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衡量及提升论文_王俊耀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衡量及提升论文_王俊耀

滨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会计专业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产生影响的因素,讨论了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衡量方式,以提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证通过率,提高学生参加中职生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成绩及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效果 考证 技能竞赛

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学科的特点及课程要求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人在参加国家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之后,体会更加深刻,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帮助企业轻松实现从核算到报表的分析,从预算、预测到决策的全过程管理。另外,各职校也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为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首先,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工作中,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电算化会计技术型人才,并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既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使用的财务软件是软件开发商针对财务处理核算目的开发出来的应用软件。不论是通用的财务软件,还是专用的财务软件,都是计算机应用软件,那么就要求学习者只有熟练地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才能应用其处理会计经济业务。所以,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具有会计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基础性的计算机知识。其中,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非常重要。

简而言之,如何正确定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调整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相关学科开设,提升任教老师的专业水平,对该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相关数据分析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中英文打字”课程。以我校会计专业为例,只在一年级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周课时量为3节;并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周课时为6节。

以我校2012级会计专业1201和1203班为例,统计并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成绩与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成绩之间的关系。分别取成绩排名前10名、前20名、前30名(见表1、表2、表3)与成绩排名后10名、后20名(见表4、表5)进行比较,如下列各表内容所示:

表1.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成绩前10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成绩前10名学生中的名额

第一学期 所占比例 第二学期  所占比例

1201770%  550%

1203440%  550%

第一、二学期会计电算化1201、1203班前10名合计平均比例分别为55%和50%。

表2.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成绩前20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成绩前20名学生中的名额

 第一学期  所占比例  第二学期  所占比例

1201   1680%13 65%

1203 840%14 70%

第一、二学期会计电算化1201、1203班前20名合计平均比例分别为60%和67.5%。

表3.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成绩前30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成绩前30名学生中的名额

 第一学期  所占比例  第二学期  所占比例

1201 2480%2480%

1203 1963.3% 2273.3%

第一、二学期会计电算化1201、1203班前30名合计平均比例分别为71.7%和76.7%。

表4.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成绩后10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成绩后10名学生中的名额

 第一学期  所占比例  第二学期  所占比例

1201 6 60% 5 50%

1203 2 20% 5 50%

第一、二学期会计电算化1201、1203班后10名合计平均比例分别为40%和50%。

表5.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成绩后20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成绩后20名学生中的名额

 第一学期  所占比例  第二学期  所占比例

1201 1470%13 65%

1203 1050%14 70%

第一、二学期会计电算化1201、1203班后20名合计平均比例分别为60%和67.5%。

以我校2011级会计专业为例,统计并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成绩与会计电算化考证成绩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列各表内容所示(略)。

在2011级会计专业参加2013年从业资格考试学生中,共有29名学生同时通过《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基础》两门科目,其中通过《会计电算化》科目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有25名,比例为86.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述已经说明,如果单一把会计电算化学习的财务软件当成是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学习的话,那么,学生应该具备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基石,才能更加有效地学习并掌握财务软件的各项操作。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绝大多数人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水平的衡量方法一般如下:一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口碑”;二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证通过率;三是中职学生技能竞赛成绩。

1.提升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堂的掌控力

会计电算化教师的任教水平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为主要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对教学课堂的掌控能力,是否能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技能,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方面。

2.提高学生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三科统一考试的模式之后,会计电算化科目考试的难度及重要性被相应地弱化,只有通过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两门科目之后,考取会计电算化科目才有意义。就会计电算化科目而言,理论试题比例为40%,主要考查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软件的操作规范性等内容;实操试题比例为60%,并且实操试题一般为财务软件各模块的基础操作题,只要有适合的练习一般都能操作。

复习方法可以采用按考试大纲逐个章节展开,梳理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强化学生进行学习,理解、记忆理论考点,同时对相应模块的实操内容进行训练。在实操内容复习时,一定要每一个模块都从最基础训练开始,逐一巩固。

