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涵义#183;公平口号#183;公平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平论文,涵义论文,口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
1.目前,我国流行的公平口号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口
号虽然流传相当广泛,但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理论界至少提出两
种反对意见:一种认为应该“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再一种认为
“公平和效率无所谓孰先孰后,应该同时兼顾”。于是,我们面前就出
现了这样一些问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口号的科学性是否不容置
疑?反对者的意见是否有道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中国当代
的公平观以及表达这一公平观的公平口号进行重新审视。
2.但是,目前人们在公平口号上的分歧,实际上并不主要是公平观
上的分歧(不是说人们在公平观上没有分歧),而是对公平范畴涵义理
解上的分歧。或者无宁说,由于人们对公平范畴涵义的不同理解而导致
的各种公平口号的分歧,使人们还无法接触公平观问题。所以,要深入
开展对公平观的研究,首先必须规范公平口号;而要规范公平口号,又
首先必须统一人们对公平范畴涵义的理解。
3.研究公平理论,包括研究公平涵义,需要涉及三个基本范畴,即
自由、平等和正义。自由就是人们平等地利用机会干事业的权利,因此
,这种自由是同效率相联系的,自由度越大,效率越高。平等,指的是
人们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的相同,而且主要是指结果的相同。正义,作为
人们据以指导自己行动的最高准则,同公平、公正是同一层次的概念。
因此,自由、平等和正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效率、平等和公平之
间的关系。
4.在自由、平等和正义这三者之中,自由并不是至上的,平等也不
是至上的,只有正义才是至上的。美国学者穆蒂莫·艾德勒指出:“一
个人,对自由与平等要求的过多,会使自己不能与同事很好相处,而且
这样也超越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等的权限。而正义则不然,没有一个
社会能称得起是过于公正的;也没有一个人的行为能说成是,由于过于
公正,反而对自己或同事不好的。”(《六大观念》,三联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3页)艾德勒还认为,正义具有两项原则,一项是自由原则
,一项是平等原则,两项原则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才是正义。(同上
书,第182页——184页)自由主义的错误在于以牺牲人们之间起码的平
等去追求无限制的自由;平均主义的错误在于以牺牲人们利用均等机会
的自由去追求结果的平等。因此,自由主义和平均主义的错误都必须纠
正;而“要纠正这些错误,就必须认识到自由与平等都不是第一位的,
认识到两者都是好事,但不是无限制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只有在正义
的支配下,两者才能和谐地扩展到最大限度。”(同上书第144页)。
5.艾德勒的正义理论为人们研究公平涵义,研究效率、平等和公平
三范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根据艾德勒的正义理论,效率、
平等和公平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它们并不是同一层次的范畴。社会
的进步需要效率,但效率不能至上;社会的进步也需要平等,但平等也
不能至上。社会的进步只能以公平至上。这就是说,效率和平等是并列
的一对范畴,它们都统摄于公平这范畴之下。
6.至此,我们可以对公平一词的涵义作如下具体的分析。“公平”
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概念,有公平一般与公平特殊之分。就公平一般的
概念而言,如前所述,它包涵效率和平等即机会均等和结果均等两项原
则,与此相适应,它也包涵效率和平等即机会均等和结果均等两种涵义
。就公平特殊的概念而言,它可分别指效率和平等或机会平等和结果平
等两种概念之中的任何一种。比如,当上司给下属分配工作时,下属中
有的人积极肯干,超额完成任务;有的人耍滑偷懒,没有完成任务,如
果上司给下属们的报酬一样,积极肯干的人就会说:“这不公平”。这
里人们是在强调效率即强调机会均等的意义上使用公平一词的。当一个
人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时,他会发出呼喊:“苍
天啊!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这里人们是在强调平等即结果平等的
意义上使用公平一词的。
7.在统一了对公平范畴涵义的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对上述三个公
平口号之间的分歧以及它们各自的科学性问题加以评析了。首先让我们
来考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口号。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口号中,在前半句中强调优先的是公平(一般)的一种特殊涵义即效
率,按照逻辑对称的要求,在后半句中强调兼顾的应是公平(一般)的
另一种特殊涵义即平等。可是,在现有的口号中,在前半句中强调优先
的是公平(一般)的一种特殊涵义即效率,而在后半句中强调兼顾的则
是公平(一般)这一概念本身。由于在同一命题中,将概念一般与概念
特殊相混用,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逻辑矛盾,以致于当人们见到“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口号时,都会逻辑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效率
优先”是不公平的,所以才需要“兼顾公平”一语来补充;如果“效率
优先”本身已经包涵了公平,那么“兼顾公平”一语则成了废话。这就
