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由美国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创建,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逻辑思维问题可视化、简单化,能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发展兴趣、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同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开启大脑的无限潜力。
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整本书阅读中适时运用思维导图,就像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插上了博弈长空的翅膀,让我们更好地俯瞰语文、赏析语文、瞭望语文,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一、思维导图,助推阅读教学
课前,学生在阅读预习过程中借助老师的问题引领图绘制感知图,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关键性语言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各感觉器官及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帮助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阅读后对所阅读的内容再次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使思维更为活跃、灵活,许多好的创意可能就油然而生。
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阅读过程用图外化为表达,教师借此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从而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并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变传统的讲解和分析文章为师生共同分享、研究、讨论的课堂模式,使学生逐步从自学到合作探究,最终充分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领略文章的思想境界、情感深度,学会品味文学的品质。而此时老师仅从教的角度出发,分析讲解点即可,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真实地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激发学生更多地思考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内容,从而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思维导图,助推作文教学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的发散,通过联想,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从而让写出的文章更丰富、更有深度。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以发挥思维导图的“地图”导向作用为前提,在课前先由教师做出某一专题作文的引领图,充分发挥导图的问题引领作用,以期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引领图做主干,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再生,为主干添枝加叶、渐次丰盈,让引领图在学生的思维中成长为一棵枝叶繁茂的智慧之树,使孩子们将作文内容内化于心,从而能够得心应手地做出详实的感知图。
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学生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分清主次,理清彼此关联,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从学会表达到学会作文的平稳过渡,进而让乏味的写作变得更容易、更快乐。
三、思维导图,助推整本书阅读教学
美国一位学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阅读的层次分为三步:基础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渗透到这三个层次的阅读中。
1.基础阅读,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
基础阅读也可以称之为初级阅读。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学生要明确所读书目的大致思路框架,了解书的总体内容,明确书中的故事梗概。在这一层次的阅读中,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逐步理清文本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阅读所得。
2.分析阅读,思维导图绘制人物品格。
分析阅读要求读者能透视一本书,判断作者的主旨,并通过相关经验、导论与摘要、工具书等辅助阅读公正地评断一本书,进而在阅读中明确自己的收获,读出文本的同时读出自己。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境界。
要求学生在基础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分析阅读,回答:“你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学生在摘录点评的基础上,完善思维导图。
在分析阅读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基础阅读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读出人物品质,读出自己的需求,提高对生活的认知;同时辅以关键句的摘录,深入理解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意图。
3.主题阅读,思维导图绘制对比所得。
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同一主题,所牵涉到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这就要求阅读者选定主题、聚焦主题拓展阅读,在对比中学有所获,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认为,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导图的绘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将学生的放射性思考具体化地呈现出来,加速对阅读材料的累积量,有效开发学生左右脑的功能,也让思维更轻松有趣。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所在。
论文作者:王美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文本论文; 主题论文; 学生在论文; 《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