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五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自2005年启动东海大桥海上风电试点项目以来,我国海上风电经历了技术引进、试点先行阶段和统筹规划、特许权招标阶段的经验积累,正从示范项目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2017年,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速度、装备、工程技术能力不断取得突破,业界对海上风电发展也有了更高的预期。本文将系统梳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情况,并结合规划和国家能源战略研究成果对海上风电的近、中、远期发展进行展望,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上;风电产业;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双双跃居世界第一,发展的质量也快速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国风电已累计装机1.88亿千瓦,同时,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更是呈现加速之势。2017年海上风电实现新增装机116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79万千瓦,均居于全球第三。新增出口装机64.1万千瓦,累计出口容量达到320.5万千瓦。根据各省已发布的海上风电规划,仅福建、广东两省规划总量就已超过8000万千瓦,项目开发也呈现出由近海到远海、由浅水到深水、由小规模示范到大规模集中开发的特点,国内海上风电已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中国海上风电在海洋工程、产品可靠性、远距离电力外送、运行维护等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
1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根据全国普查成果,5~25m水深、50m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kW;5~50m水深、70m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亿kW。根据各省海上风电规划,全国海上风电规划总量超过8亿kW,重点布局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建成规模约500万kW,在建风电约1000万kW,2030年建成容量5000~8000万kW,行业开发前景广阔。其中,广东、福建、江苏省政府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这意味着,海上风电迎来重大利好。与此同时,部分商业“嗅觉”灵敏的实力央企、民企也把目光瞄准了海上风电这一“蓝海市场”,纷纷加快布局,积极深耕海上风电市场,投身海上风电建设。
2海上风电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2.1海上风电装备及工程技术不断突破
世界首座分体式220kV海上升压站在龙源盐城大丰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吊装;我国30km最长距离220kV海底光电复合缆成功敷设,在建最长海缆长度超过50km;龙源振华重工施工平台“龙源振华3号”下水,作业水深40米,可用于8MW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吊装;三峡响水海上风电项目采用的可拆卸式稳桩平台浮吊吊打沉桩等施工工艺,解决了单桩垂直度需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的世界难题。
2.2深远海前沿风电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我国首次启动上海深远海域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前期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课题成果通过验收,陆续推动深远海示范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进度,为进一步拓展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空间,探索海上风电前沿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中国已发布的海上风电能源标准共15项,涵盖海上风电预可研、可研,风能资源测量及海洋水文观测,地质勘察,施工组织设计,概算定额,风电机组桩基,控制系统变流器等,在编海上风电能源行业标准14项,将进一步提出岩土试验、变电站、运行维护等方面标准体系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重点布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在早期特许权项目的带动作用下,江苏沿海“十二五”即启动大量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并网容量占全国海上风电并网总容量的80%,是全国海上风电建设速度最快的区域,也是“十三五”时期海上风电建设并网的密集区域,该区域将达到300万千瓦并网规模和450万千瓦的开工规模;上海东海大桥是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投入商业化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为后续海上风电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早期示范作用的影响下,已并网容量31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但受到海域规划使用、海底管线、军事、路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十三五”期间上海沿海地区新增海上风电项目规模有限;浙江普陀海上风电项目已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并逐步推进海上风电前期工作进展,由于受到海洋功能区划、海事交通、钱塘江景观等因素带来的场址调整和衔接影响,“十三五”时期以推动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为主;自“十三五”以来,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加快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是全国开展海上风电前期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较好的风能资源和政策支持,该区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海上风电的重要建设布局,规划2020年开工规模将达到300万千瓦。江苏、福建、广东是“十三五”时期海上风电建设的三大巨头,在重点地区集中布局、其他地区分散布局的共同作用下,预计2020年我国将顺利实现《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海上风电发展目标,随之逐步带动提升运行管理水平、降低海上风电成本、形成覆盖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的设备制造和开发建设能力等,将为我国海上风电的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3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3.1自主创新能力差
我国风电产业起步较晚,风电产业的快速扩张主要依托于进口国外技术的方式完成。虽然经过20多年的研发与经验积累,我国风电产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与国外先进风电技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现状也导致我国风电企业在向国外市场扩展中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发展进程严重受阻。若继续采取打价格战的发展模式,则风电开发向海外拓展的前途堪忧。
3.2政策出台滞后
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出台远跟不上风电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形势变化要求。例如,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起草时间几乎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同,但前者的正式出台却滞后于后者两年。我国风电产业相关政策出台滞后的主要表现:缺乏完善的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对于小微企业和已具规模化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效益数据获取不及时;不同发展规模企业的权、责、利差异性规定不明确;对于部分企业的行业垄断行为监控和制约不足。
3.3制造和配套能力有待提升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风电产业经历了10余年的井喷式发展,风电整机生产、装配及部件配套生产企业曾一度超过200家。然而,如此规模化的生产布局,各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各自为战、技术共享平台建设落后的现象,故相对于国际先进生产水平,行业整体制造能力差,严重缺乏技术竞争力,风电生产中诸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风电产业的发展。
结语
我国海上风电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开发建设经验不断积累,装备及工程技术实现突破,产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海上风电产业正在从试点学习、示范探索走向快速发展阶段。海上风电作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沿方向,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规划协调进一步统筹畅通,中长期海上风电前景可期。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潜在海上风电市场,将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风能发电效率,提高海上风电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性,降低海上风电开发的成本,逐步推动海上风电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域,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实现引领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国际能源网.2017年中国风电装机数据火热出炉[EB/OL].2018-04-04.
[2]新浪网.2017风电行业:中南部地区增长显著分散式前景广大[EB/OL].2018-04-05.
论文作者:冯劲雄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风电论文; 海上论文; 我国论文; 产业论文; 装机论文; 项目论文; 福建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