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 要】目的:观察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 1 月至 2015年 4 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内科接受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 90 例老年患者,将这 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 45 例患者采取常规抗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方式,对观察组 45 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剂量的美托洛尔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药物辅助治疗。针对其所有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对比差异,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数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小剂量美托洛尔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药物辅助常规抗重症心力衰竭治疗的方式,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效果探析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97-01
目前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发病率也在显著增加。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功能不全引发的一种综合征,该病通常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引发的心排血量降低,从而导致循环淤血,各脏器供血、供氧不足,该病发生缓慢,如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愈加严重,最终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病死率升高[1]。对于此病的治疗,临床上已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缓解患者症状,而应采取更加系统化的综合治疗策略,从根本上降低其患者病死率以及提高患者预后情况。本研究探讨了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治疗方案及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 1 月至 2015年 4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将这 90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45,对照组45。观察组 45 例患者中男性 22 例,女性 23 例,年龄在 65 ~ 8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26 ± 2. 5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24 例,女性 21 例,年龄在64 ~ 8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0. 05 ± 2. 34)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具有严重心力衰竭症状,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均 < 50%,且依据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二至四级。患者各类心脏疾病病程 1 至 5 年,平均病程为(2.2 ± 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 > 0. 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抗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方式,明确诊断患者病情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给予适量强心剂和利尿利进行治疗,静脉注射扩血管药物,专业医师辅导患者的起居饮食,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主持患者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即患者行口服美托洛尔 2 次/d,起始剂量为每次 12.5 ~ 25mg,7 d 后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 50 mg;另联合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1 次/d,1 片/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评判标准
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压值、舒张压值 4 个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临床治疗效果划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身体恢复健康;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控制,心功能分级达到一级或改善两个级别;有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心功能分级改善一个级别;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心功能分级情况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总例数 × 100%。
1.4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 SPSS 1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得结果以(x ± 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 t 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用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压值、舒张压值 4 个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四项评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异(P < 0. 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 < 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5例患者中,显效24例(63. 33%),有效17例(37. 78%),无效4例(8. 89%),总有效率为91. 11%;对照组 45例患者中,显效18例(40. 00%),有效16例(35. 56%),无效11例(24. 44%),总有效率为75.56%。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在人口结构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心力衰竭是初始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改变和心肌功能衰退而致使心室泵血功能下降的病症。重症心力衰竭属各类心血管疾病进入终末期因心肌损伤引起的心肌结构改变及心室泵血功能降低而导致的严重综合性症状。而此综合征则是现今医院中导致各类心脏疾病重症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在常规抗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表现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促进病情的缓解和康复。美托洛尔是属一种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其能有效抑制患者循环系统中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起到降低心脏负荷及心肌损伤,减少水钠潴留并缓解心衰症状的作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制剂,其中的氢氯噻嗪可以促使交感神经系统以及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可对抗降压作用,并且可以降低血钾的水平,而厄贝沙坦可以抵消因为利尿剂而诱发的各种代偿机制,进而帮助加强利尿剂降压的临床效果,并且同时还可以选择性的阻断 AT1 亚型受体来发挥其降压作用,此外,厄贝沙坦还能够削减氢氯噻嗪所诱发血清尿酸的升高以及对血钾的降低作用[3]。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对比差异,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数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美托洛尔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辅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收效甚好,促进患者康复,保障患者在治疗期的生命质量,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牡妮娜•依明.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8:2 520.
[2]刘亚男,张会芳.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 医综述,2013,12(23):4 371 - 4 373.
[3]张永平.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30-31,32.
论文作者:岳新颖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重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内科论文; 症状论文; 急诊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