3. 提升技能竞赛的综合水平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职业技术教学模式,在近几年成为职业教育中的指导方针,所以技能竞赛成绩高低也是体现办学质量、教育教学水平好坏的衡量指标。然而,要想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有好的种子选手以及科学的辅导、训练方法。那么如何做到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我们经常报怨学生素质差、学生基础差,学生还没有参与到竞赛相关活动中去的时候已经被打上了“打酱油”的符号。总结以往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情况,我们经常点评我们点钞技能比别人差,拖后腿;我们翻打传票技能比别人差,拖后腿;我们会计电算化还过得去,其实也不是很令人满意,只是还能保证一定的比赛名次。

基础不扎实就不可能赛出成绩,只有底层基石稳固、坚不可摧才能期待出现华丽的“高层建筑”。技能不是听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训练的方法非常重要,我们的选手等到比赛的那一天还在使用错误的指法来操作翻打传票机,不科学的点钞指法,没办法快速地应用会计基本技能来分析经济业务,且使用电算化系统操作缓慢。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关注学生的操作习惯,从最基础的技能做起,从科学地使用计算机键盘做起,从最基础的会计基本技能开始,及时纠正不良习惯,打下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以赛促教,就是要从根本上推进学生技能水平。没有基础好的学生,那我们就从最基础给他打好基础。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专业体系

1.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经济业务处理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专业课程自然是重中之重,对于这方面的学习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反而是处于文化基础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比较容易被“冷落”,不受学习者的重视。在调查数据中发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一定是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突出或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并且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中,更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所有会计专业课中只有电算化是学习最好的那一门课程。

除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必须开设外,还可以增加“中英文录入”相似的课程,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办公处理能力,有助于使用财务软件时的数据录入能力。如果办学条件只允许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那么一定要在强化计算机基础操作和数据录入(包括中英录入、数字录入)等技能方面下功夫。

众所周知,“基础”决定高层建筑。对当前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石”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数据录入能力,最核心的是键盘的指法与中英文录入速度。为什么不是会计专业知识呢?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计算机学科方面的知识支撑基础还是相当薄弱。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生学习一定要跟得上教师授课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对会计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一般都能跟上课堂的教学进度,体现在视、听、练都能按时按量完成学习内容,保证每一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都经由自己实践操作一遍。而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的同学,无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如何的突出,也只能是有心无力,没有办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程与节奏。

2.加强教师的会计电算化综合素质

第一,由于当前生源综合素质逐年下降的客观因素,想掌控好课堂,只有“居安思危”、做足准备才行。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一定要备好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现有的教学设备。就当前中职会计专业而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差,基础薄弱,特别是有关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非常的差,也经常出现“两极”分化。针对学生现状,一切只有从基础抓起,一定要结合财务软件的结构特点,系统性地讲授与实操训练。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技能操作开始,以学生为“中心”,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授课方式。

第二,任课教师要想上好会计电算化这门课,那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其次,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第三,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我们现在有这么几类会计电算化任课教师:一是“半路出家”方式,由原来教授计算机或会计专业的教师来任教,而该方面的教师对原专业的知识可能非常精通,但或多或少对于这样一个跨专业的教学工作可能就会面临巨大的瓶颈,对相应的知识理解不深,解决问题就可能不到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外聘的方式,聘请具体从事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专业人员或软件的培训人员来授课,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体来说,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来增强会计电算化的师资队伍力量,都必须有一个过程,让一名专业教师转变成一名具有会计、计算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教师,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学校应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进修或实习,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从事社会兼职,密切教育界与社会用人岗位的关系。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以供教育教学之用。

五、总结

会计电算化不是一门简单的会计专业课程,它是一门会计与计算机交叉的学科。没有理解、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不可能真正学好会计电算化的;同时,没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也会在学习当中形成相当大的“阻力”。相反,如果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会来得更加的轻松。

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实是逐年下降,只有积极地思考与应对,从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技能抓起,并服务于大众学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石”,才能在教学、考证以及竞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马云平 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2,(1),147-148。

[2]廖晓群 关于中职会计技能大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35),225-226。

[3]刘晓梅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时空,2013,(4),53-54。

[4]朱恒利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师,2010,(17),59-59。

[5]鞠花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机械职业教育,2010,(8),56。

[6]郑敏 谈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商业经济,2008,(10),121-122。

论文作者:王俊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衡量及提升论文_王俊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