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刘江芹

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刘江芹

刘江芹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目的 探讨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4个班208名学生,分成传统和模拟教学组,进行妇产科教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统计考核成绩,问卷调查。结果 模拟教学组考核的优良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临床思维能力有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模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模拟教学 妇产科学 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52-02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是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1]。随着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目前妇产科教学需要。因此,我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的质量。

一、背景

过去,我们一直只有传授知识的观念,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授课方式多采用讲课、黑板板书、挂图、及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教学。学生往往表现出被动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与学的特征为“教师讲、学生记、下课看笔记”[2]。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妇产科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领会学习内容,不能灵活运用于妇产科实践,也不能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和医疗体制改革,法律的健全,全民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妇产科学科有其特殊性,患者传统意识很强。因为涉及女性的生殖器官、婚姻、家庭及生育等隐私,患者往往不配合教学,尤其不愿意接受男学生[3],拒绝学生询问病史、查体、见习;国家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强调维护患者的权益,只有取得医师资格才能实施临床诊疗行为,医学生不能为患者实施诊疗行为,医学生像过去那样能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学习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妇产科的临床教学日益艰难,教与学面临着更加困难的局面。如不进行教学改革,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确保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培养责任心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医学生,近一年来,我校构建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法,提高了妇产科临床教学的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资料

2012年9月,在妇产科教学中,分别对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大专)的四个班学生,1、4班(103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为对照组,采用灌输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讲授相应部分的知识,5、6班(105人)采用模拟教学方法为实验组,实验组以产科、妇科模型、模拟人、临床病案引导教学。两组均采用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泽华主编的第六版《妇产科学》,课时数相同,任教教师相同。

三、教学方法

(一)模拟教学组即实验组

1.理论教学:以临床病案开展模拟教学。

病案设计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学习内容的典型病案资料,模拟病案中患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讲授。典型病案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基准编写,选择编制的病例为典型的病例,描述出病史、查体内容,围绕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及处理等问题分析。学生首先学习掌握每一种疾病,随着掌握疾病知识内容的增多,典型病案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如某一症状常由多种疾病引起,学生由症状分析出可能的疾病,随着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判断,明确各种疾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鉴别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增强求知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学时有限,课堂未解决的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外思考,看书、查资料,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今后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考虑较全面。

2.实践教学 

整合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妇产科模拟实训中心,模仿医院布局,建立模拟产科、妇科诊断室、模拟产房、新生儿沐浴室、母婴同室等,配置生殖器官模型、高级电脑孕妇检查模型、妇科检查模型、分娩模型、胎儿、新生儿模型及检查器械等。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示教,教师用模型演示,然后学生在实验室利用模型进行学习训练,最后进入临床见习。如“妇科病史及检查”教学,在多媒体综合实验室观看教学录像,教师用模型演示,强化妇科检查内容和方法;学生在实验室利用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其他如“妊娠诊断”、“产前保健”、“计划生育”等内容均采用此方法教学。

(二)传统教学组即对照组 运用灌输式讲授、病例式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讲授知识。

(三)教学效果评估 自制调查表,调查学生对教与学质量的评价,在期末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表,学生当场填写,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学生考试成绩评价,采用期末考试的方法,试卷100分,其中病例分析占40%,另外附加两道病例分析,20分;试卷的评判根据是提前制定的标准答案和阅卷标准,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

(四)统计学方法:成绩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四、结果

(一)学生考试成绩评价 由表1可见实验组(模拟教学法)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学生考试成绩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0.05),表明模拟教学法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知识要点和难点的掌握。实验组学生附加病例分析题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 0.05),表明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思维方面的培养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 

表1 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大专班2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组别人数期末考试成绩(分)病例分析(分)

实验组10580.25±8.2316.51±3.54

对照组10378.89±7.8312.24±3.76

P>0.05< 0.05

(二)学生教学评价 分析学生填写的调查表,分析的结果96%的学生喜欢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方法,教学满意度达97%。

五、讨论

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模拟技术创造出仿真模拟病人或模拟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4]。是通过模型与病案,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具体的实践锻炼,改变学生被动的教育状况[5]。本研究表明,妇产科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法在对学生临床思维方面的培养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弥补以灌输式讲授法为代表的传统妇产科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对理论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和医学素质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表明,96%的学生喜欢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方法,教学满意度达98%;运用模型与病案,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由于模型操作、病案的使用可无限重复,训练相对真实,训练内容规范,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规范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6]。是当前妇产科临床教学捷径之一,模拟的重复性使所有学生都可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保证教学质量。

妇产科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模型和模拟人与真实人体有较大差异,与临床实际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部分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学生没有把模型、病案当做有生命力的“病人”,不能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与生产厂家沟通,改进模型的质量,使其符合临床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岳静,章汉旺,袁永群等.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94.

[2]周德金.深化高校学业成绩考试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21(6):73-74.

[3]胡灵玉,周昌菊,程春霞.仿真模型教学在妇产科男生见习带教中应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829-830.

[4]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1):14-23.

[5]厉瑛,张静.情景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88-389.

[6]赵阳,杨泽礼.重视发展医学模拟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J]现代医院管理,2006,12(2):28-29.

论文作者:刘江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  ;  ;  ;  ;  ;  ;  ;  

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刘江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