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形式_哲学论文

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形式_哲学论文

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形式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认为,思想内容采取何种内在结构与形式,是由内容的内在本质决定的。科学的认识成果所揭示的客观世界的本质与状态是怎样的,反映这种认识的思想理论体系就必然会采取怎样的内在结构与表现形式。现代科学的发展在引起哲学内容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使哲学形式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哲学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与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其次是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科学的发展不仅会引起哲学内容的变化,同时也必然引起哲学形式的改变。一般来说,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的内容必然发生变化,并由此引起哲学形式的变革。考察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历史,这是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那么科学的发展都将引起哲学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是哲学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与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其次是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一、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哲学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与表现形式

考察人类思想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这是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历史根源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深深植根于科学的土壤之中,是各个时期科学认识的结晶。而各个时期哲学思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结构形式,是与当时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有着客观的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是说,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并不是人们主观随意的创造,而是科学发展以及对客观世界揭示与反映的必然结果。因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与世界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展现的程度相适应的。科学发展的水平与人类认识的能力对世界的揭示以及所得出的结论达到什么程度,反映到人们的哲学思想和认识成果上,就只能表现出这样的时代特点和采取这样的内在结构。人类思想的发展,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总是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点。

1.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哲学的基本特征。所谓科学的性质,是指不同阶段的科学及其研究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历史特点。这些特点经过哲学的概括提炼反映到哲学思想中就形成了哲学的时代特征和显著标志。这种时代特征,从本质上讲,既是不同时期哲学思想的内在反映,又是哲学内容所采取的一种标志和表现形式。

古代科学由于与哲学还没有分离,它们面对的是同一个对象即整个自然界。当时哲学的特点,从内容来看是无所不包;从研究方式与手段看,限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和物质技术手段极其落后,主要是直观的观察、猜测和假说,而不可能深入揭示自然界的各个细节和本质;从其研究的结果来看,由于缺乏科学的基础和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肤浅的、笼统的认识和了解,并常常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因此当时的哲学思想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荒唐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必然是直观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近代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冲破神学的禁锢以后,在研究对象上它们把自然界分为不同的领域和部门,由此形成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研究,即使在同一学科和部门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划分出不同的专业。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密,以至形成了众多的学科门类;从研究方式和手段来看,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近代科学,采取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典型分析的研究方法,它犹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从客观世界中对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分析并将之从整体世界中抽象出来,力图形成对部分的完美认识;从研究结果来看,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使人们习惯上只注意本学科和领域的纵向发展,却很少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因此尽管各个学科都可以形成精确的完美认识和系统的理论体系,然而不同的学科之间却形成了隔行如隔山的局面。这种把自然界肢解开来,把事物的过程孤立起来,撇开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的方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如果说,在细节上形而上学比希腊人要正确些,那末,总得说来希腊人就比形而上学要正确些”。〔1〕近代科学的这种性质,决定了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

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实际上,从科学发展的阶段来看,它们同处于一个阶段,即近代以来分类研究的学科建设阶段。只不过“搜集材料”注重于分析,“整理材料”则注重于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经过了“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这一阶段,分化出来的不同学科陆续建立、发展和趋于成熟,并各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搜集材料”与“整理材料”属于同一性质的科学。但这并不否认在“整理材料的科学”及三大发现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划时代意义。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2〕需要指出的是, 当时科学的性质处在“整理材料”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依靠经验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指出”了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纵向联系与各个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并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世界整体联系的图象。这就是说,尽管当时科学的性质仍然处于经验科学的阶级,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已通过科学的归纳、综合、概括与总结,天才地指出了世界的整体联系,创造性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虽然这是在综合基础上的抽象规定与思辨描述,但他们已科学地预见和揭示了世界的整体联系,并以大无畏的勇气实现了哲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哲学推进到了辩证唯物主义阶级,并使它带有现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科学预见与时代特征,已为本世纪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所证实;而本世纪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事实材料,使其随着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

2.科学认识的成果以及发展状态和趋势,决定了哲学认识和理论体系所采取的内在结构形式。思想内容采取何种内在结构与表达方式,是由内容的内在本质决定的。科学的认识成果所揭示的客观世界的本质与状态是怎样的,反映这种认识的思想理论体系就必然会采取怎样的内在结构与表现形式。这已为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体系所采取的不同的结构形式所证实。

