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膨胀校准的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_货币政策论文

试论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适用性论文,通货膨胀论文,在我国论文,标的论文,货币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通货膨胀定标的特点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定标是中央银行以对未来一定时期通货膨胀预测作为中介目标,并对外公开通货膨胀的调控目标,以此规划货币政策操作的货币政策制度。本质上,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不是仅考虑通货膨胀,而是对于通货膨胀与产出都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都加以考虑。通货膨胀定标规则可以用模型表示如下:

式(1)和式(2)表明当期的利率与上期利率、当期预期利率有关,后者是由长期名义利率和通胀率的偏差与产出的缺口来决定的,即在通货膨胀定标的框架下,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预期通胀率与其目标值的偏差及产出的缺口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其货币政策目标。

采取这种货币政策的优点在于:(1)可以使政策制定者在通货膨胀目标上进行争论、决策和交流,使公众相信中央银行有一个长期的通货膨胀目标。因为中央银行向公众宣布并为达成通胀目标而进行决策,而不是对货币市场每天的行为而变化或者对失业率或GDP消息的宣布进行反应,所以通胀定标减少了对长期通胀的不确定性。(2)对于物价水平变动的双向性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可以既减少通货膨胀又减少通货紧缩的风险。(3)由于通货膨胀定标框架下中央银行是以对未来一定时期通货膨胀预测作为中介目标,因此以此为依据的调整具有前瞻性、客观性,减少了中央银行行为的随意性和政府干涉中央银行的可能性,同时中央银行向公众公开宣布通货膨胀的目标,使公众据此对未来的经济运行和自身的行为形成合理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透明度、可信度。(4)在通胀定标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也变得简单,即当物价上升快于预期,就调控利率使物价上升速度减慢;当物价下降或稳定,就降息。

采取通货膨胀定标货币政策的缺点在于:首先,虽然它通过赋予不同的权重考虑了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偏离以及这种偏离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在长期,两者在这一框架下是否都可以兼顾,从而使中央所采取的货币政策达到社会福利损失的最小化是有疑问的,特别是在这一框架下没有考虑到失业问题。其次采用这一规则的大多数国家均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由于数据来自过去,这类模型对未来不曾遇到的对经济的冲击不能很好的解释和预测,因此缺乏灵活性。再次,通货膨胀定标实行起来虽然简单,但操作起来未必真正容易。由于当预期的通货膨胀超过通货膨胀定标时,其原因可能是总需求方面的,也可能是总供给方面的。对于前者,中央银行可以按照规则提高利率,通过抑制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来抑制总需求;对于后者,比如这种对经济的冲击是来自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升,如果中央银行这时提高利率,就会使本已严重的国内衰退或失业问题更加恶化。

二、通货膨胀定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1.在选定通货膨胀定标时,中央银行要确认其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目标是通货膨胀水平。首先从实施通货膨胀定标的国家来看,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国家是为了加入欧盟,获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好处而去控制通货膨胀率。其次政府或央行在治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很难协调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经济增长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许多国家的实践都表明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例如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实施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三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由80年代的5.8%、7.5%和11.6%降到90年代的1.56%、3.6%和1.73%,而同期三个国家的失业率分别由80年代的9.3%、9.0%和5.0%上升到90年代的9.57%、7.31%和7.96%。总之,如果一国的最重要的经济目标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失业或经济增长或是汇率时,当局即便选择通货膨胀定标作为其货币政策规则,当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率而造成失业率上升或经济增长率或汇率变量的改变到一定程度时,政府也会放弃这一目标。

2.中央银行有一套货币政策工具,可有效控制该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一般来讲,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是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胀水平,但当一国选择了通货膨胀定标并向公众公布其目标和定期公布实际的通货膨胀时,这时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就成为政府或中央银行的第一任务。如果出现实际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定标水平,而且政府没有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这一趋势的话,政府的通货膨胀定标就会失信于公众,这样公众只能按照高于政府通货膨胀的定标水平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定标无法实现。

3.中央银行或政府能够清晰地界定通货膨胀定标的水平并且有与公众沟通的机制。要使中央银行有效实施通货膨胀定标,要求用来代表物价水平变动率的通胀指标要含义明确并且定期公布。其次这一通货膨胀定标的水平应是长期的。最后这一机制要求中央银行要向公众公布其目标和实际运行情况,公众可通过通货膨胀定标的水平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促成中央目标的实现。同时当预期的通胀水平与通货膨胀水平有差异时,公众会预期到央行通过利率的变动调节经济,而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公众的消费、投资等决策,最终达到通货膨胀定标的水平。

