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有效提升,电网的相关技术要求也逐步变得完善,我国的电网建设有效的推动了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在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带电作业技术也有了全新的突破。在带电作业的技术要求中,主要就是满足相条件,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的运行和相关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在这些要求中,以便进一步的深化带电作业的技术研究。本文以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分析,结合相关国内外的带电作业的技术发展,并解决现阶段带电作业的相关问题,结合电网的发展目标以及电网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背景状态等,分析带电作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带电作业;技术研究
1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1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1)关键技术参数
绝缘工具的最小安全间距,最小组合间隙和最小有效绝缘长度是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关键技术参数。最小安全间距主要取决于带电作业的风险因素,结合过电压等级和带电作业的间隙测试结果。执行概率计算并且必须校正高度。带电作业的危险率必须<10-5。此外,还要综合考虑线塔结构,系统参数,实际工作位置,线路走廊高度等因素,准确确定输电线路带电线路的关键技术参数,并采用准确的方法进行测试。数据。由于紧凑型传输线的三相导线之间缺少接地构件,塔头尺寸紧凑,相与相之间的距离很小,这极大地限制了操作员的进出。等电位范围对于带电作业的最佳进出等电位路径,即最佳工作间隙,需要综合考虑带电作业中的各种工作条件,并结合相导体之间的间隙放电特性,经过反复试验,计算出周围的工人。接地体与相导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另外,为了确保某些紧凑型线路运行不足的安全性,应安装保护间隙。保护间隙设计的原则应根据实际的线路要求,保护间隙的值应由保护间隙的绝缘配合实验确定。此外,还开发了一种安装保护间隙以满足操作要求的安全工作方法。
(2)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由于超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高电场,电气化工作人员在进入和离开电场时会使电场中的电位发生偏移,从而使电机的电场强度达到体表大大增强。同时,在电位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电容放电脉冲电流和电弧,因此高压和超高压带电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保护要求,有效保证了直播工人的安全。目前,对500kV超高压带电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模拟计算和现场测量相结合。通过调查发现,操作者体表的电场强度随着距离铁塔的距离越来越近。运营商越强大;操作者头部和指尖尖端的电场强度很高;操作者体表周围的最大场强处于等电位水平。另外,根据国内外实验结果数据,交流线路的显热场强度高于直流线路,交流电流对人体的影响更大。因此,为了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交流线路的安全保护标准可以作为直流线路的参考。
(3)带电作业工具与设备的现场应用
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具有电压等级高,塔架结构尺寸大,线路间距大,分线多的特点。这些特性对于实时工作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目前,中国已开发出大吨位软硬绝缘电线起重工具,满足超高压带电作业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和实际线路的机械负荷要求。同时,根据不同吨位和绝缘子类型的特点,开发了许多类型。结构优化的钛合金夹具。此外,还开发了一种带液压传动的紧固工具,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带电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1.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
电力系统实现了通过配电线路为电力用户供电的目的,配电线路是直接面向电力用户的电气基础设施。由于电力用于全国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配电线路覆盖面广,网络结构复杂。同时,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配电线路的实时工作条件也不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绝缘杆操作方法,机械臂操作方法和综合不间断操作方法。考虑到配电线路的具体情况,应采用适当的充电操作方法。配电线路的实时工作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用电源更换电力设备和部件,修复各种损坏线路,如更换绝缘子和保险丝;修理引线和电线以提高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备和线路的使用效率确保了电力系统稳定有序的供电服务。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配电线路的现场工作需要在配电设备密集的区域工作。狭窄的空隙增加了操作员同时接触不同潜在电力设施的可能性。因此,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范围内,操作人员在进行直接或间接工作时必须佩戴绝缘保护设备,并根据现场最大过电压水平确定绝缘工具的工作间隙和绝缘水平。工作,以有效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故障。
1.3带电作业标准体系和仿真培训
带电作业标准体系的分析与研究主要是针对超高压线路带电作业专项技能的培训,包括超高压带电作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特征、安全操作规范及技术要求等理论知识的培训,还有选择典型作业项目,结合示范与训练的方式有效提升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目前,带电作业还开展了充分结合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与带电作业技术的仿真培训,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虚拟现实技术生成逼真的三维环境,仿真真实的带电作业环境,基于Quest3D虚拟现实开发平台,利用3dsMax、photo shop和z brush构建模型场景,利用my SQL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数据,利用VC++6.0编程来实现场景的显示、场景的漫游、培训过程的演示,模拟操作典型的带电作业项目,快速查询带电作业资料,并高效管理培训工作。
2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
2.1特高压交流,直流线路带电作业的工具
在现有的特高压交流,直流线路带电作业的工具来说,这些工具的使用体积状态十分的庞大,重量也比较重,在现场施工时,机械化操作的程度比较低,针对于带电作业的施工人员来说这种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在带电作业的完善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作业工具的研究。在带电作业工具的研究中:(1)应该开展高强度柔性绝缘材料的技术研究,进一步的提升机械的强度以及相关的绝缘性能,通过研究柔软性比较强的材料逐渐替代不便于实际操作的硬质绝缘材料;(2)研究耐受性能比较好的新一代带电作业绝缘材料,这种材料的产生可以增强在现场作业操作过程中的绝缘性能,有效的保证作业操作人员和相关运行设备的安全状态;(3)研制出承载能力比较高的轻质,机械化设备;(4)针对现场作业操作人员的使用工具研发,进一步提升现场施工操作的时间效率,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5)结合特高压交流,直流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检测设备的研究;(6)开发并研究相关的新型高强度的金属材料配置,优化设计相关的更换设备的装置研究。
2.2交流电设备的检测以及相关带电装置的清洗
针对变电站自身的特性,应该研究出相关的专用性升降机和相关的绝缘斗臂车,这样的设备配置可以结合带电作业的相关项目,有关流程以及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对城市中部分的带电检修项目,应该采用绝缘平台与相关绝缘的操作工具进行结合使用,对部分复杂的作业项目,也应该采取相关的等电位作业方法进行操作。
3结束语
总之,电力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离不开带电作业,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对提高带电作业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明确带电作业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便研制出符合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带电作业方法、标准以及设备与工具,高效开展检测电网设备、检修、维护及改造等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圣洁.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低碳世界,2017.16.94-95.
[2]杜朋洋.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企业技术开发,2015,34.35.13-14.
[3]胡毅,刘凯,彭勇,苏梓铭,吴田.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高电压技术,2014,40.07.1921-1931.
作者简介:
姓名:贾博,出生年月:1982年11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陕西、渭南,当前职务:线路运检(带电)班班长,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专,主要从事工作:输电线路维护
论文作者:贾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作业论文; 线路论文; 工作论文; 操作论文; 间隙论文; 工具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