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口号的非科学性所在。
8.为了克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口号的上述缺陷,有的论者提
出“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的口号;有的论者提出“公平和效率应
同时兼顾,不应区分孰先孰后”的口号。这两个口号的优点在于,它们
都发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口号将效率和公平割裂开来,对立起
来的缺陷,并且力图克服它。但是他们都没有发现上述口号产生这一缺
陷的原因,并且在方法论上与上述口号犯了同样的错误,即也把公平概
念一般和公平概念特殊之间的关系相混淆了。如果说,在“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口号中,论者是在平等(结果平等)的意义上使用公平一
词的,那么在“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不应区分孰
先孰后而应同时兼顾”的口号中,则是在效率(机会平等)的意义上使
用公平一词的。正因为这两个口号都将公平理解为机会均等,理解为效
率本身,所以在前者看来,机会均等的公平是产生效率的前提,只有强
调这种公平,才能产生效率,因此这种公平当然应该优先,应该用它来
促进效率。在后者看来,效率即公平,公平即效率,公平和效率是一回
事;既然公平和效率是一回事了,当然不应区分孰先孰后而应同时兼顾
了。可见,“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的口号和“公平与效率同时兼
顾”的口号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区别仅仅在于(仅就对效
率范畴的理解和使用而言,如果就对平等范畴的理解和使用而言则正好
完全相反),后者是把公平一般的概念和公平特殊的概念完全对立起来
了,前两者则是把公平一般的概念和公平特殊的概念完全等同起来了。
把公平一般和公平特殊完全对立的结果产生了“效率优先不公平”的结
论,而把公平一般和公平特殊完全等同的结果则产生了公平中只有效率
没有平等的结论。所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是不科学的,
“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的口号和“公平与效率同时兼顾”的口号
同样是不科学的。这三个口号无法克服的缺陷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公平
理论以及表征这一理论的公平口号,都只能在效率和平等之间权衡,而
不能在效率和公平(或平等和公平)之间权衡,否则必然要导致理论上
和实践上的混乱。
9.在明确了公平口号的规范化的表述以后,我们可以进入对公平观
的讨论了。平等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之所以构成某种公平观,是因为只有
平等和效率才能真正构成社会关系中的一对矛盾。艾德勒在解释公平的
两个原则时指出,所谓平等原则,在经济领域里,就是“把根据自然权
利属于大家的东西还给他们自己。所有人都有一种自然权利去得到过好
日子所需要的经济物资,使他们不因某种程度的经济损失而贫困潦倒”
。所谓效率(自由)原则,就是“把每个人生产的财富归还他本人”,
或者准确地说,就是“按照每个人对大家协同生产创造财富所作贡献的
大小,进行分配”。(同上书第182、183页)显然,平等和效率是互相
矛盾的。强调平等,强调按照人们的自然需要进行分配,必然会影响人
们劳动积极性的发挥,从而降低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实行按劳分配
,而在按劳分配中由于人们禀赋和能力的差异,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增
大,从而影响平等。当然,平等和效率也有相互统一的时候,比如当对
富者课税过重足以破坏其投资积极性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贫者就业的数
量和质量;又如,那些既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又有助于非熟练工人增加
收入的技术,则可使社会在平等和效率两方面齐头并进。但总的说来,
平等和效率则是处在相互矛盾和此消彼长之中的。正因为如此,阿瑟·
奥肯才把对平等和效率的权衡看成是一种比治理通货膨胀和减少失业之
间的权衡“更加棘手,影响也更加广泛的权衡”,“是我们最大的社会
经济权衡”。(《平等与效率》,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 页)
在这种权衡中,或者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获得更多的平等,或者
以放弃一定的平等为前提而谋得更高的效率。若是前者,就是平等优先
;若是后者,就是效率优先。
10.一个社会究竟是以平等优先还是以效率优先, 是由社会的宏观
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人的价值观中的
人道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更迭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在人类社会早期(比
如原始社会),由于当时人口稀少,人种的繁衍是这个时期社会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页)因此,在这个时期,尽管可供分配的产品
极度匮乏,但是为了保持人种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分配不
得不主要实行体现原始人道价值的平均分配方式,也就是说,这时的社
会公平观是以平等优先的。在以后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物质
资料的生产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与之相适
应,人们的价值观也逐渐淡漠对原始人道价值的追求,而逐渐注重对经
济价值的追求。但是,在漫长的自然经济的社会中,体现原始人道价值
的平等优先的思想始终占据主要地位,而体现经济价值的效率优先的思
想一直居于次要地位。直到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和商品生产的