古代的科学与哲学处在一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状态,在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它们象一对双胞胎,共同产生,共同发展。由于当时的社会分工和生产条件极其简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非常肤浅和笼统的,哲学与科学浑然一体,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如泰利斯以研究天文学著名;毕达哥拉斯精于几何和数学;唯物主义的伟大代表德谟克利特曾经研究过天文、地质、物理、气象和生物等学科;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他的著作包括哲学、逻辑、物理、生物、医学、政治以及文艺理论,并对后来的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哲学或史学著作中也都记载有许多早期的科学发现,如《墨经》、《道德经》、《庄子》中就曾记载有许多科学史料,涉及范围包括天文学、力学、生理学、运动学等。科学与哲学的这种浑然一体的混沌状态,反映了当时科学认识的水平与发展状态,决定了当时的哲学思想只能采取一种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式的庞杂体系和结构形式。因为当人类不能科学地解释神秘的自然现象时,就只能采取直观的、猜测的甚至是宗教的、神话的表现形式,这是古代中外哲学思想体系所表现出的一种共同的特征。

近代科学的分化状态和趋势,将普遍联系的大自然分解为不同的学科和层次,并通过抽象规定形成各自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认识这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借助于思维的抽象才能得到关于对象的种种规定。但是人们的认识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抽象阶段上,否则就会陷入片面性。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之所以反对抽象思维,是因为他认为抽象思维就是把对象的某一方面或部分从事物的整体联系中抽象出来,孤立起来,并将这个片面认作是事物的全体。即使通过归纳和综合将这些规定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但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了。近代科学的这种研究方式与发展趋势,形成了近代哲学所特有的那种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反映到哲学理论的内在结构与表现形式上,他们在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时,从概念、范畴到规律,都是从整体联系中抽象出来的某个部分、某个侧面甚至某个零件,彼此之间是孤立的、零散的、缺乏内在联系的编排与组合。这些抽象与规定,从局部来看可能是完美的精确的,然而从整体来看却是松散的、零乱的、缺乏内在联系的,虽然经过人们的排列组合并力图形成完整的理论形态,采取了一定的体系结构与表现形式,但这是一种抽象的规定与思辨的描述,因而带有一定的形而上学性和主观随意性。

现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整体化趋势,要求哲学必须改变旧的结构形式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结构形式。然而现在的哲学理论体系和结构形式,基本上还是过去的那一套,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内在要求。分析现在的哲学理论体系与结构形式,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虽然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内容上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但黑格尔论述过的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加一串范畴基本上仍保留了原有的形式,同时这三个规律加一串范畴本身就是近代科学典型分析和抽象规定的结果,并且被人为地编排在一起,彼此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从整个理论体系和内在结构来看,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板块结构和编排体例,也无法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世界的整体联系和整体图象,相反却恰恰表现出近代科学认识中那种典型分析与归纳综合的时代特点。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揭示和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客观世界整体联系的科学预见,也呼唤着哲学从内容到形式来一场深刻革命。尽管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试图在理论体系、内在结构及表现形式上进行一场变革,但由于内容上没有重大的突破,因此这种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将过去的内容重新进行新的排列组合罢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哲学的内容与形式也必须随之发展与变化。现代科学的划时代发现以及揭示的关于客观世界的整体联系,既为哲学内容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事实材料,同时也为科学地表达和反映这些内容的哲学理论体系和内在结构形式提供了一个更为完美的客观模式即系统结构形式。哲学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概括和总结,它理应从内容到形式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存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二、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决定了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从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史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自然科学研究方式和方法的发展与变化,对哲学方法论的丰富发展和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直接的推动作用。

首先,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演变。古代的科学与哲学由于难以区分,因此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统一整体,由此决定了古代一维的单向整体思维方式。当时不论从人类的认识能力还是认识条件,远没有达到将对象科学分类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而只能采取一种笼统的直观的方式对世界进行初步的了解。正是这种笼统的研究方式形成了古代人类的思维方式——朴素的整体恒动观,即人们习惯上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并把世界看成是一个互相联系、永恒运动的整体。这从当时人类的认识成果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如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质是火,火产生气、水、土乃至万物,万物又回到火,周而复始,使世界不断运动和变化。中国的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形成世界的联系与发展。我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也认为“天地一体”、“四时一体”,人体是“五脏一体”,主张把天、地、人结合起来考察,治、防、养联系起来思考,就体现了古代人们从整体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整体思维方式。

近代科学的分类研究方式和典型分析方法,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是既分析又综合的二维双向思维方式。当然这并不否认同时还存在着其他的思维方式,而是指具有时代标志和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近代科学的研究方式是与近代科学的任务相一致的,当科学冲破神学的羁绊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后,面临的任务就是对整体世界进行分类研究,以建立各自的理论体系,这就决定了当时的研究方式首先是将整体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层次和领域,并通过解剖分析尽量得出精确的认识和抽象的规定,然后再把它们归纳综合,以形成各个学科的完整的理论形态,这种研究方式就形成了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分析——综合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克服了古代整体思维方式只是对对象进行直观的大概的了解而没有深入的细节的描述和精确的认识的思维模式的弱点,采取了首先对对象进行分解以获得对细节和部分的科学规定,然后再给以归纳综合。这种思维模式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而无疑是一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点,即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事物不见过程,这也为人类的认识史所证实。

