"要到位

【案例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出示:1/3 +1/4 =

师:这道算式中的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1:分子都是1。

生2:都是真分数。

生3:等于1/7 。

……

其实,这位老师本意是让学生说这两个分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数不能相加。但由于老师提问不到位,以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老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这道算式中,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到位,问题点到关键处,为本课的教学作好铺垫,有利于理解要通分的原因。课堂提问到位与否,影响课堂有效甚至高效的关键所在。那如何才能做到"到位",这就要对知识点的本质属性理解充分,同时提问的语言也要做到精练、简洁,更要换位"提问",多想我是学生应如何回答。

三、考察"投资环境"--"问法"要适龄

【案例3】倒数的认识(六年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我们来做个"正话反说"游戏好吗?

生:好!

师:大家能像老师这样说'蜜蜂→蜂蜜'、'上海→海上',你们行吗?

生:行。

……

这些简单的对话提问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幼稚、无聊,学生只能配合老师把这环节表演完整,这只能简单的引起学生的一点点注意吧了,老师本意是通过"正话反说"游戏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想通过"正话反说"游戏的表面规则引出"倒数"。其实,老师不妨可以这样说:"我知道大家喜欢做游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正话反说"游戏,这样更能适应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老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注意尽量不要"高龄低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研究"投资规律"--"问法"要科学

【案例4】倒数的认识(六年级)(与案例3同一节课)

师:刚才同学"正话反说"都说得很好,下面做找规律的游戏:

吞→吴 呆→( ) 3/8 →( )( ) 7/11 →( )( )

师: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生:把上下的字调换就行了。

师:对,分数上下的数字调换,分子分母调换,就互为倒数!揭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师:什么是倒数?怎么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简单,就是分子与分母位置颠倒就可以了。如:7/9 的倒数是9/7 。

生:老师,求倒数我们都会了。

老师满意地笑了。

……

从这提问的情境上看,可以看出老师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通过类似表象规则,让学生很快地把倒数意义和求法掌握,看似倒数的知识都掌握了。"老师满意了笑了",课后评课时,老师还觉得这是本课的亮点,其实,本人不认为,大家知道,倒数的概念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而在本课堂的提问中,老师只注意到"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这只是求倒数的表面形态,而不是倒数的本质内涵。如果按该老师的思路与教法,0.25的倒数是多少,1711 的倒数又是多少呢?那学生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因此,在数学课堂提问中,要注意要问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别是要抓住内容的本质内涵,而不是表面形态。

五、活用"投资手段"--"问法"要适宜

【案例5】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有6个桃子,你会怎样分给你的家人呢?

生:一人一个。

生:不对,我们是一人两个。

……

从这提问中,老师的本意是想把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是好的想法,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成员的数量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被除数一样,除数是不相同。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确,是否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分得的个数一样呢?也就是是否平均分,那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这问题的是否过于开放呢?是否容易会造成模糊呢?当然,课堂上提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是好的,新课标中也强调"让学生探究规律与发现规律",但提问过于开放,却又难于在掌控时间里回归本课内容。

就本案例来分析,老师可以把问题的开放度缩小,如:可以先提问某位学生的家庭成员的数量,再根据数量(也就除数),调整为能整除的桃子数,可以这样问:现在有6个桃子,请大家帮这位3口之家的同学分一分桃子,你会怎么分?这样就把问题的开放性缩小了,也到点上了。然后,老师把平均分的与不平均分的作对比,那这节课的重难点化解不就水到渠成了吗?因此,课堂提问要适宜,把提问的"度"把握好了,课堂效能就高了。

六、尊重"投资规律"--"问法"要等待

【案例6】(普遍课堂)

师抛出问题

师:这个问题哪位同学回答。

等待3秒。

师:请A同学回答。

A同学站起来,还没回答。

师:那就请B同学帮忙吧?

……

像案例中的提问情境,在我们课堂中时时看到,其实,为什么要提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来思考后找到答案,如果课堂提问缺乏思考时间,那就形同虚问。

"沉默是金",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是必要的,有时课堂的沉默安静也是需要的,而我们通常用在课堂提问后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老师们害怕安静沉默的课堂,害怕得到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罪名。在大部分的提问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思考时间就必须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是比较难的,如果真的能做到速问速答,要么是问题过于简单,要么是一些只需回答"是"、"对"、"好"等之类判断性问题。如果基础一般或较差学生,面对老师的每一次提问,都会提心吊胆,这对学习很不利;如果提问后,请老师们等一等,那等出来的将会是另一种收获:应答兴趣高了,随意回答少了,回答完整了、准确了,精彩了,自信心增强了。

人们常说,"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精心设计每个问题,把握提问的方式,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掌握了,课堂就更精彩了,同仁们:我们要依标施教,避免数学课堂提问再现"沉没成本"。

参考文献:

[1]赵龙山《课堂提问不仅仅是简单的"问"》,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26日

论文作者:麦满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探讨应对数学课堂提问"沉没成本"的策略论文_麦满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