三、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现实选择

虽然理论上和实施通货膨胀定标国家的实践来看,大部分国家能够获得持续的物价变动率的稳定,稳定的产出增长,但基于以下原因,我国中央银行目前还并不具备实施通货膨胀定标的条件。

(一)从目标变量的选择来看,通货膨胀目标目前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经济目标

从福利角度出发,目标变量的选择应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或社会福利的损失达到最小为最优。如果考虑到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变量,我国货币政策的损失函数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表示利率的变动和汇率的变动,α、β及γ和λ分别是损失函数中产出、利率、汇率、失业率相对于通货膨胀率的权重。

式(3)说明货币政策的损失函数是目前及未来损失函数的贴现值之和,式(4)说明每期损失函数的计算可以通过对产出的缺口、通胀的偏差、汇率的偏差和利率的波动赋予不同的权数而得到。目标变量的选择就是使损失函数达到最小。

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目标变量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既要充分考虑到通货膨胀目标与其它对内平衡中的关系,也要考虑到它与对外平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一国的内部均衡来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从而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也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而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2003年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达到3.6%,考虑到国有企业的改制和农民工的因素,失业率问题未来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的经济目标之一,而只将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可能会以经济增长率的损失或失业率的上升作为代价,一旦失业率上升到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程度,政府就会干预经济解决政府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从而中央银行向公众所承诺的通货膨胀量化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从一国的外部均衡来看,一国币值的稳定既包括对内物价水平的稳定也包括对外汇率的稳定,而通货膨胀定标仅包括对内的目标。在理论与实践中,一国的通胀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到汇率水平的高低,而一国汇率水平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国的通货膨胀的变动。具体到我国的状况也是如此,如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和对贸易收支的管理施行结售汇制度以来,我国的对外收支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4年~2003年间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一方面我国的外汇结售汇制度要求普通企业出口所获得的外汇要按照规定出售给中央银行,企业进口所需的外汇要从中央银行的外汇指定银行购买,这意味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导致人民币的汇率的升值;另一方面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在实践中有要求是稳定的或是盯住美元的,因此这又要求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要进行干预,在市场上投放基础货币。如果央行不为此进行对冲交易,就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化,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和物价水平的波动。总之,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不断增加,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加,如果人民币对外价值未来会变化的话,则其对内价值即通货膨胀率也会发生变动,从而同样会影响通胀定标的实现。

(二)从技术方面来看,对通货膨胀定标的量化及其预测还有待完善

目前各国就通货膨胀定标量化指标一般采用消费物价指数。一方面我国统计中的物价指数有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物价指数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几类。另一方面我国在通胀预测上还存在不足,目前还无法对通货膨胀指标进行准确预测。因此在目前情形下央行即便采取了通胀定标也无法保证实现。

(三)从市场环境来看,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有碍于通货膨胀定标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首先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通货膨胀定标实现机制不具备。通胀定标的实现要求央行可以通过利率随通胀的偏差和产出的缺口而进行调整,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公众消费和投资决策和行为,来控制通胀。另外,通胀定标的公开和央行定期公布通胀率来影响公众的行为,公众可据此调整其长期合同如劳动合同和销售合同等。前者要求该国的公众的行为是对利率的变动是敏感的,后者要求上述长期合同是可以根据通胀率的预期而变化的。利率的变动对于我国市场的微观主体的影响不是很确定,如1996年8月起至今我国降息几次,但城乡储蓄存款均在增加而不是减少。而长期合同根据通胀预期来调整在我国的现实中无法做到。其次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单靠政府或中央银行的经济手段不能使社会公众在行为上产生合理预期,各级政府对实际经济活动不同程度的干预导致市场微观主体企业和个人行为的扭曲。因此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就不仅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还有行政手段,而行政手段的采用又进一步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利于货币政策责任制的建立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再次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也未完全建立,利率还没有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还不清晰。如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出现过热情况,我国政府既采取了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对土地的供应等,央行也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限制房产贷款和汽车贷款等措施,但根据2004年7月份我国货币运行的状况,虽然货币供应已经控制在合理区域,但固定资产规模仍然偏大,前7个月全国在建施工项目同比增加38.1%,企业库存上升,特别是钢铁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增幅达到了74.2%。同时我国投资中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远远超过中央政府的投资,2003年据统计前者为13 300多亿元,后者为1 900多亿元,投资主体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小又限制了央行调整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尽管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实施通货膨胀定标的条件,但从理论和多数国家的实践来看,实施货币政策规则是提高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可根据情形使货币政策调整逐渐由相机抉择转向货币政策规则,但采用哪一类规则就要视本国的国情而定。

摘自《生产力研究》(太原),2005.3.139~141

标签:;  ;  ;  ;  ;  ;  ;  ;  ;  ;  ;  ;  

论通货膨胀校准的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_货币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