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的建设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在此形势影响下,为了满足工程施工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结合工程的实际概况,采取可靠的施工技术,优化市政工程的服务功能。其中,作为市政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增强工程的施工质量可靠性,及时地消除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运用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也需要加强对这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促使该技术使用中能够达到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为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可靠地保障。基于此,本文将对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进行必要地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服务功能;安全隐患;施工质量
1前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通讯及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日夜担负着传递信息与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和规模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大量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也使得岩土工程勘察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市政工程勘察活动作为城市建设的先头兵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钻探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手段,已经越来越显得不可替代。在钻探施工中, 由于勘察施工单位缺乏地下管线的保护意识和无相应的技术措施, 从而导致误伤地下管线造成损坏的现象,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时有发生, 轻者对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重者甚至造成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 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市政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的保护。
从古至今,每一个朝代的更新和世纪的蜕变都会有新兴的文化元素产生,每个阶段的人们由于受到社会因素的客观影响,对建筑的领悟和建设构想也大不相同。但是无一例外,只有将建筑与实际联系到一起,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发展好流传。在开展建筑施工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地下因素的可能实施性,这样才能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不损坏原有的线路构造。
2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所谓地质勘察工作主要包括揭示地质构成和提供土体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具有较大影响,对基础方案选择有着较大影响,而工程造价则受到力学指标的作用很大。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对建筑单位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对其作用与价值也要有充分的了解。而地下工作往往存在着未知,是人们无法肉眼感知的,所以要依靠钻探勘察工作来进行。而勘察的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建设单位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充沛,操作能力强的单位来进行。这也对建筑工程的开展与开销的节省有着重要意义。
2.2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问题,主要是在勘察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包括:在开工前对工程的概念了解不多,甚至对概念混淆清,对勘察的重点也没有很好的掌握,没有侧重点或是方法不正确,方式老旧。在工程地质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造成理论与实际差距较大。在地质报告中,没有写清地质条件,一些工程地质问题没有明确界定或是结论有漏洞甚至是错误。一些地质报告甚至没有地质结论,或者是尚未得出结论却私下提前写出了结论等,工作态度不积极,不严谨。诸如此类问题导致工程审查无法合格,耽误了工作开展。一些工程虽然审查通过了,但因为工作的不够严谨认真,使得工程存在隐患,这些都会危及到之后工程的建设并存在一定危险性。
2.3勘探方法不对
一些勘察部门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这种做法不具备科学理论依据,并不正确。因为压裂深浅不一的两侧土层所需的压力也不尽相同,那么应该选取哪个压力定值作为地基承载力呢?除此之外,压裂两侧土层也无法替代。
2.4工程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1)在工程的前期就需要展开工程地质勘察,勘察工作所选用的单位是由建设单位来决定的,但是由于建设单位对工程地质方面了解并不多,专业能力较弱,对其工作的意义及重要程度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选择的勘察单位未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
(2)地质勘探的工作过程是由勘探单位独立完成的,在此工程中缺少监督,因此这也暗藏隐患。地质构成与实际工程不符的事件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准确性受到动摇。
3工程地质勘察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机遇
