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图书馆奠定坚实基础_数字图书馆论文

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图书馆奠定坚实基础_数字图书馆论文

全力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图书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校论文,信息化建设论文,坚实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校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国党校系统数 字图书馆是面向21世纪的党校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发展党校事 业,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因特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的需要。

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是1997年在原四川省委第二党校、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 学 院基础上组建的一所新党校,也是处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所直辖市委党校。1999年重庆市 委又将市委讲师团并入党校,形成了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团“三位一体”的格局。我校 的基本特点是:人员多、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与直辖市的地位、与全国党校、高校发 展 的水平相比,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据1998年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党校 图书馆会议提供的数据显示,我校的信息化水平当时处在全国党校系统的35—40位之间。这 种后进态势迫使我们走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1998年以来,在重庆市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中央党校的指导下,我校确立了以信息化带 动党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图书馆的 作用作为提高党校整体办学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创办一流党校的突破口,从而推动 了全校工作向合格的直辖市委党校提升的进程。特别是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以来,我们从新的 实际出发,按照重庆市委关于“大党校、大队伍、大网络”的党校工作思路,充分运用已经 形成的现代化教学、科研手段,发挥市委党校对全市党校教育资源的统筹作用,实现资源共 享,提高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实施党校数字图书馆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1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从1998年开始,我校连续实施了校园网一、二、三期工程。以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系统和数 字图书馆为载体,建立了远程教学系统和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一期工程中建设了电子网 络阅览室和图书馆局域网,实现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的自动化管理和查询,实现了图书馆由传 统型向信息化、数字化的转轨。1999年3月建立了互联网站对外发布信息。以建设因特网上 马克思主义阵地为中心,互联网站按照“理论特色”、“党校特色”和“重庆地方特色”的 基本特点不断发展。2001年初我们将原来的网站扩展为两个,即“探索网”和“重庆党校网 ”。“探索网”主要体现学术性和理论性;“重庆党校网”体现新闻性和信息性。经过几年 的努力,我校互联网站已成为全国党校系统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先进网站,在宣传马克思 主义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00年实施了校园网三期工程,完成了 校园网站的扩容和校内通讯设施的改造,将校内电话由300门扩充至1000门,其中上网电话 线由 原来的12条扩展到80条,实现了校内所有部门和职工家庭畅通上网。改造多媒体教室和报告 厅11个。全市拨出专项经费建设区县党校远程教学B级站20个。

在此期间我校为各部门购置计算机、打印机等300余台(套),添置了一批电化教学摄像、录 像、编辑设备。据不完全统计,我校现有计算机1000余台(含职工自费购买),做到了人均1 台以上。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教职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促进了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具体表现在:推动了全校及全市党校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潮不断高涨,先后举办了计算 机学习班40余期,培训本校教职工和区县党校教师1500余人次;促进了教学、科研、办公手 段的现代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促进了教研水平的提高和研究视野的扩展;促进了马克思 主 义理论与信息化建设实践的结合和发展。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大党校、大队伍、大网络 ”的党校教育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为党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思想基础、工 作基础和组织基础。

2 几点体会

2.1 站在时代和全党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党校数字图书馆的重大意义

我们正步入一个新的世纪,以信息化和生物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孕育着一 场新的革命。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极大地改变着当今世界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全球化以通讯为基础、以信息交流为前提,谁掌握了信息,谁就 掌握着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图书馆事业是国家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 果。数字图书馆是超大型的、分布式的、可以高速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资源库。数字图书 馆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是各项高新技术支持的创新工程。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党校系统数 字 图书工程方案论证会指出,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是国家战略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建成将为全党和全民提供高质量的综合信息服务,将成为国家战略信息资源基础 设施,将为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校干部教育做出新贡献。

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以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科 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存储介质、存储方式的改变,更主要的是人们的学习 方式、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将实现根本性的变革。数字图书馆带来的首先是我们思想认识上 的一场革命。

作为年轻的直辖市委党校我们身逢西部大开发的新的历史时期。西部的落后从根本上来讲 是信息化建设的落后。重庆要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不仅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可 以驾驭信息技术、能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干部。这就对党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 迫 切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重庆市委高度重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 用,高度重视党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1998年4月,重庆市委在《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 党校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党校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市委党校图书馆要办成多功能现 代化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各区县委党校要建成相应规模的图书馆(室),形成全市党校系 统的图书资料网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2000年7月市委在《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 和改 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把以党校为主体的我市干部教育信息系统纳入我市‘十五 ’期间国民经济信息化专项规划。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在全市党校系统建成两大系统, 即电视远程教学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六个中心,即中心网站、远程教学中心、干部 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数字化文献资料中心、多媒体中心、课件制作中心;一批节点,即各区 县(自治县、市)委党校信息节点。”在市委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市党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得 以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市党校实现跨越式发展,肩负起21世纪党校历史使命的突破 口。

