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商品产销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南论文,产销论文,旅游商品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旅游业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而且愈益兴旺发达,在近10年来国际旅游收入几乎增长了三倍。世界旅游组织(WTO )早在1994年的年报上就指出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行业。与此相适应,发展旅游商品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充分认识和估计旅游商品的重要地位、市场前景,发展重点和实现途径,对于发展我省的旅游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我省的旅游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世界旅游观光协会(WTSA)市场研究预测机构报告指出:在1990年以来的6年里,旅游人数平均每年增长7.4%,旅游人数达到4.5 亿人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旅游消费成倍增长,递增率达到8.3%, 世界旅游消费额高达2300亿美元。〔1〕其中40%用于交通、住宿、 就餐外,60%用于购买各类旅游消费品。亚太地区旅游消费额的增长幅为其他地区的2倍左右,到2010年,世界旅游人数可望突破10亿人次, 年旅游消费额超3000亿美元,也就是说每年将有1800亿美元用于购买各类旅游商品。〔2〕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 发展旅游商品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云南省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蕴藏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特殊的地理气候,状丽的山川地貌,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海外游客。云南省的旅游业几项指标连续5年增长率都在20 %以上。“九五”计划开局之年的1996年,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70万人次,国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2亿美元, 旅游业总收入约70亿元人民币。〔3〕同时云南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有许多传统名特产品,如昆明的斑铜工艺、云子围棋,大理的札染、大理石工艺品,剑川的雕刻,滇西北的各种特中药材、玉石;在食品上云南是一个“水果”的王国,各地还有各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小吃等。这些因素决定云南的旅游商品具有诸多有利因素是其他省、国家发展旅游商品所不具备的客观条件。
二、云南省的旅游商品市场现状
美国市场学家 Charles.F.keown 提出的游客购物倾向模式指出,游客的购物倾向(Propensity )与旅游地能够提供的商品类型(Types)、税率(Level of danestic taxes and import duties)、 特种商品比价 (Comparative prices) 以及零售商的推销战略 (Retailersstrategies)有关。购物的动力一般是价格偏低, 而质量相近, 故而45%的购物金发生在免税商店。但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产品的发展滞后于旅游事业的发展。不仅许多旅游产品难以打入国际市场,而且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境内可购买的旅游商品也极为有限。据国家旅游局和海关总暑的抽样调查,泰国游客来华,除交旅游费用外,带有现金一般在3000美元左右,但在华购物花费只有320美元左右。 日本游客带现金一般约2400—3200美元,在华购物花费也只占360—400美元,都不足现钞的10%。〔4〕而恰恰以上的两国都是我国、 我省的一级客源市场,而且都是旅游购物能力相对较强的客源市场,至于其他客源的购物花费则更加少了。云南省旅游局的统计资料表明,云南省的购物比重约占旅游总支出20%,少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这也就是云南旅游量虽居全国第七位,而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八位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云南省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是粗放型的。
三、旅游商品产销滞后的原因剖析
造成云南省旅游商品产销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旅游商品的生产起步晚、基础差。由于政治的原因,长期以来旅游业被视为“崇洋媚外”,“吃喝玩乐”,旅游商品的生产自然也成了“荒漠区”。我省从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旅游业,但由于多年来的思想影响未能彻底肃清,在指导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集中精力抓好旅游商品的生产,金融部门对旅游商品的生产投资自然更晚一些,以致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单调、档次低、质量差、包装陈旧、缺乏地方特色,吸引力不强。笔者在多次和旅游者的接触过程中发现,许多游客一到云南省的旅游地都急于向导游询问特产,打算进行购物消费,但一到旅游商店竟都感到“千店一面”,发出“怎么到哪儿都只卖这些东西?”的疑问。
(二)投资比例失衡,旅游业畸型发展,导致旅游产品生产滞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有的部门属于资金密集型,有的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所以旅游地发展旅游业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否则得不偿失。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注重发展旅游业,但投资比例失调,对宾馆饭店这样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投资比重过多,对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投资少,以致饭店宾馆林立。而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却廖廖无几。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集散地,它起步早,发展也比较快,同时带来许多发展初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其中一点就是投资比例失衡。至今西双版纳对旅游业的投资已逾18亿元人民币。而对旅游商品生产的投资仅占整个旅游投资额的2.32%,造成一方面旅游淡季该地宾馆的客房平均开房率仅在40%,另一方面旅游商品生产一直滞后。〔5〕
(三)对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缺乏研究和统一的规划。旅游商品的生产计划应是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然而至今云南省尚无一家对旅游商品生产销售进行指导管理的部门,造成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相脱节。旅游商品的生产长期处在盲目的状态,由于生产企业力量薄弱,无力进行市场追踪统计调查,生产往往依靠旅游部门接待量进行初步的估计生产。此外由于信息不灵旅游商品的开发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的一些旅游商品讲究的是“结实耐用、货真价实”,而西方人的消费习惯是“追求时髦、及时更新”。大理是云南省的另一个旅游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但到目前为止旅游商品的开发仅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虽然该地以出产大理石工艺品著称于世,但大多数大理石工艺品仍是“粗、笨、重”,试想哪一位国外游客打算购买一个重达4—5斤的大理石工艺品飞越大洋带回国去,笔者遇到过两位德国游客万分遗憾的说:“我们很喜欢这大理石的工艺品,但它确实太重了”。保持民族传统并不等于因循守旧,旅游商品的开发的离不开市场,只有在整个商品开发中以市场为导向才可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
