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地理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研活动论文,有效性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地理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市二期课改不仅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的转变,而且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欲望也越来越高。中学地理教研活动的开展理应顺应课程改革和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提高地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地理教研活动应抓好以下几个关注点。
一、关注地理教研活动的主题
地理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否鲜明突出,直接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当前,中学各类地理教研活动主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地理教研活动的主题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比如通常开展的“地理新教材示范课或研讨课”类的教研活动,多数时候教研员组织这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借助某位教师的一节课,唤起其他教师深入了解和思考“如何用好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新教材”。然而,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它不仅涉及到地理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而且还包含了“如何分析和处理地理新教材”以及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教研员不能将其细化,并在活动开展前对上课教师及课本身进行仔细的“研读”,将本节课涉及到的核心问题专门提炼出来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研讨重点和主题的话,就会使得活动涉猎面过广,缺乏“焦点”,导致对问题的研讨不够深入,不能切实解决地理教学问题。
二是每学期或学年组织的地理教研活动缺乏统筹安排。我曾经对自己和他人组织的地理教研活动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地理教研员每学期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外乎这几类:学期初的工作安排活动、地理教师为评职称而要求开的公开课活动、教研员安排的有关课改和新教材的研讨活动,以及区里安排的一些需要教研员出面组织的大型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很小,缺少一条能将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列,解决一到两个地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的主线。这样,尽管教研员自己干得热火朝天,但整个区级层面的地理教学似乎还在重复“以往的故事”。
为此,我认为地理教研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这里的“主题明确”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每次地理教研活动都应有明确又贴切的主题。为了保证地理教研活动的效果,地理教研员有必要至少提前一周将研讨主题告知每一位与会教师,并提请其对活动主题进行认真思考。同时,还要注意该活动主题必须来自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绝大多数地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期引起教师参与地理教研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譬如,针对第一学期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我曾用了两周时间,听了近三分之二高三地理教师的复习课,然后用一周的时间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找出我区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即教师基本上都将高三的区域地理复习课等同于初中地理的新授课,教学中没有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内容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模块式的知识体系,因而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为此,我组织了“区域地理如何教”为主题的高三地理教学研讨活动,与会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争论,对区域地理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思路。
二是一学期或学年的教研活动要系列化。比如2007学年度以来,针对我区青年地理教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进行二期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讨专题,并将其细化成“如何写好和落实好三维目标”、“如何分析和运用地理新教材”、“如何写好地理教学设计”等小主题,在一学年的不同时段安排不同主题的教研活动,通过一个个小主题的研讨达到对专题问题的解决,形成了系列化的教研活动,从而提高了地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关注地理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
地理教研活动前,地理教研员通常会对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教师、执教教师、公开课的选题、评课的时间等方面作简要的安排,但很少对一次教研活动或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进行较为详尽的规划,更不会将其落笔成文,形成一个易于计划统筹、便于操作的地理教研活动方案。其实,一个好的地理教研活动方案设计,不仅能指引地理教研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且能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效益,还能防止出现工作疏漏或差错。尤其是系列化、专题化的地理教研活动,其中各个小主题之间的关联性有时很强,其时间安排的先后和间隔都需要仔细斟酌。如上文提到的“如何进行二期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讨专题中的3个小主题。我在设计时的考虑是,地理教师只有领悟和掌握了分析和运用地理新教材的基本方法,才能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三维目标,写好和落实好三维目标。在此基础上,地理教师才具备写好地理教学设计的前提,并上好地理课。该专题的教研活动时间安排是一个学期,其中“如何分析和运用地理新教材”主题研讨活动安排了3次;“如何写好和落实好地理三维目标”安排了2次;“如何写好地理教学设计”安排了2次,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地理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详见附:“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教研活动方案)
三、关注地理教研活动的生成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问题一直是我们较为关注的,其实,在地理教研活动中也同样存在预设和生成的问题。但二者之间又不尽相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因而,地理教师会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而中学地理教研活动以贯彻落实地理教育教学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和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己任,所以,地理教研员不仅要关注预设的活动主题问题的落实,而且还要关注落实过程中衍生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不同的地理教师对同一问题或理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由此,地理教研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必须并重。
尤其是二期课改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观点,我们不能奢望通过组织一次或几次地理教研活动就能将其穷尽,并转化为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地理教研活动中更多的是我们预设的主题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教学问题又接踵而来,甚至会在地理教师间引起比研讨主题更为激烈的争论。这时地理教研员就不仅要“力挽狂澜”,具有能将讨论引回主题的能力,而且要有“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地理教研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能及时、准确地将其展现在教师面前,提请他们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使本次教研活动成为下一步教学研究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例如,“如何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教研主题的确定,就是因为我在一学期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我区的地理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这样一个课改理念几乎没有去涉及和落实。在通过与师生的交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该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后,我与一位教师相约以此为框架,开一节以“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研讨课。课前,上课教师还一直担心她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谁知,课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很多问题,而且部分问题是与地理学科毫无关联。于是,教师就抛开了学生的问题,只按自己预设的“学生问题”讲完了这节课。在后续的评课中,听课教师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几乎抛开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我急中生智,首先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和评课中教师激烈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生成了“一节课中如何处理学生提问与教学时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提出问题”等研讨问题,然后,再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的深层思考加以说明,从而将评课引回主题,既保证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又为后续教研活动找到了主题。我认为:作为地理教研员,与其把每次地理教研活动的了结看成一个句号,不如将其看成一个分号,惟有如此才能让课改的新理念不断渗入地理教师的心坎。
