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数学学习策略;初中数学;良好的初中数学学习方式
引言:
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明显可以发现相比于小学数学更高一个层次,这一个层次是在于思想理念的应用方面,也是在于学生的思想转变方面,因此就实际的初中数学学习应用上,使用数据信息和理念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这一点尤其是针对于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来说,更好的思想构建和应用也就意味着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提升。最后通过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准确把握和使用,更好地对学生抽象和形象思维进行培养和丰富。
一、数形结合的初中数学应用
初中数学中对数形结合进行应用,首先在图形方面,比如说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等。而除此之外,在函数教学方面通过数形结合进行代数和几何知识的解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面对于初中数学更加复杂的数学计算来说,使用数形结合理念,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认知[1]。
二、具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学生形象和抽象思维的丰富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这一方法的应用也就主要是在于这两方面,最后将数形结合统一以促进学生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以此使学生更好地对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理解。
(一)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对学生形象思维的丰富
在刚结束小学数学教学而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也刚刚是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一个过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仍然需要足够的丰富形象思维,因此数形结合理念就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就此进行分析来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初步》,其中尤其是对射线的理解是较为困难的,无论是手电筒还是红外线灯,都可以使学生的理解形象能力进行加强,然而许多教师却没有进行该方面的认知,导致学生对这一认识一直存在着缺憾。而与此相类似的,在后期进行数学函数的学习时,也通常会由于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图形与函数的转变,而觉得较为困难,这点是不够充分全面的,也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缺陷和漏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通过这一方式才可以使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的缺陷得到弥补,最终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了这一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思维上不再对函数进行恐惧。
(二)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而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方面,则是要求教师将形象化为抽象,也就是把图形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数字的抽象思维进行解决和认知,这点很深入的考察了学生的数形转换能力,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探索水平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学习结束之后,可能经常会考察到面积和阴影等方面的问题,比如说规定两个面积分别为36和24的平行四边形,对于阴影部分的x和y的面积,则有着x大于y的规定,此时此刻要求学生求取x减y的值。那么这很明显是一个给出图形去询问数值的题目,因此通过几何求解是较为困难的,那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和数字之间的转换,将重叠面积进行计算并且最终得出结果,而在其中一定要注重教师仅仅是作为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2]。
(三)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对学生思维转变的影响
在学生长时间的应用数形结合进行学习之后,必然可以更好的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转换,而这一数形结合使用所进行的思维转换其实也就是对问题进行简化,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时刻都要进行转化,而是以简化为目的进行图形的转化,尤其是要注重在其中对于其创新思想的培养。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毫无疑问在其中所运用的数形结合思维一定是相互转换的,x和y的数对是函数与图像的有机结合,之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方面是较为广泛的,这就意味着充分的对学生的思维转换进行了提升和培养,那么在此要提倡,尽量的进行数形转换进行问题的多种方式解决,也就是不要避免问题的复杂性,而是通过大量的转换方式进行思维上的培养,最终使得学生在进行转换时更加的得心应手,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都有一定的思路进行解决,避免问题转变导致方法很难应用的情况。
三、结束语
数形结合思维不仅是数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策略。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数学结合的应用同时,也可以观测到在大量的数学考题中都进行了该理念的贯彻。除此之外,数形结合也是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这也是数形结合在教学应用中地位显赫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门辉. 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J]. 学周刊,2018(30):100-101.
[2]张璀.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38
论文作者:姜永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学生论文; 抽象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形象思维论文; 这一论文; 思想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