将责任有效划分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规程规范以及一些技术管理工作需要由总院担负责任。勘测周期需要科学制定,如若不合理,或是工作投入存在不足的现象则需要计划部门或是地方部门负责。而对于工程质量、人才等专业的协调问题则需要勘测单位自行解决。高校落实责任制,提高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工作自然就能够提高上来。近年来随着勘测设计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涌入行业,旧的制度开始出现漏洞,在改革的同时落实好责任制度,使工作能够更加严谨,不断进步。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基础建设的推陈出新,各种技术都在不断改革与更新。如何担负起这项责任对于行业与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当前,工程地质学科也正经历着改革与创新,所以在把握住时代潮流,迎接挑战的同时,还要将工作充分掌握好。
4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4.1管沟开挖
在进行地下管线管沟开挖施工时,应充分结合市政工程施工总体特征,合理选取具体开挖方式,以确保开挖质量与效果能够满足市政工程施工实际需求,一般采用人工开挖与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管沟的实际高度与宽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管沟底部土体不会受到开挖施工的干扰,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当对机械开挖的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严格遵循先深后浅的开挖原则,有效处理挖出的土体,合理安置回填土方,通过人工开挖与机械开挖操作的协调配合,提高管沟开挖的总体质量。本工程排水管道施工桩号为0+022.322~0+330,由于原有路面已建成,管道埋设基本到位,所以只需要埋设雨水管,雨水管道由北向南在道路东西两侧非机动车道铺设管径600~2000雨水管道,西侧管径DN600管道80m段和东侧管道管径DN1000-1200,施工结束之后,两施工段在车站北路合流到路中DN2000管中,向南采用管径DN1350的双排管道。在进行沟槽开挖之前,应先查明施工区原有管线埋设情况,必要时,每隔10mm开挖样洞一个,做好标记,在确保地下管线安全的基础上,尽量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力配合,开挖过程中,需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基长期受到积水浸泡。开挖中,严禁扰动地基、超挖现象,若超挖,必须用砂砾石回填并夯实。
4.2管道铺设
在进行市政工程中的地下管线施工时,需要确保构件位置、数量均能够满足地下管线施工的实际要求,以此来为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在管道铺设过程中,应当进行标准的放线操作,并且还要对管道进行规范的测量和编号,切实保证管道安装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此外,在进行铺设操作时,施工人员应当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采用中心线的方式规范管道铺设操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封住管道口,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处理,确保管道铺设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3管道安装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安装直接关联着市政建设的效果,所以,相关施工人员应积极做好管道安装操作,以提升地下管线施工的总体质量。在安装地下管道之前,需要对管沟的清洁程度进行仔细的检查,之后还需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保证管沟的高度和宽度满足地下管线施工的实际要求。同时,相关施工人员还应当对管够附近的土壤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出现。在下管之前,需要对管材与相关构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测,并且还需要采取规范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管材运输与安装操作的可靠性。此外,在进行管道吊起与放下操作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严格遵循轻拿轻放的原则,尽可能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管道的性能受到影响与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处理承插口时,应当用清水对承插口进行处理,然后擦干,以确保其整洁程度满足管道安装施工的实际标准。在套胶圈时,需保证胶圈处于平直状态,以此来为胶圈安置的合理性提供坚实的保障。完成管道安装操作之后,需严格检测插口和承接口的连接部位,确保接口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以有效控制地下管线施工的总体质量。
4.4井室砌筑
在砌筑井室之前,需要对砌筑的部位进行仔细的清理,并洒水润湿,之后应当以井室的圆心为控制中心进行挂线操作,在砌筑的同时,检查井室的尺寸是否满足工程实际要求。砌筑施工一般采用丁砖砌法,当完成了一层砖的砌筑施工之后,在其上方铺浆,然后便可继续下一层砖的砌筑,上下层的砖间应在竖向错缝,根据此种方式反复砌筑。对于水平灰缝砂浆与竖向灰缝砂浆,应满足饱满度要求,不可采用水来冲浆灌缝。在砌筑井室的墙体时,应依据工程设计的位置安装踏步,并且还需对间距进行实时的检查。在砌砖时,需保证砂浆的粘结牢固,在砂浆没有凝固之前,严禁踩踏。此外,应将砖墙勾缝砂浆塞入灰缝中,然后压实拉平,确保深浅的一致性。
4.5沟槽回填施工
完成管道的安装操作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闭水试验,之后再进行沟槽回填。在进行闭水试验时,如果地下管道为无压力管道,为了确保其质量,应对其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的水压需要保持在正常水压的2倍。在进行沟槽的回填施工时,需要对管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清理,避免管沟内残留积水与杂物,以确保回填质量。对于回填土,应尽可能选用砂土或是粉土,在正式使用之前,需仔细检查回填土的质量,全面清理回填土内的杂物。对于回填施工,应由胸腔区域开始,采用分层对称方式填筑。此外,还需将每一层回填的厚度控制在30mm内,及时夯实。
5地下管线施工故障因素概括
5.1管线处理不全面、引发故障因素
地线管线包括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和污水管线等其他一些保密性的地下管线。因此就导致了管线错综复杂,而每种管线管理部门又不尽相同,这样就导致了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档案信息、图纸管理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近年来城市中基础建设的力度不段加大,导致实时信息时效性缺乏,这也是引起地线管线管理不到位的一项根本性因素,从而加大了管理上的疏漏问题、施工时也极易收到损坏。