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式为人类的思维模式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从而引起了人类思维方式的一场变革,这就是系统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的伟大意义可能现在还远没有为人们所认识,但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思维方式变革的意义。如果说,古代的整体思维方式是一种一维的单向思维方式;近代的分析、综合思维方式是二维的双向思维方式;那么现代的系统思维方式则是一种三维的甚至是多维的立体网络结构的综合性思维方式。近代分析思维方式是先把整体分割成部分,然后再把部分综合为整体,其思维的向度是先部分后整体,尽管有归纳与综合,但这种综合的结果已不是原来有机联系的整体而常常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主观随意性。而现代系统思维方式克服了近代传统思维方式的弱点,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即思维向度是先整体后部分,先从有机整体的全局考虑问题,然后再根据系统结构考虑各个要素或子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一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已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英国在60年代以前,没有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只进行单项治理,泰晤士河两岸某些工厂为了减轻大气污染,采用石灰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结果把形成的硫酸钙排入河中,使大气污染转变为水污染。60年代以后,运用系统方法处理问题,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对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的改革,把“三废”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运用系统思维方式把人类、环境、污染源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那么污染问题就可以在规划中得到合理解决,由此可以看出系统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及积极意义。

其次,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决定了哲学的认识方法。人类认识的结果与认识的方法可以说是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和同时完善的。一个划时代的科学发现的产生,常常伴随着会出现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又会促成划时代的科学发现的产生。在认识成果与认识方法的关系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从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来看,两者虽然属于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体系,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科学方法是哲学方法的基础;哲学方法又是科学方法提炼升华的必然结果。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必然要从科学认识与方法中汲取营养。科学认识的成果及方法,决定了哲学认识方法的性质及特点。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其方法是由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认识成果以及物质技术条件来决定的。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使科学认识的水平和方法(包括物质技术手段)呈现出不同的性质,从而决定了哲学方法论的性质。古代科学的认识水平极其低下,物质技术手段也极为落后,这决定了当时的科学与哲学认识方法的直观性和朴素性。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近代科学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其中尤以力学的成果最为显著,经典力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整个科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当时科学中所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单纯的典型分析方法。科学的这种性质决定了近代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使不同学科之间彼此渗透,产生了一系列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同时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的运用如电子计算机、天文望远镜等,将推动人类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科学的这种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决定了现代哲学方法论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哲学方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普遍性。但它的直接来源和现实基础则是科学方法论,因此不能不带有时代的特点。从科学与哲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往往也必然会在哲学方法论中表现出来,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古代科学方法的直观猜测性,必然使哲学方法带有笼统性、表面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其历史局限性则表现为缺乏科学性、精确性和深入性。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化分析方法等,被培根、洛克引入哲学中后,既体现出了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如经验性、具体性、准确性等,同时也明显带有孤立性、静止性、片面性等历史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矛盾学说及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化分析方法,他所得出的一些概念、范畴及规律正是这一方法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其他成果,对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改造,指出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克服了其历史局限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而实现了哲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现代科学研究中的系统方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它终究还是一种科学方法,因而带有一定的经验性、精确性、易检验性和有限性的特点。它必须经过哲学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才能上升为哲学方法论,并从而体现出超经验性、模糊性、难检验性和无限性的特点。

任何方法都必然有一定的认识功能,科学方法论与哲学方法论也是如此。但是,科学认识方法的功能及局限性,则必然直接影响着哲学方法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结果。任何方法都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历史局限。古代科学与哲学的直观方法,虽然有助于人们从总体上认识事物,但却限制了人们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当然这是历史造成的局限。近代科学的分析方法被引入哲学中以后,对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起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也给人类的社会实践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困扰人类的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说,科学方法的功能决定了哲学方法的功能,而科学方法的历史局限性必然使哲学方法带有这一历史的局限。科学地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处理好科学方法论与哲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类更加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纵观人类思想发展史,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人类的哲学思想都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内容与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也不能例外。现代科学的发展已将这一时代课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历史地落在了当代理论工作者的肩上。

* 本文是作者《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命运》(见《山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内容》(见《山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的续篇。

注释: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第3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1—242页。

标签:;  ;  ;  ;  ;  

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形式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