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论文_张家丽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论文_张家丽

张家丽 贵州省兴仁市鲁础营回族乡民族小学 562300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在风起云涌,作为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课备好每一节课的内容,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位渴望事业成功的教师梦寐以求的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经验,浅淡一下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84-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上至教育高层领导,下至第一线的教师,都在为新课程的改革而努力。在这里,自己作为第一线的教师,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下面作具体的探讨,希望给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

一、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

1.立足教材,提倡读中感悟。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大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课一开始是做小游戏,活跃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自然地引入情境中—“请小朋友们趴下仔细听!”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一段“下雪啦!”的动画课件放出来,接着让学生抬头看着画面中飘飘扬扬的雪花落在粉妆玉砌的世界中,不由自主地大喊到:“下雪啦!下雪啦!”教师顺势利导:“下雪啦!大地披上了雪白的大棉袄,瞧,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入了课题。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情境世界已不是难题,关键是看教师创设的时机对不对,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否则就是“热闹的空架子”。那么该如何做呢?下面再分三小点来说明。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结合《外面的世界》一课,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重视学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四、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 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而不是钻进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每一堂课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廖哲勋,《课程新论》;

[2]佐藤正,《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

[4]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5]冯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

[6]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

[7]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叶澜灿,《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9]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家丽,1983年9月生,大学专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贵州省兴仁市鲁础营回族乡民族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论文作者:张家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论文_张家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