5.2施工不谨慎、直接损伤管线
一些施工单位由于施工之前没有进行实地勘测,只是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这要导致对地下结构了解不当,因为预先勘察地线管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相关单位也都选择忽视,这为日后地下管线出现故障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一般来说这引起的损失和故障都不可小觑。
5.3土体稳定性较差、挤压损坏导线
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进行打压桩、压力注浆等操作,这就会对土体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和挤压,而地下管线一般施工年代较久远、管材强度不足、固定不牢靠等管线常常由于受到土体的挤压而造成或轻或重的损坏现象。在建设基坑时、经常会出现土体边坡不稳而造成一方流沙的现象,这就使土体整体结构受到损坏,发生大面积变形甚至是坍塌的现象。土体变形量超过管线所承担的负荷时就易造成损坏和缺损现象。一般在沉井下沉施工过程总常常会由于顶管、降水等现象引发不均匀沉降现象的产生,一旦
6市政工程施工中保护地下管线的有效措施
6.1政府方面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要监督各参战单位的施工行为,同时在确定施工周期时,合理工期一定要保证(抢险工程除外),否则施工单位会为了抢工期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规范各方的行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地下管线在施工时被破坏,固然有一部分是因为施工单位的不文明施工,但很多是因为地下管线的埋设位置,高程不符合规范。
6.2施工单位方面
在目前市场行为还不太规范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能总是局限于原有的方式。一方面要与业主等多方面进行协调,争取其支持,另一方面,从自身的角度,针对工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甚至有时要牺牲一部分利益来换取以后工程的顺利进行。对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工程,要将企业的政治形象放在首位,不要一味的算经济帐。施工时配备一定数量的摄影器材,随时记录施工时的安全工作情况,以利于以后的检查、总结。
6.3选择合理施工工艺
对于桩基工程,可以合理安排打棚顷序,如临近管线的桩先打,退着往远离管线的方向打桩,减少对管线的挤压,还可考虑调整打桩速率的方法,如打打停停,对减少土申的空隙水压力,或者打桩区四周设排水砂井、塑料排水板,使孔隙水压力很快消失,减少挤土效应顶管工程施工,对临近管线区域,可放慢顶进速率,做到勤顶勤挖,减少对土体的挤压力,顶头穿过管线区后,充填顶头切削造成的管壁外间隙,减少地面抗降。
7结束语
加强对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有效使用,有利于优化市政工程的服务功能,促使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现阶段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实际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给市政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根据市政施工的相关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管道敷设的特点及各项要求,加大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重视,促使交付使用后的市政工程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确保相关基础设施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光.地下工程近接既有建筑施工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海占权.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高岩.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建筑大学,2014.
[4]黄静莉.长春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岩土体可利用性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3.
[5]郑威皇.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对地下管线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6]连鹏宇.城市立交施工对既有市政结构和交通安全影响风险评估[D].重庆交通大学,2013.
[7]岳志辉.石家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及利用适宜性灰色综合评价[D].河北工业大学,2013.
[8]马海粟.哈尔滨市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9]王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0]万汉斌.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
[11]王勇.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2.
[12]郑怀德.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林晓庆.矩形顶管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D].广州大学,2012.
[14]刘益平,葛海明,任亚群.城市电缆隧道岩土勘察的几个主要问题探讨[J].电力勘测设计,2011,(05):11-17.
[15]罗富荣.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及监控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论文作者:范继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管线论文; 地下论文; 管道论文; 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工作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