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高中物理教学及相关案例论文_陈粉莲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一直沿用前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社会需要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采用探究性学习教学,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模式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 传统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成功案例

[正文]一、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一直沿用前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点不足:

1、传统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一个样,没有特色优势。

2、传统教学知识可更新性差,教学的课本不可能一直更新,新的指导性理论、新的专业或政策性调整不能及时反映到课本中,学生知识面狭窄。

3、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差,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不足,老师也一样不可避免。而学生是各个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撮在一起的,他们却因为课本的局限性和老师的专业倾向,只能陷入某种固定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时代的要求,它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1、探究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的研究内容多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边的现象,研究内容的实施主要依赖教材和校园内外的资源。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只能扮演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而不能干预太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教育,它要求学生主动地、有所取舍地获取知识,有意识提炼和加工众多的信息,探索多种方案和多种可能答案。

2、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途径、方法要多样化。创新教育提倡在有目标和有选择性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满足于答案的正确性。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关键是要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和寻求新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要多样化,探究性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和策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全方位的学习。

二、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常用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的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约4、5名学生。以共同的课题为研究内容,组内的同学分工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活动, 小组内共享学习资源,将个体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共同合作活动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2、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实践活动。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用感应起电机探究库仑定律创新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动画显示闪电现象(让学生从最常见的生活现象着手,说明电荷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力的)

演示实验:利用手摇静电感应器演示放电现象。(如图所示)

(教师)说明:这个原理与闪电一样的,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拉回到课堂上的物理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转的越快,放电现象越明显,说明摇的越快小球的所带的电荷量越多。

2、建立模型、定性探究

自制实验器材如图2所示,A、B是两个直径为1.5cm泡沫小球,小球的外层均包上锡纸,使之可以通过接触带电,A、B两球分别用长为60cm左右的漆包线悬挂于塑料架上,将A、B两球分别接到手摇静电感应器的两个小球上,匀速摇动手柄使两小球分别带上电荷。

(教师)引导:为了探究F 与r 之间的定性关系,对其他因素(如: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目的让学生回忆起控制变量法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一:探究F与q之间的定性关系

实验器材:实验设备实验一

实验发现摇动手柄,手摇的越快两球间的距离越大,即偏角越大(手摇的越快,说明两小球的带电量越多), F就越大。从而得出了F与R的定性关系。

实验结论:若距离不变,改变电荷量,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量的减小而减小。

实验发现A、B球越近,两者偏离竖直方向就越大。由于这里没法直接测量出力F的大小,因而通过偏转角θ的变化来判断F的变化,这种方法就是测量变换法(间接测量法)。实验中最好保持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

实验结论:电量不变时,改变带电体间距离r,两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现象说明:通过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大,小球所受的库仑力就越大。)

实验二:探究F与q之间的定性关系

实验器材:实验设备实验一

实验发现摇动手柄,手摇的越快两球间的距离越大,即偏角越大(手摇的越快,说明两小球的带电量越多), F就越大。从而得出了F与R的定性关系。

实验结论:若距离不变,改变电荷量,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量的减小而减小。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一定得转变教育观念,探究性教学一改以往教师满堂灌教学,过去的常规教学,教师常常讲得满头大汗,学生仍对讲课内容只留下粗浅的印象,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在以后的逐步练习、运用中获取,探究性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物理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进行猜想和探究,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学生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我们应成为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教育他们怎样思考问题,将来他们就会自己拿起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论文作者:陈粉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探究性高中物理教学及相关案例论文_陈粉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