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课程整合越来越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议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结合实际教学,笔者从“灵活处理教材,提高学习效率”、“整合生活素材,提升学习品质”、“打破学科边界,彰显数学价值”等三个方面谈学科资源整合的初浅认识,供同行之间探讨交流。
关键词:课程资源 优化整合 提升素养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整合者。资源整合:同一课程资源可以达到多个目的,而不同的课程资源也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使不同的课程资源因素融入同一教学目标之中,使这些资源都仅仅围绕课程目标展开,而不是以杂乱的形态出现。
一、教材内容整合,让数学课堂更加充盈
1.课时目标优化整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遵循“从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起点,我们也可以将同一系统性知识点分布在不同学段中的学习内容加以整合。以“认识时间”的教材编排来说,一年级上册要求“结合生活经验,会认、读、写整时”。二年级上册则要求“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通过观察发现,经过大班学习、刚进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起点已经很高,因此,不妨将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单元后置整合到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单元。整合之后,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有些数学教材知识点看似分布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中,但其认知逻辑相似、学习方法关联,也可以进行整合。
2.情景例题优化整合。(1)替换例题。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范例进行合理的更新,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用新的素材和学生熟知的素材换掉原题中过时、生疏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教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搬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2)更换例题。新教材已经力所能及地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但是每个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并不是教材中的所有范例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更换原有例题,以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3)合并例题。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我们可以把两个或几个例题内容合并在一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3.练习设计优化整合。(1)改编练习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乐于思考、真诚交流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我经常将练习题中的人名、地名和情境内容替换成学生所熟知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的价值。(2)补充练习内容。由于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学生间的各种差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内容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补充一些练习内容,以巩固学生还比较薄弱的知识点。(3)精选练习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练习形式又有了新的突破,比较丰富多样,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教材里的“做一做”、“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练习形式外,还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和活动,甚至是学生中常见的游戏引入练习中,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结合,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生活素材整合,让数学课堂更接地气
1.走近“生活场景”,激发学习热情。“生活场景”是数学知识的原始温床。在数学学习活动的适当时机,巧妙介入“生活场景”,能有效建立“抽象知识”与“形象原型”间的本质关联,从而缩短学生主体与知识客体之间的原有距离,促进学生主体对知识客体的认知建构和情感接纳,同时也能侧面闪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味。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的初步认识》时,为了给学生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教师采用录像播放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幅学校铜管乐队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入场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录像统计持各种乐器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当第一次播放录像的时候,由于学生陆续进来的人太多、入场的速度快,学生们不能准确地统计出数量,因而学生们自觉产生了组内分工合作、分类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数出人数。在这样一个熟悉的现实场景中,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势,感受到分类整理的必要性。
2.激活“生活经验”,体验成功喜悦。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总是原有知识经验与实际体验相结合而形成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知识基础”对新知的支撑性作用,而容易忽略“生活经验”对实际感悟的促进作用。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开发教学的育人资源。
3.回归“生活现实”,建立正确观念。数学活动中很多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低段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注意力不易集中、不稳定,以无意注意为主,也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实践活动的素材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可感知的事物来支持,让学生动一动、看一看、摸一摸。在生活中搜集获取的素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资源,还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
三、学科关联整合,让数学学习更具价值
1.点拨智慧,剪出美丽数学。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具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的确,数学具有自然美、对称美、逻辑美、简洁美、悬念美……因此,通过挖掘数学和美术学科之间的共性,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与美术之间的微妙联系,成为他们喜欢数学、了解美术的动力。
2.唤醒课堂,唱出快乐数学。19世纪法国数学家傅立叶在著作中说到:“所有的乐声——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都能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的确,音乐与数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些数学综合实践课可以用“音乐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面貌,使数学学科与音乐学科达到完美融合和贯通。例如:教学一年级的《找规律》,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拍手游戏来导入新课;在练习巩固阶段,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有节奏、有规律的拍手游戏,在这样快乐的游戏学习情境中巩固和提高新知,不仅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3.锤炼意志,秀出健康数学。随着数学越来越生活化,体育课中有很多内容就可以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资料、数据等,如学生自己的身高、体重、各项运动成绩等都可以作为数学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反之,通过在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学习知道了原因,学生就能更加关注自己的体育锻炼,使学生逐步自觉养成锻炼的习惯。例如:教学二年级的《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时,首先跟体育老师联系,取回去年学生的体重记录卡。让学生和体育老师一起组织学生测量现在的体重并填写记录卡。然后展开全班统计,先由两张单式表得到一张复式统计表。从复式统计表中发现体重在15千克以下的学生越来越少,31千克以上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得出:只要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就不仅可以增强体魄,而且体重也长得比较快。通过这堂课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学生自觉锻炼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借助“整合”的思想,只有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方式,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姚荣金 追求本色数学 提升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7,(7),64-65。
[2]宋姗姗 有效融会贯通 提升数学素养[J].青海教育,2017,(12),41-41。
论文作者:吴伟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课程论文; 内容论文; 资源论文; 教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