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下生源谈数学学法的培养论文_杨继华

就当下生源谈数学学法的培养论文_杨继华

摘要:本文主要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的培养,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数学学法;培养;教师;学生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数学学困生占了不小比例,且这个比例越来越大。学困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除了小学基础差,也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是学法不当造成的。这部分学生虽付出努力,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节。

一、数学学法的培养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培养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学法是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培养,加强学生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研究表明,在小学时期的儿童已经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策略,但他还不能有效运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力,教师要通过“教的策略”予以清晰的指导,使学生利用已有的“学的策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改进学习,达到“会学”的目的。只有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打好进一步学习或终身教育的基础,才能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地、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技知识,以便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学生数学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对课堂的重视不够,没有抓好听课这个中心环节。听讲不够专心,注意的稳定性不强,其精力没有完全集中在学习内容上。当注意开始恢复的时候,教师所讲的内容就听不懂了,有一些学生的学习障碍就是这样产生的。另一方面,数学学习具有延续性,有的学生由于知识断链太多,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有不少听不懂,容易疲劳,产生分心,使课堂效率低下。几乎所有的数学学习障碍的产生都与课堂上注意不集中有关。

因此,抓好课堂这个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改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较小学阶段而言,有了较大提高,但毕竟没有成熟,更多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特别对于有数学障碍的学生,要诊断其知识欠缺所在,根据他们的真实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启发点。其次,教师深奥渊博的知识、自然生动引人、含蓄动人的故事,恰当实用的教具等,是培养学生兴趣,改善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学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以便能充分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为学生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为他们提供比较多的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同时,注意控制教学进程的节奏。该慢的要慢,该停顿的要停顿。

2.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没有及时内化。有的学生只满足完成作业,对课堂内容没有认真复习。造成理解肤浅,易于返生,给后继学习造成困难。

课后读书复习正是突破这一障碍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后复读,重温主要内容。规定做作业之前看一遍课节内容,研究一下例题的解题过程和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坚持课后复读,教师可设计一些补充复习提纲,使学生读书时有的放矢,从而掌握知识的精华。例如,在“同类项”这节课后可要求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同类项?(2)同类项中“两个相同”与“两个可以不同”意义何在?(3)合并同类项时怎样处理系数为-1、0、1时的情况?

这样可使学生较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对知识缺乏必要的归纳整理,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一个不善于学习的学生,把他所学的知识,一个一个地往头脑里装,把许多知识的因果关系、类属关系看作是并列关系。而数学优生则是把头脑中的知识按层次排列的,形成有规律的、系统的、有序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有重点突出、体系组织简明清晰、概念和原理之间的相互联系紧密,易于理解掌握的特点。可使知识易于记忆,能够抑制遗忘,并且便于联想,具有迁移和应用的活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教师在每一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弄清知识的主干及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4.不注意概括。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概括过程。概括是一种思维过程,它包括两种意义:其一,指在思想上把具有相同的本质特性的事物联合起来;其二,是把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推广为范围更广的包含这个对象的同类事物的本质。没有概括,不可能掌握好概念及所引申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没有概括,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思维的深刻性批评性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灵活的迁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概括,就不能实现思维的“浓缩”,思维的敏捷性就无从体现。笔者曾经用20个题目做过统计,数学差生把这20个题看作各不相同的、毫无联系的,即使感觉有些题目类似也不深究。而数学优生很快地把这20个题目概括为2-3种类型。数学差生这种迁移能力的欠缺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概括能力差的具体体现。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例题和习题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概括,规律的概括,解题模式的概括。当然,这要在学生积极思维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转化数学差生的工作是艰巨的。但每个教师时时注意差生情感障碍的清除,学法上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是会取得成效的。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 541000) 

论文作者:杨继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就当下生源谈数学学法的培养论文_杨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