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流趋势,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措施不再适用于现代教育。教师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就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053-02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学生思维、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实验、操作和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相应学习技巧,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学习态度。该学习方式对学生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核心,进而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从目前教育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初中教育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升学率依旧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素质教育名存实亡。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育的应用年限较长,对我国教育事业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最终造成现代初中教育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许多初中教师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对自身的教学责任并不明确,认为自己只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即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应用能力。在学习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而教师往往关注学生的测评分数、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了解,也没有传授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技巧,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课堂交流不足。尤其是数学教学,其是一门需要分析、探究、解答的学科,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也依旧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营造出沉闷的课堂氛围,在教师单调的讲解中,学生时常会觉得乏味,进而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或者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只能凭借记忆力学习数学,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不利,导致学生即使能够解开数学习题,却无法熟练使用数学知识,致使数学教学失去了意义和作用。
(三)缺少明确的学习动机
在被动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其自身并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学生缺少明确的学习动机体现在多个方面,以教师为主导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学生无法在生活中活用学习过的知识。此外,学生应该学习更多的技能,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学校学习的知识,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协助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二、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探究式学习简述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学生要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探究,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在生活或工作之中。通常,探究式学习要按照以下程序实施:首先,创设情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筛选辅助教学的材料,并根据知识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在情境当中,增加学生探究提问的欲望;其次,合理提问。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提问,问题要有层次性和讨论性,从而利用提问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也促进师生的交流;最后,信息反馈。教师不能单纯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技巧掌握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心理学基础
要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使教学符合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探究式学习的角度出发,需要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建主义;另一方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构建主义包括情境、交流、写作、意义四个构建要素,其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以学生探究为主,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一直处于被动。最近发展区理论即积极依靠自己正在发展中的机能,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等待时期成熟,数学思维的培养就是学生探索和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存在对应性,以探究式教学理论为基础,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核心,重视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措施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数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在我国,初中是学生学习的转折期,学生从轻松的小学生活转向紧张繁重的高中生活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课堂。探究式学习以探究为主,教师在设计教学课堂时也要以设计探究式课堂为主,使学生能够在在课堂学习时积极的提问和探索。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列举常见的建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立体几何的意义。然后反向对学生提问“生活中的立体几何有哪些”,学生思考的阶段就是其探究的阶段。探究式学习开放性较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和交流,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积极引导和辅助学生。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再通过兴趣的激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模拟房屋装修的情境,将两块纸板作为墙面,让学生判断墙角是否垂直。学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解答,测量一个纸板3单位的长处,再测量出另一个纸板4单位的长度,连接两点,计算连接线的长度,看长度是否是5,以此判断墙角是否垂直。这种方法以学生的操作、计算和思考为主,教师只需要辅助即可,既充满趣味性,又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三)深化拓展探究范围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特长,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差异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并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能力、智力、数学基础等多个方面,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能力等特点把控教学难易程度,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和加深,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四)鼓励学生提问反馈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通过学生的卷面成绩,还要通过学生日常教学的反馈情况。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提问,通过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练习题教学时,教师给了三角形一个边的长度,要求学生求全等三角形面积。此时学生提问教师求解其它边的长度,根据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出学生并没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需要为学生进行再一次的讲解和教学。此外,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小组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还是培养学生探索、实践、思维等能力的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应用技巧。
参考文献:
[1]牛朝刚.基于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分析[J].赢未来,2017.
[2]熊浩.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快乐阅读,2016(24).
[3]孙向东.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18(5).
论文作者:冉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初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情境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