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创立的一门新兴经济学——县域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一门论文,县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县域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包括县城经济、乡(镇)经济和农户家庭经济在内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是实现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学就是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县域经济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建立和发展县域经济学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讨规律性,掌握了规律,人们就能自觉地去进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发展生产力的活动。科学研究的任务并不是开始就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换句话说,科学的产生,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要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就象由游牧民族为确定季节的需要而产生天文学、农业上丈量土地的需要产生几何学一样,“县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应县域经济发展之需而生,用以指导县域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县域经济的结构也从原先的单一农业经济发展为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建材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和计划、财政、银行、税务、物价、工商管理等职能部门在内的经济综合体。
县域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忽视县域差异性,管理上“一刀切”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大国,各县自然条件有优有劣,自然资源有丰有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以至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边疆与内陆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但表现在发展现状、现时生产力水平上,更应体现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上。但我们的县域经济管理往往忽视地区之差异,进行“一刀切”和盲目随从的结果,致使县域经济组织形式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变成了一个模式,如前几年推出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刹时间,全国掀起了学习“统一模式”的热潮,组织欠发达地区的干部从北到南,由西至东取经传宝,时下,又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兴土木,修桥筑路,装扩电话,盖公寓、修别墅,名曰“优化投资环境”,笔者以为,这些问题都需反思,我们发展经济应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赶时尚、套用别人的模式。
由于对县情了解不透,又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致使制定经济计划想当然,缺乏科学性。我们的县级各部门及领导干部往往习惯于年初制定一系列发展目标,提出许多数字指标,包括各部门完成多少产量、产值,上几个项目,办几家乡镇企业,经济增长的比例等详尽备至,确定一定的奋斗目标固然不错,但问题在于,目标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用何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完成,都很少深思熟虑。
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综合效益不佳,已对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县域经济运行有内在的客观规律,它会因之而形成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交换的综合的开放系统。所以,我们为了持续稳定地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用系统观点,把经济增长纳入整个生态经济系统之中,一方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要有效地保护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仍然沿袭着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的非持续性发展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极大损害,而且使经济增长本身难以持续。
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上术各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但县域经济研究的薄弱和缺乏一门较为成熟的得以高瞻远瞩、纵观全局的县域经济学是其中的主要方面。因此,建立和发展县域经济学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建立和发展县域经济学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为我们建立和发展县域经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与昔日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的有利条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县域发展地方经济的自主权益将不断加强。省、地等上级部门更多地是从宏观上、总体上进行协调,而如何具体规划,如何合理地组织县域经济开发,则成了县政府的一项主要责任。而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这样就要求决策者、建设者掌握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了解县经济发展的条件,研究和制定符合本县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县域经济学正是以上述内容的研究为已任的。所以说,建立和发展县域经济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
三、适时总结县域经济的研究成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学
建立一门新兴学科一般来讲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方面要有科学研究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有一定的研究积累。新学科的产生大体上是先分散亦即零星研究阶段。当这种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进入总结概括阶段,也就是学科建立阶段。之后,便进入分散专题研究与总体提高相结合的阶段,亦可称为理论完善成长阶段。县域经济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些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研究有了长足发展,专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主要反映在县级经济体制改革,县级计划与市场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县域经济联合,贫困县的开发脱贫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从经济学的分类上看,分散于地方经济、农村经济及各部门经济成果之中。成果虽多,但它不利于从总体上对县域经济进行系统研究。
综合上述,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实践向理论提出了挑战,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掌握县域经济运行、变化的规律,就成为我国县域经济持续性增长战略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县域经济学也就应时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