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脏和腹膜后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论文_张光岩,易礼海,付志刚,王云飞

佳木斯市中医院影像科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及腹膜后常见肿瘤CT诊断及鉴别方法。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生完成71例患儿CT检查工作,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神经源性肿瘤是此类患儿主要疾病类型(所占比例52.11%),其中以成神经细胞瘤发病率最高(45.07%),其他疾病类型还包括肾母细胞瘤(33.80%)、畸胎瘤(8.45%)、恶性淋巴瘤(5.63%)等(P<0.05),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CT诊断正确率较高。结论:CT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儿童肾脏及腹膜后肿瘤诊断结果,临床医生应详细掌握此类患儿CT检查特征,结合其各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构确诊病情,有利于患儿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关键词:肾脏;腹膜后;肿瘤;CT;临床诊断;鉴别

儿童肾脏、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且发病率较高,准确诊断并提供积极治疗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1]。本文将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71例肾脏及腹膜后肿瘤患儿给予临床研究,探讨儿童肾脏及腹膜后常见肿瘤CT诊断及鉴别方法,为提高此类患儿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1例肾脏及腹膜后肿瘤患儿中男42例、女29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4.28±0.31)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71例肾脏及腹膜后肿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生完成所有患儿CT检查工作,分析方法为查阅本次就诊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接诊医护人员、咨询患儿本人及家属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

1.2.2 CT检查 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提供Sensation 16 层螺旋CT扫描机,参数设置螺距1.5、层厚及重建层厚6-10mm。指导患儿取仰卧位(无法配合者可给予10%、5-10ml水合氯醛后实施扫描),扫描范围自髂嵴平面至膈顶,待平扫完成后均给予增强扫描。增强剂选用300mg/ml欧乃派克(碘海醇),根据患儿体重每千克注射2ml(静脉团注),于增强剂注射后各时间段(10-20s、35-50s、3-5min)给予3期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1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可知,神经源性肿瘤是此类患儿主要疾病类型(所占比例52.11%),其中以成神经细胞瘤发病率最高(45.07%),其他疾病类型还包括肾母细胞瘤(33.80%)、畸胎瘤(8.45%)、恶性淋巴瘤(5.63%)等,数据对比P<0.05则提示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CT诊断正确率较高,具体见表1、表2。

注:*与其他疾病类型所占比例对比P<0.05;★与本疾病类型中其他疾病所占比例对比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肾脏及腹膜后肿瘤患儿病灶大多位于腹膜后间隙或器官,因发病位置隐蔽、深入,且多数患儿临床并无典型表现,为临床诊断工作造成一定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易贻误患儿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随着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满意效果,儿童肾脏及腹膜后肿瘤首选此法确诊病情。

本文研究可知,71例患儿中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最高(52.11%),CT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5.77%,但仍有4.23%患儿发生误诊、漏诊,需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儿童肾脏及腹膜后肿瘤CT特征分析[3]:①肾母细胞瘤: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圆形或类圆形),发生部位多见于一侧腹膜后且具有明显的向前生长状态,部分患儿病灶可跨越中线,少见血管包埋,周围组织器官可见受压、推移表现,病灶内部可见低密度区域(不规则囊状坏死),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内不规则肿瘤血管影(或呈螺旋状),囊状坏死区域无强化、实性成分强化,残肾呈弧形或新月形将肿块包绕;②神经源性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巨大)无清晰边界的软组织密度肿块,瘤体向前、向内生长且多位于一侧腹膜后,存在钙化现象(数量不等),表现为团块状、斑片状或雪花状,增强扫描可见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性成分不强化,肾脏轮廓完整但向下、向外移位,可见肾脏变形或增大表现;③淋巴瘤:病灶位于脊柱旁或脊柱前(中线附近),可略偏向一侧,呈边界欠清晰的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肿瘤可见由多个淋巴结(肿大状态)相互融合组成,具有相对松散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血管包埋表现,增强扫描后发生轻度强化;④畸胎瘤:病灶常见于肾旁或肾前,瘤体呈类圆形或圆形,可表现为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边界清晰并存在钙化(条片状、团块状)或骨化影,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密度,增强后可见实行部分强化(明显),周围器官、血管结构发生推移变化。

综上所述,CT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儿童肾脏及腹膜后肿瘤诊断结果,临床医生应详细掌握此类患儿CT检查特征,结合其各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构确诊病情,有利于患儿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清荣,文利,邹利光,等.腹膜后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CT 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28(19):1998-2000.

[2]曾蒙苏,须同禄,周康荣.原发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13(1):289.

[3]卢光明,王莉莉,李苏健,等.腹膜后肿瘤34例CT表现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27(9):265.

论文作者:张光岩,易礼海,付志刚,王云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儿童肾脏和腹膜后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论文_张光岩,易礼海,付志刚,王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