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例举了现阶段化学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危害,剖析了成因,对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主体性 表现 危害 成因 研究
“主体性”是教育学重点关注的理论之一,但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在使用新教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这一问题,我倍感焦虑,深感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现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谈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阶段化学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种种表现;二是谈其危害;三是分析成因;四是重点谈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希望对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社会生活主体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根本特性,包括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课堂教学来讲,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动精神是学生主体表现的三个层面。然而,目前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做法比较普遍,主要有以下表现:
1.重教材教法,轻学法指导。例如,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既神秘新奇又不知所措,既感到易学又往往丢三落四,这时更需要我们的化学教师“尽其所能,倾其所有”上好“启迪课”,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而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观察实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以及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如何推而广之……
2.重结果结论,轻探究过程。我们的老师大多重视教材上的现象、结论,也善于自己归纳解题步骤方法,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甚至背题型,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引导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结论的发现过程进行探究,弄清其来龙去脉,充分把握其化学意义,不愿在例题示范中引导学生归纳题解的要点、方法、步骤,而是事倍功半地通过反复做大量的练习来补救。
3.重权威说教,轻情感交流。许多教师把自己定位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希望学生把自己视为知识的化身,自己的威严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教师走进课堂,面孔铁板一块,学生在谨小慎危中听课,不敢越雷池半步。师生合作程度低,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平等交流、沟通,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渠道和学习状态的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导致教学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甚者,毫无化学课的特点,枯燥无味,使人厌学。
4.重尖子优生,轻后进学生。许多老师把教学对象对准优等生,对准升学层,提问、辅导、试卷和作业批改关注优等生,情感倾注优等生,以保证自己所付出的劳动的“有效性”,漠视后进生的存在,甚至挖苦讽剌差生,后进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其身心发展状况就可想而知。
5.重课本基础,轻实验实践。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备课本进课堂上化学课的现象普通存在,不愿做实验,用讲解代实验,用粉笔画实验,认为这比做实验省事,考试效果也不会差,甚至认为做实验是形式主义,只有上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课或者有人来听课时才想到要安排实验,对化学实验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化学学科本身的特色把握不够,适时地、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外化学实践活动更是力不从心。
6.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传统的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认为老师讲清了,学生听懂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给学生编制物理性质ABC、化学性质ABC、实验步骤ABC、实验现象ABC、注意事项ABC、解题步骤ABC,教材中的知识无论简单与复杂、重点与非重点,每点必讲,只要全部讲完了教师也就放心了,甚至可以高枕无忧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活动的空间,往往是学生听了如过眼烟云,原因不了解,要点记不住,建立知识体系就更谈不上了。
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危害
以上这些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做法在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优等生在忧郁中学习,整天生活在危机感中;中等生在苦闷中学习,整天死记硬背,深感力不从心、苦海无边;差生在厌学中学习,苦闷中的学生向差生靠拢,后进面不是缩小,反而逐步扩大了,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
2.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提高。我们常常感觉到自己已付出了大量劳动甚至竭尽全力,但在学生身上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们也常常困惑:为什么课堂上学生听得懂,课后作业做得出,就是考试时搬不得家,甚至反复讲的东西也考不出来,往往补救的措施就是反复地练习大量的习题,从而步入题海之中,高投入低产出,学生身心疲惫,课堂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3.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四性:主体性、创新性、民主性和活动性。主体性是其他三性的基础,没有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有限,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当然,有的老师会想:这种做法应该还是有效的。其实,这种观点也是过时的, 以前确实曾经有效过,现在的高考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已经有明确的转向,高分低能时代即将结束,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的考核与考察份额将逐年增加。
三、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成因
1.目前的教育者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是传统教育的“受害者”又是“传播者”。他们长时间耳濡目染,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虽然认同“主体性”的重要,但在课堂上还是不自觉地走起传统的老路来。
2.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心应手”。一部分教师认为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老师重点讲解以后,学生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实验现象背得来,把化学变化的反应式写得来,就是万事大吉,考试成绩往往不差,甚至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殊不知,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工作态度的培养被殆尽一空。
3.新的教育理念未形成。教师们仍然满足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依旧沉缅于“满堂灌”,热衷于应试教育,在自己的这片小天地里坐井观天,自我感觉良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味地培养学生学会东、学会西,从不注意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至于培养学生的情操、毅力、思维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更是难得的事。
四、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1.更新教育观念