2.1.1 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具有鲜明的邓小平理论特色的党 校信息体系,是面向21世纪的党校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 同时,它给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网上阵地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自觉地主动地 跟 上时代潮流,运用因特网的巨大优势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我校人员对这一 重大而紧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在1999年获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的文章里,我们率先提出了建设因特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这一观点。一年 多来,我们以建设因特网上马克思列宁主义阵地为中心建设校园网站,初步形成了具有“理 论特色、党校特色、重庆地方特色”的党校教育信息系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信息技 术相结合的途径与实现形式方面作了有效的探索。我们在网上开设了邓小平理论研究、党的 第三代领导集体、“三讲”教育、揭批法轮功、经济研究、重庆市情、党校信息化建设、数 字图书馆、校园新闻、党校教学科研等80多个栏目。我校《探索》、《重庆行政》、《重庆 党校报》等报刊都通过我们网站上了互联网。国内几个大的网站如雅虎、搜狐等收录了我校 网站的情况。

我们认为,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争夺战日益激烈的今天,党校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宣 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宣传先进文化和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 成果 ,抵制文化垃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集、管理、研究和提供数字化文献资料,实现资源 共享。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服务,为发展文化事业、促进社会文明服务。这是历史赋予党校 数字图书馆的使命。

2.1.2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办好21世纪党校的必要条件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面向21世纪的党校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手段,是党校教学、科研的基础 。党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要提高,就必然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建设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高新科技的体现,这就是先进生产力;党校的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想和邓小平理论,这就是先进文化。这两者结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 , 建设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馆的事情,而是党校的大事,是办好21世纪党校的必然要求。 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认真抓好,抓出成效。

2.2 从实际出发,确立工作思路,发挥后发优势,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工作基础

作为一所年轻的、西部地区的党校,当我们的信息化起步时,许多兄弟院校都走在了前头 。一时拿不出较多的钱投入信息化建设,那么还有没有条件搞信息化、数字化?我们从自己 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子,同时不断汲取最新的成果。其中,确立正确的工作 思路是首要的问题。

2.2.1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信息资源问题

为此,我校确立了以建设因特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思想为指导,以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 以图书馆的信息化带动全校的信息化,以全校的信息化促进和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工作思 路,将信息化、数字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并将它培育成学校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校信息化建设最早从图书馆开始。在建立电子网络阅览室、图书 馆局域网、完成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除大量购买人大复印 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邓小平理论研究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读物外,我们购进了TRS全文检索 软件系统,着手了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全员参与校园网站信息资源建设,把传统的文 献信息开发与网上信息开发结合起来,使图书馆成为信息平台。

2.2.2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用”,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在于“化”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计算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解放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和掌 握 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信息化建设推进的力度主要在于领导对信息化认 识的深度;而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则在于干部群众对信息技术“用”的程度。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把多媒体进入主体班课堂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的多数教师都能 自己制作课件上讲台。

在科研上我们把基础性与超前性统一起来。首先把信息技术作为科研工作的手段,实现了 动态掌握、资料收集、论著写作、信息反馈与查询等科研工作全过程的计算机化。所有部门 和家庭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免费上网查询资料,实现信息采集的多源化。还建立了以各种高 水平、高质量的报告和音像资料为主要内容的视频点播系统,增大了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开 阔了教研人员的视野,为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

我们又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研究的对象,着重研究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社会科学各门学科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2000年共获得4项信息化课题,其中国家级 课 题两项,重庆市课题两项,还组建了非编制的“网络与社会科学”研究所。

2.3 以人为本,建设一支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人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始终把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摆到工作的首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 相关的部门联合攻坚,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队伍,培养三种人才”。所谓“一支队伍”,就 是提高全校教职工的信息化水平。“三种人才”就是重点培养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信息 化技能的运用人才和实施信息化工程的组织、管理人才。信息化、数字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具备忠诚、敏感、敬业的精神,具备改革创新的思想品质。在 工作能力上,既要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图书信息开发能力;又要能较好地把理论研究与现 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实践,又要善于把实践经验上升成理论,具有在实践和理论 上不断创新的能力。

这样一支既熟悉理论又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源建设的队伍,只能靠我们自己培养。 我校一开始就把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作为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过程,成为边学习、边实践、 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刚起步时,我们的队伍相当薄弱。我们实行了人才的优势互补 ,共建共享。一是充分发挥本校专家的作用,对他们放手使用,委以重任;二是要求自己的 队伍在干中学、学中用,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三是把实践工作与社会调研、外出培训、理 论研究结合起来;四是充分发挥校外专家的作用,成立了专家组,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技术顾 问,在他们的指导下提高技术水平;五是联合协同工作,集中优势兵力,让图书馆和计算机 中心共同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六是把电脑公司参与工作 的过程作为我们自己的队伍学习提高的最好课堂。通过这些途径,我们自己的队伍初步成长 起来,实现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这支队伍的形成是我校信息化建设最大的财富,同时为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标签:;  ;  ;  ;  ;  ;  ;  

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图书馆奠定坚实基础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