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家访工作纵深化的几点思考论文_ 肖辉, 孙霞

新时期家访工作纵深化的几点思考论文_ 肖辉, 孙霞

家访工作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有力支点,是深化基础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深入推进家访工作,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才能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一、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家访工作是教育高目标的需要

家访联家校,关学情。新时期,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大,对教育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浓,这就要求我们要多与家长、与社会沟通,我们只有融入社会,才能了解社会的要求,明白家长的希望,知晓学生的生活。家访,可以让老师直接走进学生的家庭,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才能因人制定成长方案,因材施教才能变成可能。

2.家访工作是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根据不同家庭、不同学生,制定出个性化的学生成才方案,与家长共同商讨、共同监督,实现学生教育的个性成长。

3.家访工作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途径的需要。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和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固然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学校德育工作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家立业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度过的。家长的言行对子女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良好氛围的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着经济和社会的日益繁荣,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子女上出现了重智轻德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中品德教育严重欠缺。一些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却不健康;智商虽然较高,却狭隘、自私、冷漠;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为他人着想;经不起风雨、挫折和失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的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建设,必须从家庭抓起。

二、当前农村家访工作面临的困境:

1.社会大环境对农村教育的冲击。

今天,"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的呼声还很高。很多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其得到的回报差异太大,前者过高,后者过低,在一定时期内,很多大学毕业生连接受教育的本钱都赚不回来。在计划经济年代,上大学意味着户籍、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这点对农村学生尤为重要。大学是精英教育,上大学等于有了高人一等的身份,有了衣锦还乡的荣耀。现在不同了,上完大学却感觉一切都回到起点,工作要自己找,收入还不见得比打工的多。

2.留守家庭、空巢家庭下教育的缺失。

如果家长长期在外,自然不能照顾、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学校、社会道教育的三个柱头中少了家庭这最重要的一环,对孩子的教育难免不失衡。由于初中生年龄大多为13—17岁,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而目前社会上各种书籍、小报、网吧、电视剧中有太多青少年不宜的信息,它们起到的反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正面教育,且初中生们缺乏足够的区分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的管教往往容易疏于学业。因此,单靠学校来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责任,难免独木难支,更谈不上取得良好效果。学生有进步得不到赞赏,学生的成长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

由于无法与家长联系,家访变得苍白无力。学生在校的情况不能通知家长,学生在家的情况又不能让学校了解,双方不能联手教育学生,学生成长缺乏有效监督。

3.隔代教育的苍白与无力。

据调查,在农村85%的学生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忙于生计,很少关心、教育子女,教育和管理的重任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隔代教育必然产生对子女的溺爱、教育的弱化、管理的松散,导致小皇帝式的自私、自利、自大的个性越来越浓,爷奶也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支撑,科学教育方法的指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的补充,甚至造成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快速流失。

三、农村学校推进家访工作的对策:

如何更好的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推进家访工作就成为一种时代的选择,必然的走上教育的舞台。如何更好的搞好农村学校的家访工作呢?

1.转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要多方位、多渠道利用广播、电视等传媒全面系统地宣传这一工作,以深层次地推动家长学校健康发展。真正使广大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切实使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能积极主动地配合社会、学校。一是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扎实有效。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家访真正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二是对家长、对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宣传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支持度。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认知水平。

2.拓展形式,提高回访率,密切家校联系。

家访工作不是一窝风、一时新。为教育计,它需要持之一恒。在家访中形成的一生一策,一生一案,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与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更改,不断交流双方监管的心得。随时介绍学校新的理念与政策等等。都需要不间断的沟通,一定拼弃那种一访定乾坤的现象。回访也不是第二次家访,它应该是十次、二十次不等的沟通。根据教育的需要而定。回访的方式可以多样化,电话回访、书信回访、实地走访等等。回访频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对家访工作的参与热情。

3.制定双向监督卡,突出一生一策,使教育走向系统化。

在家访工作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一人一案,一人一策,突出家访的个性化。在访前培训中,重点突出“六备”,强调家访教师要与科任教师详细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方案,确保一生一案,生生有不同,案案有精彩,为家访工作做到精心准备,细心备案。形成一生一目标,一生一方案,一生一措施。制定双向监督卡,家校共同配合,实现教育的系统化和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家访,永远都是进行时!

论文作者: 肖辉, 孙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家访工作纵深化的几点思考论文_ 肖辉, 孙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