一是教师观。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学问的化身、文明的使者,故有“师之所在,道之所存”的说法,所以“学富五车”、“学高为师”就成了我国传统好教师的标准。在这种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下,教师的职责被定位在传授文化知识上。这种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缓慢的传统社会中成为主流,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现在教师的职责从权威式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主要是因为当今世界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是以“爆炸”方式激增,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次性的学校教育中为其一生所需的知识做好储备。这样,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的建立就成为必然。从人一生的发展来看,在初三多写100个化学方程式或多做100道化学题对其一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真正对学生一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广泛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虽然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强调教师指引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但其意义并不是着眼于知识本身,而是强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深厚的求知欲望,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和习惯,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保持终生。从传授知识转到突出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发展是目前教师职责的新要求。
依据以上职责的新要求,一位好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最基本条件:第一,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我们能够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条件,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根本保证。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和吸引学生喜欢学习、热爱校园生活。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前提条件,是化学教师基本技能之一。第三,善于因材施教,能为不同发展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自己求知特点的学习方法、策略和习惯。要确保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善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教材观。第一,尊重教材而不照本宣科。这就要求深钻《化学课程标准》,吃透化学教材,充分把握教材教学要求、编排意图,准确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对教学程序的优化过程中千万不要轻易否定或放弃教材本身编辑时对教材程序的优化。第二,活化教材而不脱离课程标准。(1)教材中自身知识点的活化。如:氢气比空气轻、氢气具有可燃性以及爆炸的实验,教材是分三次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演示的,如果教师借助于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一次演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效果明显、安全。(2)活化教材中前后知识的联系甚至跨学科知识的联系。(3)活化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的联系。(4)深挖教材中的“能力培养点”,特别是“家庭小实验”、“课外活动”等。
三是学生观。要摆正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体位置。促进学生发展的观点为:第一,学生的发展应是主体性的发展,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化学课堂中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要努力做到“三个注意”、“四个尽量”,即注意启发式教学、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学法指导,尽量让学生观察、感受和体验,尽量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表达,尽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第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主导下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保证在化学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实施是上课,然而其成败决定于备课。
备课要注意什么?(1)不能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编拟化合价韵语、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韵语等。(2)要对学生的学情有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知识基础是选择教学起点、进行教材处理的重要依据,不能仅仅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凭经验感受。(3)教学设计要冲破传统束缚,教学上尽量避免机械记忆、机械模仿和演绎。如:化学式的教学就紧紧抓住“正负化合价为零”来讲、练,置换反应就突出“位置”、“交换”来讲、练。(4)要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写什么?一般是分析教与学两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反思在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利改进。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避免上课时的随意性,增强主导性。
上课要注意什么?(1)突破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的束缚。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更要注重学习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注重情感交流,提高师生合作程度。(4)充分运用教学技能、演示技能,即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板书技能、反馈技能、调控技能、演示技能、实验技能等。(5)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把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备条件
一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走两个极端,即“主导”变“主宰”或“主体式”变“放羊式”,应该是由授“鱼”到能“渔”。二是启动学习的动力系统。启动学生的动力系统是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各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由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而学习也不可能处处令人感兴趣,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提供动力,使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能坚持不懈,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和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教育。三是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大体分为两类:在教师直接讲授下所进行的活动,如听课、记笔记、答问等,称之为非自主活动;另一类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心智活动和操作活动,如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操作、讨论和练习等活动。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四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又有了自主活动的时间,还需要解决学生是否善于学习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1)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2)帮助学生提高参与学习过程的自觉意识,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问题,是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其中最困难的是教育观念的提升。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教学理念只是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去内化、去创造、去发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形成自己鲜明的个人教学特色。
论文作者:◆ 欧阳永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学生论文; 主体性论文; 化学论文; 教师论文; 教材论文; 知识论文; 传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