四、关注地理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
一般来说,地理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是地理教研员。有了活动的主题和规划,只能说是向组织一次成功的地理教研活动迈出了一大步,要想真正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地理教研员还要预先对活动主题有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并将其与新的地理教育教学理念相结合,形成较为上位的、具有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因而,在教研活动中,地理教研员的中心发言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评价和对评课中教师交流及活动情况的简要总结,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地理教研员对活动主题的深层次思考。地理教研员中心发言的内容,不仅要有对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汇总,还要能从理论上给以阐释,并结合所开课题给出一般性的解决对策。同时,教研员还要能及时、准确地对活动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进行升华,并提请与会教师进行后续的思考和研究。
五、关注地理教研活动的时空拓展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理念,作为教研员我们也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向地理教师宣传这一理念,却很少想到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实也对地理教研活动的方式提出了挑战,因为我们还缺乏对网络教研的探讨。尤其是上海市郊区的地理教研活动,由于距离较远,各校的地理教师较少,很多初中学校甚至没有地理教研组或备课组,因而,地理教研活动无法划片进行。然而,地理教研活动的时间一般是半天,扣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次活动中教师们真正能坐下来认真交流的时间也只有40~50分钟。区级地理教研活动的组织不仅存在时间安排紧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教师的出行方便与否。常规的地理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每次活动中教师的参与面与参与度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往往是大多数教师还来不及发表见解,活动就匆匆结束了。如果能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地理教研活动,则不仅能延长活动的时间,而且也会使活动的空间得到扩展,从而,能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参与问题。然而,在目前的技术状态下,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地理教研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困难,我个人常用的也还是依附在常规教研活动基础上的“半网络化”。如“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方案中的“后续安排”部分,就是对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地理教研活动的探索。
综上所述,地理教研员是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桥梁,而地理教研活动是教研员借以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只有充分用好这个载体,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地理教研员的作用,切实提高地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附:“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教研活动方案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
上海市二期课改指出:地理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能力,并将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需的能力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国外有些国家的地理课程也把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作为五项核心地理技能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的“问”还仅仅停留在师问生答的层次上,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问题”的设计,却极少考虑如何让学生开口发问。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表述的准确性?地理课堂教学该怎样实现从教师问到学生问的转变?如何使地理教师将培养学生正确提出和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当前课改阶段摆在教研工作中的一个主要课题。为此,特设立此活动主题,以期能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突破,扎实推进我区地理课改工作,形成我区地理教学工作的特色。
二、活动目的
在课题引领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课例的研讨,使地理教师对当前本区“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有不同的阶段,促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对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
三、设计思路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采取“课题引领”、“课例研究”、“互动研讨”、“教研员微型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以期达到教研活动对一线教师理论提升和专业引领的目的。
四、活动安排
(一)前期安排
学期初,教师宣布本学期研讨专题,请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思考;根据自愿的原则,安排教师上专题研讨课;活动前两周在网上布置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评课的主题。
(二)当天活动安排
1.观摩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黄土高原地区”一节
设计意图:与会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学生所处的阶段、教师教学方法、形式、设计是否与此相符合?与之相比自己的做法有何优劣?
2.教师论坛
内容:任课教师阐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任课教师的解释说明,使与会教师进一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并与其教学过程相对照,深刻思考其得与失,提高下一步评课的针对性。
3.互动研讨
内容:教师讨论,评课
设计意图:为教师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教师在交流、对话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使其思想在碰撞中得到升华。
4.微型报告
题目: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
报告人:教研员
设计意图:教研员将上一段听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一些初步的应对策略,供教师进一步研究参考。
(三)后续安排
1.在南汇地理网上开通本次研讨活动专题,共设三个专栏:一是课后反思,供上课教师在上课和其他教师评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发布实践信息、写反思;二是延伸评课,给教师提供一个意犹未尽的发表言论的空间;三是活动随想,供教师在此发表对本次教研活动组织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9月份开展本专题第二次实践研讨课。
设计意图:教师的课后反思不仅对自己的今后教学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已参加过此次活动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因而,在网上交流可以和其他教师共享,使这笔财富不断增值;一次教研活动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可能来不及发表见解,甚至有的教师会感到言犹未尽,“延伸评课”专栏的开通为其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而且其评课的文字资料对其他教师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次“如何评课的讲座”;教研活动安排是否合宜,很多教师可能有话要说,但碍于情面,当面或者当场写下意见,即使是无记名的,可能也会有所顾忌,而网上交流,无人会知其是谁,因而更容易得到真实的反馈,也更有利于教研员进行反思,改进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率。
五、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略)
六、参加人员
初中地理任课教师、青年教师中心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