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薇薇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5d后的黄疸指数、退黄时间、蓝光照射的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治疗5d后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退黄时间缩短,蓝光照射的不良事件少,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疗效,降低黄疸指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75-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导致患儿出现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表现[1],多在分娩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2]。但如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造成核黄疸,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出现运动及智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3]。蓝光照射治疗因其副作用少,治疗效果好而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4]。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本人对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排除生理性黄疸、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儿,Apgar评分均≥8分。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出生时体重、治疗前胆红素水平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患儿均按医嘱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喂养,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一般为每天8~12小时,每日一次,疗程5~7天。光疗时按常规操作流程护理,光疗前给予戴黑色眼罩,穿窄条尿布保护外阴,脱掉衣服后平卧位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家属告知与心理干预 由于蓝光照射治疗期间需母婴分离,在患儿治疗时易出现哭闹,导致患儿家属的情绪紧张焦虑等情况,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将对家属的告知与心理干预也作为重点护理内容。在每次对患儿做巡视及相关处置时,积极对患儿家属给予各种知识的讲解,实时提供患儿的病情情况,同时还耐心、仔细倾听患儿家属对于病情的询问,积极给予讲解。定期组织家属交流会,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积极询问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有针对的给予相应调整。
1.2.2增加腹部按摩 对干预组患儿给予腹部按摩的方法。按摩前护理人员先温暖双手,随后将婴儿润肤油涂抹双手,使双手润滑。然后从新生儿右下腹开始,经过中上腹后,滑向左上腹。反复按摩,每日一次,每次约10分钟,选择在患儿两次进餐之间,且无哭闹时进行[5],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蠕动,利于胎便排出,减轻新生儿黄疸。
1.2.3蓝光照射时的精心护理 (1)握手。蓝光照射时患儿必须全身裸露,与母亲分离,会导致缺少安全感哭闹增加,如不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眼罩脱落、呕吐等。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将手指塞入患儿手中,使患儿能紧紧握住,用其他手指包裹患儿手,并轻抚患儿头部,使患儿感觉安全。(2)卧位与环境。舒适的卧位和鸟巢式的环境,可以使患儿手脚都能触及到柔软的毛巾或衣服,而不是硬邦邦的保温箱,减少患儿哭闹。(3)皮肤护理。蓝光照射期间,患儿可因过热、胆汁分解产物等原因,出现皮疹等,我们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1.2.4冷光源蓝光照射 保温箱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使患儿感觉不适及烦躁哭闹,不利于患儿坚持蓝光治疗,我们在临床护理中,除了定时监测患儿体温,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体温调节合适的箱温外还采用冷光源蓝光治疗。这样对患儿的体温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少,患儿安静不易哭闹。
1.2.5加强巡视次数监测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次数,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及时更换尿不湿,按需喂奶,经常变换患儿体位,眼罩松紧度适宜;给患儿戴上棉质 手套和袜子,杜绝抓伤、碰上。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水平、定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及有无其他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每日排便的次数、治疗5d后的黄疸指数、退黄时间。统计患儿在蓝光照射期间的不良事件。并调查家属在患儿蓝光治疗后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每日排便次数增加,黄疸指数下降明显,退黄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3。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避免患儿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有重要的作用,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我们对干预组患儿注重家属告知与心理干预、增加腹部按摩、加强蓝光照射治疗时的精心护理、冷光源蓝光照射、加强巡视次数监测病情变化。通过增加腹部按摩,可以使新生儿排便次数增加,促进肠道的蠕动,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并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通过加强蓝光照射治疗时的精心护理,更好地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减少患儿的哭闹时间,使患儿能够在平稳的状态下接受蓝光治疗;家属方面的告知与心理干预及加强对患儿的巡视次数,监测病情变化,能及时与家属沟通患儿的情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从临床结果的表2和表3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干预组患儿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每日排便次数增加,治疗5d后的黄疸指数较低,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较少,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地缩短患儿的病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严期争.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112-113.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
[3]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7-130.
[4]叶满峥,王凤岚,胡健女.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1024-1025.
[5]王惠敏,潘攀,邓益斌.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56-57.
论文作者:戴薇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蓝光论文; 新生儿论文; 家属论文; 胆红素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