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左雪梅

返璞归真,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左雪梅

左雪梅 (江都市实验小学建乐校区 江苏 扬州 2252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11-050-02

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听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时,总觉得其中表演、做作的成分很多。一线教师满怀希望而来,指望从这些示范课中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可往往失望而归,因为这些东西在老师们日常的教学中是根本用不上的。但最近,这种局面却悄然发生着变化。近期听一些公开课,惊喜地发现以往那些表演、做作的东西明显地少了,甚至一扫而光,课堂教学逐渐返璞归真,教师们纷纷开始思考课堂教学的实质,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明显的变化:

一、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是否兴趣盎然地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能兴致勃勃地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那毋庸置疑,这节课的教学肯定是很有效的。

一位教师执教《大海睡了》一文,她以一个有趣的猜谜活动导入新课,使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过程中,她又通过形象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和真诚的鼓励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后以"大海送给我们的礼物"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帮助孩子们回顾课文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结束时,带领孩子们齐唱《大海呀故乡》这首歌,将他们进一步带入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整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思维火花不断闪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另一位教师执教《石榴》一文,特别注重以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激发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她指导朗读和说话的方法,可谓匠心独运,效果极佳,精彩片断可随手拈来:学到石榴成熟之后的形态,教师微笑着说:"谁愿意做一个快乐的小石榴,将自己成熟的喜讯告诉人们呢?"孩子们纷纷举手要求朗读,而且读得特别动情;学完石榴的味道之后,她又巧妙地指导朗读: "谁来读读这段话,要将我们的口水读得流下来,有这样的本领吗?"极富挑战性的语言使学生纷纷起来朗读,一个比一个读得更有味儿;学到石榴花开得很美时,她引导说话:"看到这么美的石榴花,你想怎么赞美它?"读到石榴花开得多、开得盛,像一只只小喇叭时,她引导想象:"同学们,想一想,它们像一只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奏什么曲子呢?"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引导,让孩子们激情洋溢,思维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文本--学生之间丰富而有效的对话使整个课堂活力四射,充满生命的灵动。

二、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他们是否在课堂上"得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教师们已经开始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位教师教《青海高原一株柳》时,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体会这株柳的"神奇"。他说:"课题是课文的眼睛。让我们从课题读开去,读出这株柳的神奇。首先,请大家读题目,突出'柳'字。"接着,引导学生回忆看到的柳,结合读过的关于柳树的诗句,体会柳树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读题,突出"一株"二字,引导读书,体会这株柳的粗、大,使人感到"粗实而坚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又让学生读题,这回是突出"青海高原"一词,再找到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想象这株柳生长的特殊环境,从而凸显这株柳的"神奇"。至此,学生深深体会到题目的重要,初步学会了扣住题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特点的方法。此外,这节课,教师还特别注重传授给学生预习和朗读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了让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重视学生的提高程度,关注他们是否有或多或少的进步。

上了一节课,学生要有收获,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反之,则是一节失败的课。这已成为大多教师的共识,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教《伊索寓言》,教师和学生大多关注曲折的故事情节,典型的人物特点。一位教师却独辟蹊径,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读寓言、学寓言的一般方法。教第一则时,教师渗透方法:读一读,想一想,人物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寓意是什么?当读最后一则寓言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已学会了读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即初读寓言, 了解故事情节--再读寓言,体会人物特点--三读寓言,牢记深刻寓意。这样,通过这节课,学生掌握了读寓言的有效方法,在知识、能力上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四、重视合理生成,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许多教师特别重视课堂上的合理生成,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否真正得以充分的体现。

一位教师执教《金子》一文,第一课时,在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自学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又有效地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和读课文的情况后,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接下来,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学习和探究课文?先分小组讨论一下。顿时,平静的课堂像砸开了锅,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一段一段地往下读,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有的说,可以抓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如:这个淘金者为什么来这儿?他最后找到金子了吗?为什么能找到?也有的说,可以就重点段(他怎么做的)反复研读,体会人物特点。还有的说,反复读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出了主动性,有效生成了许多极富创新精神的教学元素。

五、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对课堂教学是否满怀期待。

如果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期待,那教学的效率无疑是很高的。所以,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程度。仍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上课伊始,教师即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猜到是什么吗?"一句话,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满怀期待了。善始者,事成半,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住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期待心理则显得更加重要。《番茄太阳》一课,教者正是这样去做的。她先让学生读第一节,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灰暗,又引导读最后一节,找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灿烂,然后设问:是谁让作者的心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细读课文,探求答案。接下来,教者又巧妙地扣住"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番茄太阳'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指谁?""文中还有谁也是'番茄太阳'?"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品析、交流,使学生始终对课堂教学满怀期待。最后,教师又拓展到作者的其它相关文章,让学生朗读、体会,深化课文主题,引导鼓励学生去读作者的其它作品,并约定下节课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一下课便四处搜集作者的相关文章,认真阅读,期待着下节课的读书交流活动。这节课由始至终,学生都处于对课堂教学的满怀期待之中,甚至将这种期待延伸到了课外。有了这样积极投入、满心期待的学习状态,又何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以上公开教学的巨大变化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广大语文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返璞归真,看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宗旨正在真正得以体现。相信,有了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关注,有了所有学生的全心投入,我们的公开课将会彻底摆脱让听课者"听课前激动,听课时感动,听课后难动"的被动局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定会切实得到提高的。

论文作者:左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返璞归真,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左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