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市场经济与价值观的引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传统的生产方式、社会运行规则以及人们的生存方式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也同时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大碰撞。这种大碰撞,使各种价值观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不少人由此而思想混乱、行动茫然,整个社会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无序现象,既影响到人们道德面貌、社会风气的优化,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从近年来的现实情况看,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已经在两个方面影响到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积极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例如公平竞争、效益致上、效率优先、义利兼顾、守法经营、勤劳致富等价值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这些新的积极的价值观念,既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符合,又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因而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由于是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难免产生负面效应。在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规则还不完善、社会约束机制又被弱化的情况下,一些人的私欲不断膨胀,不择手段地追逐物质利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念得到强化,并有逐步蔓延开来的趋势。这些腐朽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社会风气的毒化作用尤其不能低估。我国当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出现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以及黄、毒、赌、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都与这些腐朽价值观的泛滥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必然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必然要接受国家的行政管理、政策约束和宏观调控。与此相适应并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只能是健康的精神风貌和先进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决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而应努力加以引导。既要坚持倡导积极先进的价值观念,又要坚决抵制消极腐朽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通过对人们的价值观实施正确的引导,才能消除社会生活中的无序现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及精神文明的弘扬。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讲过:“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江泽民同志近来也强调,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成功。所以,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尤其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更要头脑清醒,决不能让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软下去。今天我们谈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的引导问题,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先进的价值观作为精神动力,就得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高度来理解其重要意义。
二
在现阶段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不能离开我国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的客观现实。我们应当明确,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是相通的和相似的。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又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必然会形成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体现在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体现在政治上,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体现是思想文化上,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运行的,它必然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上述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就得坚持两条原则,在两个方面作战:一方面,价值观的引导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这就要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左”的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进行清理和批判;另一方面,价值观的引导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完善。这就要对现在泛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右的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观进行彻底批判。一句话,价值观的引导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相适应。具体来讲,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以各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基础。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要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和发展,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并依法加强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样一来,必然形成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因此,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就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要求,积极倡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如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奉公守法等观念;还要倡导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如自主、公正、平等、竞争、互利、效率等观念。同时,对于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自发性所容易导致的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则要坚决抵制和批判;还要克服和清除过去长期形成的墨守陈规、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等僵化观念,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使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昌盛。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了物质利益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来源已经多样化,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有其他劳动收入、凭资收入、风险收入、创新收入等等。不同经济成分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只有通过相应的分配方式,各自获得自己的经济利益,才能发挥积极性,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收入而先富起来,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与此相适应,我们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就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倡导各尽所能、多劳多得、扶贫济困、共同富裕的价值观;也要充分肯定其他分配方式在现阶段的合法性,确立允许合理的收入差距、保护合法收入者的利益等观念。同时,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极端的价值取向:一是要反对过去长期存在现在也还没有绝迹的平均主义价值取向,克服“不患寡而患不均”、“打富济贫”、“一平二调”、“红眼病”等旧观念、旧习惯;二是要反对现在一些人产生的两极分化价值取向,要克服主张贫富悬殊无害、新的不劳而获、违法谋利、投机暴富等观念和行为,即使对于合法的剥削收入,也不宜在道德观、价值观上加以肯定和提倡。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72页)因此,我们的价值导向必须与这一政策取向相一致。
再次,现代市场经济不论在何种社会形式下存在,都已不再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是有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这就是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其运行必然是按一定规则和秩序来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然要以法制作保证。政府的有关部门,要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市场主体实施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就要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法制精神,积极倡导以法治国、依法办事、守法经营、信守合同、诚实无欺、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义利兼顾等价值观,消除和克服崇尚人治、强调等级、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唯利是图、欺行霸市、不讲信用、坑蒙拐骗等观念和恶习。
三
价值观的引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在目前这种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情况下,各种价值观念的交互碰撞,更增加了实施价值观引导工作的难度。为了增强价值观引导的有效性,要做的具体工作很多,但我们觉得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明确主导价值目标
价值观的引导,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既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又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目前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主导价值目标。笔者认为,这样的主导价值目标不是别的,就是“共同富裕”。如前所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的目标。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64页)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是我国人民普遍的愿望和要求,因而是现时代我国人民共同的根本的价值目标。
将共同富裕作为主导价值目标,能够很自然地与现在大力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统一起来。要使人们明确,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这是因为,只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共同富裕才有可靠的政治保证;坚持以社会为本位、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家互相关心,扶贫济困,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可见,明确共同富裕这一主导价值目标,对于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
(2)必须注意价值观引导的层次性
价值观的引导也要坚持照顾多数、鼓励先进的原则,对不同的价值主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目前,注意区分共产党员及其先进分子这一“特殊主体”和广大公民这一“基本主体”,在价值观的引导上既克服过去那种“一刀切”、“一锅煮”的简单化做法,又为人们价值取向的进步标示出不断升华的阶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应当高标准、严要求,必须用党章、党纲所规定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念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像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那样,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诱惑和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理想人格。
对于广大公民,则应要求他们从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做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主要依据国家的《宪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等规定,对全体公民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纪守法、公平竞争、平等互利、扶贫济困、公私兼顾、先公后私,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强国富民而努力奋斗。
此外,对于社会的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教养的人也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确立一些具体的价值目标,树立方方面面的各种类型的先进榜样,使各个层次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可以学习的榜样的力量,从而“见贤思齐”、“思齐成德”。这对于促进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净化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必须实行价值观引导上的综合治理
价值观的引导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不能采用“单打一”、“孤军奋战”的工作方法,也不能企望“立竿见影”、“马到成功”。必须从战略高度通盘考虑,长远打算。因此,各个方面必须通力协作,宣传教育、政策导向、法律规范等手段并用,实行综合治理。
在宣传教育方面,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旋律,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要,教育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在政策导向上,尤其要注意改革开放中具有明显市场取向的政策措施的论证和出台。无论是全国宏观的还是一个单位微观的决策,都不能只考虑它的经济意义,必须同时考虑它的社会文化意义,要充分注意这项决策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政策导向对于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往往具有“刚性”的特点,因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社会主义导向是个关键问题。
在法律规范方面,主要是应保护、鼓励体现先进价值观的人和事,抑制、打击那些具有腐朽价值取向的人和事。例如反对不正当竞争,打击暴利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扫除黄、毒、赌,打击各种腐败分子等等,在客观上就能给人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行事提供一个基本的较为明晰的是非界限和价值标准,这是其他手段所不可取代的重要功能。
总之,价值观的引导也是重在建设,贵在行动。只要我们严肃对待,认真探索,总是能找到好办法的。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也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这不是一下子可以办到的,而是需要我们积极创造、长期努力!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共同富裕论文; 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