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化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Task-drive teaching)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与任务相结合,以解决任务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为手段,将要得到的教学目标体现于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化学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构建意义的方式得到的,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其认知主体的作用。学生的学习不应该采用传统教学那种单纯的传授方式,教师应该成为有利于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其角色是学习过程中的诱导启发者,协作和讨论的组织者或学习的参与者。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基本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般教学流程图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知识点具有“多、散、碎”的特点。教师如果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就能让学生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化学知识,分析化学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其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实验探究能力等化学素养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下面结合两则案例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中,习惯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识及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进行回顾,然后进行例题分析讲解,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知识传授式。若将本节内容设计成资料卡片形式,利用资料卡片上的信息进行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完成任务,这样既有“任务驱动”这条明线,同时又有“知识应用”这条暗线,既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回顾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又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流程见案例一所示。其中利用资料卡片一设计的教学任务主要考查学生对周期表的结构知识的回顾,考查学生对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运用。利用资料卡片二设计的教学任务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获取信息中的关键字词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从分析信息中体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这样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资料卡片一
图2 资料卡片中“类铅”元素在同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任务】利用资料卡片一所给信息,试推断及预测“类铝”的相关知识,并填写在附表中。
附表 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相关知识推断及预测 推断及预测结果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与同周期的主族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
与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
氧化物化学式
密度范围()
相对原子质量范围
资料卡片二
1.据报道,现今使用的太阳能光电池中常用硅、锗、镓、硒等物质做半导体。
2.目前,人们常用铁、镍做催化剂使石墨在高温和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另外常用铂铑合金网进行催化处理汽车发动机的尾气。
3.最新科技表明:火箭、导弹及宇宙飞船的许多零件是利用钛、钽、钼、钨等耐高温和耐腐蚀的金属制成。
4.科学家在寻找制冷剂的过程中已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含氟、氯的化合物上;农药的研制也发展为由含砷的化合物转移到含硫、磷的有机物上。
【任务】利用资料卡片二所给信息,寻找特定的材料或某一用途的材料对应元素区域。
(1)寻找半导体材料对应元素的区域:__。
(2)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对应元素的区域:__。
(3)寻找合成制冷剂及生产农药对应元素的区域:__。
又如,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探究”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分析完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给出一些常见的电极材料及化学试剂,提出让学生根据所给的电极材料和试剂进行组装原电池,并通过实验分析构成原电池装置所需条件的任务。学生在明确任务后,通过小组间交流,进行任务分工,然后按照各自所认领的任务进行实验,最后小组间进行实验结论交流,并共同分析构成原电池装置应该具备的条件,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流程见图3(下页)案例二所示。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既使学生充分利用实验探究归纳知识结论,体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又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借助实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原电池构成条件的研究
图3 实验探究式“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示意图
三、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的设计需注意主导性和主体性
教师既是任务的设计者,又是任务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和评价者。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而且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有效地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在任务设计时要能尽量让学生自己结合已有知识,通过对话、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文本知识融会贯通,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2.“任务”的设计需注意趣味性和人文性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尽量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另外,“任务”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任务”的设计需注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任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教师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说明完成任务的要求,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完成任务。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理解“任务驱动”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为学生精心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