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国的电力系统应该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电力的实际需求。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及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的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专业研究水平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经从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集成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相结合的新形态。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在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是是因为它能够从内部产生一定的推动力,并且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的升级,使得当前的发展模式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升,也使得他们的社会价值有更大的提升。
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主要流程就是在中心地带安装计算机来进行自动化的调控,因为计算机作为一个信息的指令发布平台,可以通过它来实现自动化相关设备的编程化处理,这样就能够使得在电力系统的发电厂与变电站之间展开信息流通和相应的反馈,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远程监控和反馈系统。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主要是负责总体的指令发布,而监控设备主要是记录信息并且能够编制相关的报表来进行自动化操作的整体流程把控。
计算机和监控设备组成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以控制部件为中心的其他附属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就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正常发展,并且逐渐向外围进行扩散,进而实现电力系统的合理有效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分层处理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都会分成两层或者是三层来进行控制,中央控制主要控制的就是整体的和和或者是频率以及电压等其他相关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以及对维护工作的指导。
除了中央控制部分以外,其他的就是对地方系统进行安全监控和电压控制以及远程记录和反馈。这些主要是通过外围的监测系统和其他的传输链路来实现的。这样就能够保证对地方发电厂和变电站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性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地方和中央的一致性操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营能够体现出统一化的操作标准。
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要求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应用技术要求的就是能够准确快速的传递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快速运算实现相应的基础设施运行架构的布置,从而保证整体的经济效益,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发展。再者,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信息传输过程中,要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元件与各个层次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并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技术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整个系统的实质性运行要求,还应该节省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既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能够节省相关的开支,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能够使得相关的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有利于电力系统在正常的运行和检修过程,使得它的运行更加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应用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并且使用深度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为了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就需要满足内部的具体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所以要想使的整个运作过程能够满足实际的运作要求,就必须要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应用传输进行改进,保证传输的数据能够准确流动到相应的处理部分。针对我国目前的相关基础设施,一般采用的都是以太网技术来进行数据的传输,这主要是因为以太网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的特点使得它能够符合当前国民发展电力系统对信息传递的要求。再者,随着我国国民生产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电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应该是以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不断向外围进行扩展,并且结合其他技术来完善我国电力系统。
3.2电力系统设备的检测与诊断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的就是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相关的工作状态能够做到快速的检测。同时应该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以及当前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全面化的分析,这样就能够有一个快速的反应机制,从而使得对电力系统中电器设备运行状况的检测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并且也能够保证对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动态监测和控制。
3.3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与控制
在对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需要注意的就是电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因此应该从这两方面来入手,从而建立起快速的电气事故处理机制,保证对停电时间以及电力系统的平衡能够做到准确的把控。再者,在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升方面应该做好定期的培训,也可以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和学习等形式来实现这一管理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发展,就需要掌握目前情况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实际需求,了解实际电气设备的运行原理和相关的工作机制,从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机制建设,从而保证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水平能够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振兴,田斌,尹项根,孟晓星,戚宣威.含分布式电源与随机负荷的主动配电网保护[J/OL].高电压技术,2017,43(04):1231-1238.(2017-04-06)[2017-08-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39.TM.20170406.1529.021.htmlDOI:10.13336/j.1003-6520.hve.20170328021
[2]刘道伟,张东霞,孙华东,马世英,李柏青,朱朝阳,易俊,郑超,秦晓辉,许鹏飞,杨学涛.时空大数据环境下的大电网稳定态势量化评估与自适应防控体系构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02):268-276.[2017-08-25].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015.02.002
[3]贾德香,程浩忠.电力市场下的电源规划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05):58-65+118.[2017-08-25].
论文作者:赵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及其自动化论文; 我国论文; 过程中论文; 也在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