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双江自治县妇幼保健院;云南双江677300)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因有活性的内膜细胞因子种植于机体内膜外的一种妇科病症,患有该病症后,患者将会出现经期异常、痛经以及不孕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对其干预治疗,将容易致使病灶转移到患者的腹腔及胸腔处,致使严重性的加重病情,威胁到其生存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女育龄期较为高发,虽然此病症在临床当中属于良性病变,但若不采取积极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便会导致病情恶化。异位内膜组织对患者的全身组织都存在有一定的侵犯性,但主要集中于盆腔内,其中卵巢是最为常见的受侵犯部位,另外,其他部位如输卵管、乙状结肠、阴道直肠陷凹等也是较为多见的症状产生部位。结合临床实际,若病症只在患者局部种植,并不会引发相关并发症,且无明显病灶,则在临床当中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下,加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出现恶化,是临床当中妇科工作及研究的重点。
1.流行病学特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确定,据调查发现[1],近年来该病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通常患病群体为25-45周岁的育龄期妇女,此类人群发病率约为15%,其中在不孕症患者人群中此病发病率则上升至50%。晚婚、少育妇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绝经及双侧卵巢的切除是抑制此病症的有效方式,由此可知,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类激素依赖性病症。
2.治疗进展
当前,临床当中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症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并辅助于适量的药物治疗,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好转、症状消失的情况,则不进行手术治疗,无生育要求患者则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则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目前,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属于治疗该病症的最佳治疗手段。
2.1腹腔镜手术治疗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微创手术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经过长期的国内外临床实践显示,腹腔镜手术借助其具有的损伤小、恢复快、操作便捷、粘连小等优势,目前其已在各大医院中被公认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该手术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可以对患者的生育能力起到保护作用,适用于年轻妇女对于生育功能保留的手术要求,且该手术可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病灶,起到良好的病症治愈效果。
2.1.1保守性手术
保守性手术将起到明确诊断及清除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异位内膜病灶的作用,该手术可对粘连部位进行有效分离,以恢复机体正常的子宫组织结构,且可采取保留子宫或双侧附件的方式进行手术。但此类手术对仪器设备、手术人员专业性等因素的依赖性较大,病灶切除范围仅限于肉眼所能掌握的病变,且术后复发率较高,容易引发新的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来说,手术治疗主要以抽取其囊内液以及切除部分囊壁为主,该类型手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内膜异位病灶的残留会增加患者发生不典型增生症状的机率,在实施该类手术前先进行囊内液的抽样检查,待详细掌握病理学及细胞学等病理学检验结果后再对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据调查[2],囊肿剥除术相比囊肿切开内壁电凝术,前者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来说具有更为明显的疗效,原因为:囊肿剥除术将降低对患者卵巢组织所造成的损伤,且可有效的降低其术中发生粘连的机率。
2.1.3深部浸润型病灶
患者的痛经与盆腔直肠部位出现的疼痛感与其深部浸润型病灶之间的联系密切,该类病灶若单纯性的实施囊肿切除术是无法彻底对病灶进行清除,若该病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则可有效的清除病灶,相关研究显示[3],保留神经的异位病灶切除术也将保障该病症的有效治疗,但是,该种手术类型对手术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其在掌握腹腔镜手术技能的同时,还应熟练掌握泌尿道及肠道手术技能。
2.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实施将对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的抑制,且将阻止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降低其病灶活性及粘连现象的发生机率,对于药物的选择,应尽量的考虑药物所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医疗承担经济能力等,当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症的常见药物类型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2.2.1口服避孕药
通过阻止卵泡发育并减少雌激素的产生,来使得子宫内膜萎缩,抑制经血逆流状况,起到缓解内异症症状作用。当前在临床当中,主张口服较低剂量的避孕药作为治疗内异症疼痛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特别是针对内异症术后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疗效,但长期服药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体重增长加速等不良现象。
2.2.2孕激素
既可以起到抑制下丘脑及垂体水平的作用,使得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大降低,最终发挥抑制排卵的目的,也可以对异位内膜直接作用,使其萎缩坏死,临床当中最常见孕激素的药物有炔诺酮、安宫黄体酮等。
2.2.3达那唑
可直接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进行结合反应,起到抑制内膜细胞增生的作用,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开始萎缩,但存在较大副作用,当前已使用较少。
2.2.4 GnRH-a
GnRH-a是一种促性腺激素激动剂,主要类型有皮下注射制剂与肌肉注射制剂两种,但存在较大副作用,例如骨质流失等,不适合长期对该药进行服用。
结束语: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临床绝经女性经常性会发生的一种病症,引发该病症的病因及其所呈现的临床症状均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致使增加该病症的治疗难度。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长期的药物治疗将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而手术治疗实施过程中,虽然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育要求等因素进行考虑,所以,在治疗该病症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阿米娜古丽·买买提托合提,米娜瓦尔·麦丁,高桂芹.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9,38(02):170-176
[2]刘艳秋,徐勋柱.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7,30(10):190-191
[3]唐丹燕,马利国.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10):781-783
论文作者:张万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病症论文; 病灶论文; 子宫论文; 手术论文; 异位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