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成效及保护论文_李凤莲

浅谈我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成效及保护论文_李凤莲

马山县农业和林业局 马山 530699

摘要:本文旨在总结马山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初见成效,石漠化状况得到了缓解,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但石漠化在岩溶地区还有蔓延的趋势,若不加强保护已取得的成效,石漠化仍会逐年加重,并提出了今后保护措施。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成效 ;保护措施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一、现状

马山县隶属南宁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部,南宁市北面,红水河中段南面,全县整体地形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马鞍状。根据2005年全区石漠化监测结果,马山县岩溶地区土地面积163017.2hm2,石漠化土地48181.8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9.6%;潜在石漠化土地61590.2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7.8%。马山县岩溶土地面积占广西岩溶土地面积的1.95%,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03%,是广西石漠化严重的县份之一。

马山县石漠化土地分布特点:一是范围广,分布相对集中。县域内11个乡镇都分布有石漠化土地或潜在石漠化土地,但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的乡镇区域。二是程度深,以强度面积居多,治理难度大。

二、成因

1、自然因素

马山县石山区地质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该地质形成的土壤层次发育不全,加之岩层渗漏强,蓄水保水能力差,是石漠化形成的内在基础。再加上气候影响下平均降雨量1667mm,并且集中在5-9月,降水加剧了对岩溶土壤的冲蚀,失去植被覆盖的石山土壤流失量大大超过成土速度,这也是石漠化成因之一。

2、历史及政策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山县岩溶地区植被先后遭受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破坏,分别是“大炼钢铁”时期对山上木柴的大量砍伐,和开山造田时期的毁林开荒,以及山林承包责任制推行时期承包户的大肆砍伐,都对整个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人为因素

在石漠化现象的成因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对岩溶植被的破坏上。据相关研究,岩溶山区人口容量通常不宜大于100人/km2,而马山县岩溶地区达到了380人/km2,人口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人地矛盾突出致使当地百姓不得不毁林开荒和过度开垦,在石缝中种植玉米等耐旱农作物维持温饱。在毁林开荒的过程中,通常乱砍滥伐,过度开垦,采取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了岩溶植被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最终形成石漠化。

三、治理措施及成效

1、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2002年以来,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扶贫等工程建设,全县共完成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100352.3公顷,退耕地还林8666.7公顷,珠防林1227.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36.3%增加到2009年的60.49%,比治理前提高了24.19个百分点。现如今境内坡度≥25°的坡耕地、岩溶山地、红水河流域增加了森林植被覆盖,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了水土流失。

2、建设自然保护区

2008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马山县建立了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石灰岩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维护了地处南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特性。今天的弄拉既是自治区自然保护区体系中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科研教学基地,又是石漠化治理和石灰岩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研究基地。

3、林地管理逐步规范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各类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占用征收林地的数量也随之增加。马山县强化了对征占用林地调查和跟踪监督,严格把控使用林地手续的相关审批审核手续,同时加强与发改、国土等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占征收用林地的动态,也使全社会正确认识林地保护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2008年马山县成为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中央和地方共投资4325.8万元,对县域进行综合治理;2011年马山县又被列入全国2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之一,又投入3377.34万元对石漠化严重的5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统筹考虑了农、林等多项工程,通过采取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基本农田和配套小型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条件以及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加强石漠化治理成效保护及建议

1、政策保障。全面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县发展规划纲要,将石漠化综合治理纳入我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巩固现阶段的治理成果,全力抓好现有林管护、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工作,保护好现有植被,通过采取造林、退耕还林、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条件等措施,综合治理,迅速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

2、组织保障。成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农林局等相关部门和项目区所在地的各乡镇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和监督项目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作业设计、材料招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制度保障。石漠化的防治要从源头上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一手抓治理,扩大林草植被,一手抓保护,严格监管,依法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4、资金保障。把石漠化防治纳入县里生态建设总体构架之中,编制短、中、长期石漠化防治工程规划,安排专项资金,以保证石漠化防治专项工程顺利实施。

5、技术保障。石漠化防治必须依托科技,要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发挥技术优势,推广成功经验,如弄拉模式。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特别是加强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的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防治石漠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治理者的整体素质。

6、监测保障。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实行定期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做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7、实施移民搬迁政策。石漠化地区人口密度大,因生活所迫过度开垦等行为,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降低人口密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活动。通过实施移民搬迁政策减少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等土地演变过程。移民搬迁政策是减轻石漠化演变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

8、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封山育林就是以封禁为手段,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 使疏林、荒山等林业用地自然成林。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建设植被最快速的办法。但封山育林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将产生一些影响,可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实现区域内环境、资源、人囗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石漠化地区的破坏活动。

结束语

石漠化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其成因和治理中都是人为因素占主导,治理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当地政府要持之以恒的坚持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摸索适合区域特点的综合治理模式,最大限度的挖掘石山地区林地的生产力,实现青山绿水、社会发展,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

[2]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条例

[3]广西马山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4]马山县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5]马山县历年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6]马山县历年退耕还林验收成果报告

[7]马山县各年度营造林实质验收工作报告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封山育林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论文作者:李凤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成效及保护论文_李凤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