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论文_季娟

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论文_季娟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季 娟

摘要: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件复杂的任务,这不但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长期的积累经验,不断摸索,深入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作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同学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谓有效性是指:1.有效果,指对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评价。2.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3.有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4.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能明显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减轻同学们课下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同学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的综合素质,因为就历史课来讲它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可谓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及,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例如:在讲到元朝铁木真灭宋时我给同学们讲了关于爱国英雄文天祥的一些故事,还有关于铁木真的一些英雄事迹,每当我讲起这些故事来同学们就特别来精神,都会竖起耳朵来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作为老师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时候语言就是是吸引学生们听课的一个关键因素,语言表达要明确要斩钉截铁,这样才具有高的可行度,千万不要支支吾吾欲言又止,这样不但同学们听了会半信半疑,而且会引起同学们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老师的语言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让同学们赏心悦目,处于愉快的氛围中,当然会对教学产生很好效果。达到提高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抓住历史教材的特点

教材是经过专家仔细研究,多年总结,精心编制的,因此其质量应该说是相当可靠的。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现在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的教材,这本教材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科书不管是在导入新课时还是在课本的内容中都用大量的生动形象的,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用女娲造人和补天的传说,以及西方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导入。再如,在讲“推恩令”时正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推恩令这个名词,因为这个词毕竟太过抽象,并不容易理解,所以文中就以非常形象具体的语言来讲述了这一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作为教师我们就要顺应教材的这种编排形式,来引导同学们,使同学们对即将的要讲的新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切不可像有些教师一样认为这些是次要的东西,考试也不会考,所以就直接略过,直接讲他所谓的考试内容,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们产生厌烦的情绪,就算是努力学习的同学们老是面对这些枯燥的内容学习效率也难提高。因此抓住教材的特点,应用到教学策略中,并且充分合理的应用这一特点来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当前,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有效教育”的认识逐步深入。并认真积极的贯穿于我们的教学。然而,不少老师认为播放两段视频,插入一段音乐或图片,让学生在下边沸沸扬扬的议论两句,有了这些新花样,就是所谓的新课堂,高效课堂,优质课堂……但结果事倍功半。在此状况下,教师亟需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1、一切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利其今后学习、工作的发展。同时,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还需要具有道德、人格力量,所以还必须帮助学生培养真、善、美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情感意志的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定性或评价,教材上一般都有现成的结论,但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看待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因势利导,将“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其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讲到《尼布楚条约》时,通过中俄东段边界示意图,孩子们就可清晰的发现:尼布楚被划给了沙俄。有学生就开始质疑书上关于条约的性质(即:它是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这时老师应对大胆质疑的孩子及时表扬,然后做出正确引导:虽然中国作出了让步,但没有谁强迫谁,并且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维持了近两百年的和平关系。因此,它是一个平等的条约。只有在初中开始接触历史学科时就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设立课堂教学讨论的策略

在历史课堂上设立讨论的环节,要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对于教材中不懂的问题和疑难,由学生经过讨论后能够摸清问题的最终脉络,能够让学生之间的观点和思想得到共享。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课堂讨论时,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拔,也要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讨论后学生的答案,老师可以进行评价,选出比较优秀的答案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初中历史来说,要把老师、学生与课堂三者之间进行相应的联系,从老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上讨论互动的环节对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提升,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把握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不断吸取新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不断自我创新,加强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不断地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丰宪.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3:102-177.

[2]陈爱群.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206-207.

[3]罗安辉.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2:75.

[4]黄丽君.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2,22:105-108.

[5]张军强.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2,34:88-89.

[6]蒋仁旦.探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21:133-136.

论文作者:季娟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9月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论文_季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