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实现“两个坚定不移”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必须实现“两个坚定不移”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必须做到“两个坚定不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坚定不移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十五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运用。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必须是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也要坚定不移。如果不把这两个坚定不移统一起来,只讲一面,就会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两个坚定不移”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根据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形成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建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里,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清楚,脱离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盲目变革生产关系,以为所有制“越大越公越纯”就越好,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渐认识到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这一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实行了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正是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结果。这项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状况,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大厦就会动摇,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就会改变。因此,国家的经济主体必须是公有制,这要坚定不移。我们进行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和所有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党的十五大提出继续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对国有资本进行战略性重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实行“抓大放小”方针,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的实现形式,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而不是放弃公有制,削弱公有制,更不是搞私有化。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页)我们“抓大放小”,不是只要大的、不要小的。而是要在抓好大企业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改组、改造、兼并、联合、承包、租赁、出售等多种办法,千方百计把国有小企业搞活,使它们重新焕发活力。简单地一卖了之、半送半卖或名义上卖,实际上白送,使国有资产流失,这就不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有的企业仍然要采取国有资本独资的形式,有的即使实行股份制,国有资本也要掌握控股权,以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企业与各种所有制经济进行合作,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一不能低估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第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国有资本的所有者权益和国有资产的不断保值、增值。总之,要保证改革的结果,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增强和巩固,而不是削弱公有制,损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除了要保持公有制量的方面的优势和质的不断提高,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还必须努力探寻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以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公有制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同一种公有制,在不同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公有制,也可以采取同一种实现形式。公有制采取什么样的实现形式,主要看哪一种实现形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过去我们不懂得公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比如以为国有经济只能实行国有国营,而不能采取其它实现形式。党的十五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指出公有制经济可以而且也应该有多种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和要求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地利用,提出了探寻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任务。比如,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企业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因此,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可以成为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再比如,我国城乡大量涌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把资本和劳动联合起来,既实行按劳动分配,也实行按资本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也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本投入社会生产过程,也是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应该鼓励其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在改革中的不断探索,经过实践的不断筛选,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找到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更有效地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困难和矛盾,这无疑是应当重视的。但不能因此而动摇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信心。搞好、搞活国有经济有困难,更有难得的机遇和许多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搞好、搞活国有经济非常重视,大政方针已定;经过改革,公有制企业的经营机制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有活力;20年来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为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经济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最近,中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搞好公有制经济的措施,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的三条措施,这就是“卡住一头、稳住一头、看住一头”。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按照中央的部署扎实工作,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改变目前国有企业的困难状况。对公有制经济信心不足,对公有制为主体发生动摇是没有根据的,这样的精神状态必须改变。

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并且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存在着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生产方式,同时还存在着使用手工工具、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既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又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的所有制关系,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才能充分动员社会一切生产要素加入生产过程,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党的十五大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改革开放2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用,而不是有害。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公有制经济在量上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并且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着支配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增强,质量会进一步提高,控制力得到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定发展,不会威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从目前的情况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发展快些、比重高些,有的地方则发展慢些、比重低些。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经济结构和发展经济的条件存在着显著差别。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结构的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国家过去投资较少,经济基础差。为了使这些地区迅速摆脱落后面貌,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地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制经济比较集中,非公有制经济只占很小比重,应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财税收入,缓解就业压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非公有制经济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我们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到这个领域去竞争、去发展。

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平竞争,对非公有制经济不要另眼相看。比如,在税费征收方面,不能随便向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额外征税、收费;在资金方面,只要它们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还本付息有保证,就不能因为是非公有制经济而拒绝给它们贷款,或者附加其它苛刻条件。我们还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定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监督和引导,使它们依法经营,端正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向,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生产和其他经营活动,更好地发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要通过制定与实施合理的经济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把资本和其他资源投入到国家鼓励发展的部门和行业中去,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对它们的真正爱护和支持。

标签:;  ;  ;  ;  ;  

必须实现“两个坚定不移”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