发展,人们才把经济价值即效率原则置于优先地位。可以说,整个发展
市场经济的过程就是追求效率的过程。但是,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人们将经济效率作为第一目标来追求并不是永恒的社会现象。随着生产
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
展”将成为人们追求的首选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
927页)也就是说, 到那时社会会重新以平等优先的原则来处理社会公
平问题。简言之,如果我们将社会划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
济三个阶段,那么,在自然经济阶段,一般需要平等优先的公平观;在
市场经济即商品经济阶段,一般需要效率优先的公平观;只有当社会进
入产品经济即共产主义阶段以后,社会才有可能重新将平等优先的公平
思想提上日程。
11.我国目前正处在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 由统制经济向市场经
济过渡的阶段,与之相适应,公平观也必须实现由平等优先向效率优先
的转变。在“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公平观
显然是以平等优先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处处强调结果的均等而
不注重机会的均等,人们希望彼此的收入相同,即使有差别也不能太大
。在这种公平观的指导下,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被忽视,社会经济运行
的动力不是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是某种道德观念。与此同时,企业
和劳动者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地位被否定了,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的国家却成了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这种以道德和行政力量维系的经济
体制必然是僵化而无效率的。因此,严格地讲,我国在“文化大革命”
及其之前几十年时间里的公平观不是一般的、自然的平等优先,而是某
种人为的平等优先,实际上是平等至上。这种平等至上的公平观虽然在
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要发展经济,特别是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以机会均等的公平观
取代结果均等的公平观,鼓励人们利用各种机会创造效率,提倡等价交
换和按劳分配。尽管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竞争者能力的不同会出现贫富
差别的扩大,甚至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两极分化,这些也是应当承认和容
忍的,非如此不能创造效率,也不能发展市场经济。因此,与市场经济
相适应的公平观应该是效率优先。
12.效率优先不同于效率至上。 效率优先是把效率原则作为公平观
的主要原则,效率至上是把效率原则作为公平观的唯一原则,因此前者
是正确的,后者是不正确的。因为社会除了经济领域还有非经济领域(
如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除了竞争行业还有非竞争行业(如社会福利行
业),在这些领域和行业中,不能实行一般的效率原则,也不宜简单地
开展竞争,只能运用国家这一行政手段,通过社会二次分配这一渠道,
对于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进行调节,以使这些领域、行业与其他领域
、行业相比也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平等。这种平等原则虽然不是公平观中
的主要原则,但却是完整的公平观所不可缺少的。没有它,社会将缺乏
长远发展的目标,更重要的,社会将因缺乏起码的稳定的秩序而不能长
13.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我们需要的公平观应该
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这一公平观既克服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论的把效率优先排斥在公平之外的缺陷,又克服了“公平优先,以公平
促效率”论和“公平效率同时兼顾”论的把平等原则排斥在公平观之外
的缺陷。因为在这里,效率原则虽不是唯一的,但却是第一位的;平等
原则虽是第二位的,但却是不可缺少的。
14.如前所述,目前人们在公平观上的分歧, 不仅现象地表现在由
于对公平涵义理解的分歧而导致的公平口号上,而且实质地表现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注意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片面倾向。
一方面,不少人对正当创造效益者犯“红眼病”,认为这不公平;在对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口号的理解上,着重点不是放在允许
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上,而是放在共同富裕上,与此同时,又将共同富
裕理解为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另一方面,又有人把效率原则当作公平
观的唯一原则,主张在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都应贯彻效率原
则,不顾及起码的社会平等。上述两种错误倾向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前者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有
关;后者与“公平优先,以公平促效率”的口号和“公平与效率同时兼
顾”的口号有关。因此,为了规范我们的行动,首先必须规范我们的口
我们主张,适合中国当代需要的公平观和公平口号应该是:效率优
先,兼顾平等。
(责任编辑 刘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