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转型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转型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学习型社会创建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学习型论文,成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初期的战略目标,创建学习型社会是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构建有助于人人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和开放学习的国民教育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一、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何渭小康社会?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小康社会就是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或称政治文明)三个方面都达到相当高水平的社会。具体而言,在物质层面上,社会有能力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较富裕的生活条件,有能力保障弱势群体的温饱生活水平。在精神层面上,人们的文化修养、精神风貌、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风气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制度层面上,社会政治民主、开放,公民享有普遍的自由民主权利,同时负有维护社会健康发展的责任。

这样的社会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然而,我们目前的状况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当远。我们的经济建设势头很好,每年以7~8%的速度高速增长,经济规模逐渐增大,但经济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都还不能令人满意,经济指标的人均值还处在世界较后的位置上。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更是不容乐观,当前最紧迫的两大顽症,一是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甚至于号称“两袖清风”的学术界,腐败现象依然严重。二是社会诚信度令人担忧,弄虚作假、蓄谋欺诈、恶意赖帐的事件常有发生,人们防范之心加剧。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尚任重道远,许多方面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规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指标,有体现经济成果的,有体现社会发展的,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的提升。道理其实很简单,那些经济指标、社会指标都要靠人去实现。试问:人的素质低下,腐败严重,虚假成灾,欺诈横行,小康社会何能建成?

提升人的素质,关键在于塑造人的现代人格。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当前日渐突出。人是现代化的主体,社会的现代化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众多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化运动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要实现科学技术、经济与政治的现代化几乎是不可能的。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曾详细讨论了人的现代化对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样一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真正称之为现代的国家。”(注: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8.)

二、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成人高等学校必须率先从“传统型组织”转变为“学习型组织”

塑造现代人格,提升人的素质,只能依赖学习型社会。而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什么样的组织才算是学习型组织呢?瓦钦斯和马斯克(Karen Watkins & Victoria Marsick)用7个C来说明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即:(1)Continuous(持续不断地学习)。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从群体中学习,使自己学习更有效率。唯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和组织不断地进步。(2)Collaborative(亲密合作的关系)。在组织内通过合作学习,相互支持,协调工作,组织成员间产生良性互动,以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3)Connected(彼此联系的网络)。一方面可促使成员间的关系更密切,另一方面组织与社会环境连接更紧密,使信息的交流与资源的获取更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4)Collective(集体共存的观念)。个人与小组间的学习经验相互分享,凝聚组织成长共存共荣的力量。(5)Creative(创新发展的精神)。促进组织运作的改善与创新发展的多面性,使组织随时注入活水,增进创意。(6)Captured and Condified(系统存取的方法)。善用科技能力与方法,方便摄取信息、应用信息,建立良好的组织学习文化。(7)Capacity building(建立能力的目的)。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应用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井促进组织不断地发展。(注:汪凯.学习型社会和教育生态的转型[J].前沿,2003,(9):79.)彼得·圣吉提出,要把传统组织改造成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5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实质上,这个修炼的过程就是人的现代价值观的建立和系统思维方式的确立过程(注:生佳根.学习型社会构建与高等教育发展[M].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5.)。

学习型社会,必然是在全社会广泛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才能构建成功的。或者换句话说,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以千千万万个社会组织努力构建成学习型组织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学习型社会就会落空。而在各种各样社会组织中,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理应率先由“传统型组织”转变为“学习型组织”。而在高等学校中,成人高等学校和承担着成人高等教育任务的学校,又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的。

从学校教育的职能的角度来考察,塑造现代人格,提升人的素质,理所当然要靠教育。然而,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如果不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的话,势必承担不起这一历史重任。因为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二是眼睛只盯着高一级学校的应试教育目标,三是灌输式知识传递模式。这三个特点纠缠在一起,就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弊端百出。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何改?就是要把学校由传统的“教育型组织”转变为“学习型组织”,要把学校改革纳入构建学习型社会这个大背景中来。这既是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而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又是学校自身面向未来寻求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就是说,在全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不论哪一所学校,如果固步自封、不思改革,就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三、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向开放式、服务型、多样化转变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转型,必须从传统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那么,转型后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有哪些特点呢?我们认为,它应当是开放式、服务型、多样化的学习型组织。