(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利润收益低,影响了生产积极性。由于我省旅游商品生产起步晚,对生产企业还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当前原材料短缺、价格高昂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而国家不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商品奇缺。
(五)旅游商品销售手段落后,服务待改善。云南省的旅游现阶段仍处在以风光、风情和宗教旅游为代表的观光旅游类型,而这种类型旅游的特征,往往使我们更容易依恋初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模式,而缺乏现代商品经济观念去审视旅游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销售方式上还停留在设小摊出售,由于品种数量少质量低劣,加上商贩漫天要价,司陪、导旅游收受“回扣”,引起多件因购物遭投诉的事件,更拒游客于千里,最终影响旅游商品销售的收入。
此外在销售过程中服务水平低,也影响了旅游商品的销售。首先服务的“硬件”严重不足。就拿商品的销后服务而言,在泰国,游客在购物的同时可获质量保证的赁证,退货自由,同时对大宗商品由商店负责打包、报关、托运等手续。顾客无须对“怎样带回去”这类问题劳神。而至今为止我省没有一家旅游企业能做到这一点。同样是在泰国,人们购买玉器可以真接到生产作坊参观,听有关人员介绍怎样识别选购玉器,使购买旅游商品成为一项旅游的内容,但在云南省这样的“前店后厂”的旅游商品企业还很少。此外服务的“软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许多购物点的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对游客的消费心理不了解,不懂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没有针对性一味推销一些质次利高的商品,往往适得其反,使游客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你在强买强卖。一句话,我省旅游商品还没有进入有组织大规模,多层次开发和销售的阶段。
四、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和经销服务的建议
旅游商品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汇的重要渠道之一,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旅游商品缓慢的生产速度,不仅影响旅游商品销售的收入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制约了整个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云南省要建设成旅游大省,要使旅游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考验,要使旅游业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成集约型增长方式,就必须以加大旅游商品开发为契点。
(一)解放思想、澄清观念,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创汇的认识。发展旅游商品,必须在发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克服狭隘意识,树立全面开发旅游商品的观念。长期以来我们把旅游接待量做为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而忽视了旅游商品的重要创汇地位,所以应该尽早建立包括旅游商品创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改变过去那种建立在巨大物耗基础上的盲目追求旅游接待量,而无视旅游经济效益的做法。同时加强宣传推销工作的力度,目前整个旅游市场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所以必须创名牌创声誉,在宣传方面下功夫。在每年的旅游促销会上把各地的旅游商品输入信息库、制成软盘、传单向海外宣传,还可以通过电台、报纸、杂志等各种大众传媒进行宣传,提高我们旅游商品的知名度。
(二)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经销的集中领导。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涉及的部门很多,生产与销售分布面很广。但目前我省的旅游商品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管理机构,领导体制不顺。旅游商品属非外贸出口性质,本应加强统一管理和规划,但目前轻工、商业、外贸、旅游及其它部门都在从事和经营,谁都管但谁都管不起来。结果市场上相互削价竞争、外汇流失、信誉下降。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借加快步伐,深化改革之机,理顺旅游商品开发和经销中的诸多关系,对现有旅游商品生产厂家、产品、设备、技术、职工素质,企业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筛选,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销售形成一体,改变多头领导,多头经营的现状,强化旅游商品的集中领导。
(三)突出特色、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我们的旅游商品必须注重突出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用材、造型、色调、图案、风格和包装装璜等方面,都要围绕自己的特色进行设计生产,使旅游商品具“三性”(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三风”(中国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的特点。同时还要针对我省客源国的实际情况,注重对客源国文化研究,生产出适应旅游者文化背景使他们容易接受的产品。
(四)政策扶持,调动对旅游商品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旅游商品的创汇能力,需要政策上予以扶持,尽早落实国家经委发出的《关于旅游商品创汇留成原则上与外贸出口享受同等待遇的通知》的精神。对专门生产旅游商品的工厂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比如银行的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以进一步促进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五)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目前我省的旅游商品销售服务仍存在服务意识淡薄,销售手段落后,售后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严重地制约旅游商品销售创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服务,促进旅游商品的销售。
(六)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商品交易行为的管理,将其纳入法制轨道,打击行业不正之风。只有通过严格的行业整顿,净化旅游工作人员队伍,才可能给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总而言之,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我省旅游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云南的旅游业只有抓住这一关键,努力加快旅游商品的发展,才能经受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考验,使旅游业得以向纵深发展,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注释:
〔1〕《中国旅游学刊》1996.12
〔2〕《亚太研究》1997.2
〔3〕云南日报《积极参与’97中国旅游年活动》和志强1997.1.2
〔4〕《旅游经济》中国人民大学情报信息中心 1993.6
〔5〕西双版纳报 199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