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575)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实施循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循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可促进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循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79-02
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患病后,脑组织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偏瘫等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1]。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还会出现失语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多进行常规护理,但其针对性小,患者护理满意度较低,有研究结果表明,将询证护理运用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患者满意度较高,恢复效果较好。本次旨在研究循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可促进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
性别:男24例,女17例;年龄:36~68岁,平均(39.5±3.7)岁。观察组41例,性别:男22例,女19例;年龄:37~67岁,平均(39.8±3.4)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制定护理方案 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对循征护理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然后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急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情况作为根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发病因素、病情的进展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制定出初步的治疗方案和循征护理方案,在对患者的病情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
1.2.2具体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多数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悲观、抑郁等心理。护理人员通过主动沟通的方式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更多鼓励,帮助其树立其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喜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患者的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等半流质或流质食物为主,并告知患者饮食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禁食粗糙、干硬、刺激性食物。(3)康复训练护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运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其运动自觉性。指导患者或其家属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时间。存在肢体障碍需行肢体被动按摩,按摩时间为20min/次,每隔4h按摩1次,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基本外展、伸展运动。进行康复训练和运动时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护理满意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恢复效果好,为出现任何并发症,患者语言、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较满意:患者语言、运动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效: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均未为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属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x-±s)表示;临床护理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接受相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3.05±3.8)分、对照组为(18.6±3.6)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60±2.5)d、(14.62±2.8)d,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3.讨论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群体,对患者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严重影响。脑梗死发生后,如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引发运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偏瘫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多数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均需长时间卧床接受治疗。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多数患者均存在较为严重的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应用循征护理模式可促进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循征护理(EBN)是现代一种新型护理理念,该种护理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为有极高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运用询证护理患者满意度较高,原因在于其对于潜在的、现存的护理问题解决更为科学,并对每位患者的护理措施都具有针对性的特点,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被感受到重视,增加患者的配合,提高康复效率[4]。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应用循征护理模式可促进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促进患者得到更好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玉琴.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5(11):218-219.
[2]李鹰,王月珍,吴格怡.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05(01):362-363.
[3]朱晓红,张燕双.适时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治疗效果的作用分析[J].全科护理,2015,11(12):362-363.
[4]苏欣.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03):105-106.
论文作者:高莉,邓秀坤,潘晓兰,但东梅,伍秀梅,徐林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高血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效果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