1.开放式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归纳: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这个开放性是全方位的,在时间上,人的学习不再局限在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而是整个一生中都需要学习;在空间上,人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里,而是包括教室、社会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在方式上,人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老师讲课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答,老师命题学生考,而是方式多样化、多元化;在目标上,人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为了一张文凭,而是有多种目标,有为了文凭的,也有为了“充电”的,也有为了充实休闲生活的。

因此,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转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大力实现开放,把我们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开放的教育体系。

一是向全社会开放。向全社会开放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社区教育,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加强社区教育。厉以宁认为(注:厉以宁.社区教育·终身故育·学习社会[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5-7.),社区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实施终身教育、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终身教育侧重于“时时”学习和接受教育,社区教育则侧重于“处处”学习和接受教育。社区教育把教育纳入社会大系统,使其成为社会各部门共有的责任、权力、义务和职能。社区教育的特征是“三全”,即(1)“全员”——以社区全体成员,包括在校的青少年学生,为社区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社区教育的主体;(2)“全程”——从人的出生直到生命终结,社区都要持续不断地提供学习和教育机会;(3)“全方位”——社区教育包括知识、能力、道德、精神文明、文娱和健康等多方位的教育,满足人们学习、谋生、休闲、乐生的需求。

二是向国际开放。我国加入WTO后,教育事业也要走向国际化,这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人才市场、教育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教育与经济历来关系密切,它必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加快自身国际化的进程。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服务贸易范畴。它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各领域,所有WTO成员国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竞争。教育服务的方式主要有4种:远程教育服务;出国留学;海外办学和专业人才流动。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在:(1)学生来源国际化;(2)师资来源国际化;(3)教学内容、方法现代化,在科学技术领域则是国际化;(4)教学科研合作国际化;(5)大学校园虚拟化。(注:何万宁.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M].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9-24.)

2.服务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文凭教育,生源的主体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承担学历教育和文凭教育任务,对于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缓解全社会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远大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尖锐矛盾,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确实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任务不应该是学历教育和文凭教育,它的基本任务应是为社会承担教育服务,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主力军作用。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把“服务”作为自己的核心办学理念之一。

一是为社区服务。学校要自觉纳入社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去,主动为社区服务,在服务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据阎常钰的研究(注:阎常钰.社区内终身教育的实体化研究[M].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1,(2):3-6.),成人高等学校通过教学服务、科技咨询服务和社区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教育服务等活动,可以在服务中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在服务中形成三教统筹的优化结构。在服务中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阵地。在服务中加强德育工作,构建社区德育体系。在服务中使学生增知识、长才干,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

二是为学习者服务。我们应当提出这样一个口号:“为学习者服务”。学习者是学习型社会的主体。要构建学习型社会,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学习者的观念。在当代,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无论你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阶层,如果没有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意识和行动,不能及时与迅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都会被“时代列车”抛弃,因为,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对任何人都是无情的。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高度自我主导的。以前是学校选择学生,学校占据主动。以后将是学习者选择学校,学习者占据主动,学习者将选择适合他的需要、能提供令他满意的教育服务的学校。我们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清楚地认识这种主客体的变化与换位。

为学习者服务,就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让他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生存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

3.多样化

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走向多样化发展道路。一切以满足学习者需要为依归,只要是符合学习者需要的,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有利的,就应当促其发展。这就是多样化理念。

一是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各种教育媒介,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为更多的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目前,已经存在的教育形式有:全日制高等教育,部分时间制高等教育,在职高等教育,校外高等教育、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还有独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等。将来还可能出现新的教育形式。

可以肯定地说,构建学习型社会,单靠哪一种教育形式都是不行的。各种教育形式各自为战,也是不行的。必须由国家统一筹划,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但这种整合不是整成一个模式,不是“我花开时百花杀”,而是在“百花齐放”的前提下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最佳而有效的配置。

二是办学主体的多样化。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实行国家办学体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允许社会力量办学,但设置了诸多限制。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很不利的。一个13亿人口的庞大国家,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走办学主体多样化的道路。构建学习型社会,国家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但社会力量办学,还有私人办学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当鼓励并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和私人办学。我们已经摸索出很好的经验,即“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目前,我们不论在“积极发展”方面,还是在“规范管理”方面,都还做得不好。我们应当打消各种各样的顾虑,真正做到积极发展民办或私立高等学校,同时把规范管理的工作做好做落实。

标签:;  

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转型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