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_相关性分析论文

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相关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学习成绩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8)01-87-08

在当今高校,根据什么来评价一名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恐怕主要是他的学习成绩;在人才市场,用人单位根据什么来挑选他们需要的人才?恐怕主要还是看他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另一方面,不管是高校的教育目标,还是用人单位的需求,都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否反映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学习成绩好的创新能力是否就强;学习成绩不好的创新能力就弱?如果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或者相关程度很小,那么根据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就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公平的,用人单位因此也会将一些优秀的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偏低而拒之门外。由此可见,了解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就很有必要。

基于这样的考虑,《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课题组依据现代创新理论,将创新能力区分为智力、创造力倾向(包括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等非智力因素),以及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相关经验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统计调查分析手段和国际上权威的智力、创造力倾向测验量表,在江苏地区随机抽取了426名大学生,对他们的智力、创造力倾向进行了实地调查与测试,同时收集了被调查者在校的所有学习成绩以及他们入学时的高考成绩,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本文是《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主要调查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及其高考成绩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内容主要有:

一、大学生学习成绩、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相关分析;

二、大学生学习成绩、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相关分析;

三、创新成果奖获得者之成绩分析。

以下分述之。

一、大学生学习成绩、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相关分析

关于智力的含义,心理学家们各抒己见,很难一致。但比较倾向的意见是,智力是人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因素,也就是说,智力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能力。从智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看,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智力水平高的人,创新能力未必就高,但是智力水平低的人,创新能力必然低。换言之,智力水平高虽然不是创新能力强的充分条件,但是是必要条件。

在该项研究中,我们将分别分析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大学一年级新生的高考成绩与智力间的相关关系。大四学生基本学完了大学的所有课程,用他们大学四年所有学位课程的平均成绩来代表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比较合适的;大一新生刚刚入学,还没有大学的学习成绩,用他们的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高考在这方面的效果。

1.大四学生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相关分析

我们以118名大四学生的成绩作为分析的依据。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根据在校学习的所有学位课程成绩以学分为权数加权平均而得到的。以下是学习成绩与智商(IQ)两变量散点图(见图1.1):

图1.1 大四学生学习成绩与智商两变量散点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与智商间既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也没有明显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得:r=0.1118,也同样说明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十分微弱的。这就说明,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他们的智力水平。

再看各学科的情况。这118名学生分别来自文、理、工三个不同学科,以下是这三个学科学生成绩与智商的相关系数表(见表1.1):

从表中可以看出,30名文科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商间的相关系数为0.4606,比较高,而理、工科的相关系数则非常小。但是由于三学科样本容量都太小,代表性很低,所以并不能充分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商间的相关关系。

2.大一新生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相关分析

我们再以133名大一新生为样本来分析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间的相关关系。以下是高考成绩与智商两变量散点图(见图1.2):

图1.2 大一新生高考成绩与智商两变量散点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高考成绩的提高,智力水平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基本呈线性相关关系。计算相关系数得:r=0.3693,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高考成绩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智力水平,高考成绩越高,考生的智力水平也越高,这就是说,通过高考选送到高校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智商在所有考生中确实是较优秀者。

下面我们再看三个不同学科的相关情况(见表1.2):

从上表可以看出,文科学生的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于零,说明文科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能反映考生的智力水平。这可能与文科高考试题主要还是依赖于死记硬背有关。

相反,理、工科考生的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间的相关程度却比较高,分别为0.3954和0.3686。通过假设检验得知,理科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工科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属于高度相关。这说明理、工科学生的高考成绩能较好地反映他们的智力水平。

综合以上对学习成绩(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的相关分析,结论是:大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之间基本没有相关关系,而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智力水平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为什么高考成绩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而在校大四学生的学习成绩则不能?从理论上说,学习成绩应该能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因为智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学习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

第一,我们统计的大四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个学生所有学位课程的加权平均成绩。不同课程,考试的方法手段往往不同,比如有些课程采取的是综合评分法,即最后的成绩不但取决于期末考试,而且与平时的作业甚至到课情况都有关;有些课程采取写论文的方法;还有些课程是根据实习的情况来评分的,等等。这其中,有些考核环节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或者基本没有相关关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加权平均成绩不能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情况,而高考则没有以上这些情况。

第二,与在校大学生的考试相比,高考的考试和组织阅卷的纪律都十分严格,极少有考试作弊和人情分。而在高校,虽然各级各部门都十分重视严肃考试纪律,但是由于考试课程繁多,人员复杂,仍然防不胜防。特别是补考重考,难免会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的真实性。

第三,在高校,由于考试课程繁多,各门课程试卷的质量高低不一,不能保证每一份试卷都是高质量的,都能充分测出学生的智力水平。而高考试卷是组织专家共同研究后拟定的,其质量是有保证的。

二、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相关分析

中外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与其智力有关,而且与某些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我国中科院心理所的施建农和徐凡教授就提出了“创造性活动中智力导入量”的概念及控制智力导入量的开关机制的假设。即个体对创造性作业的态度起关键作用,它直接控制着智力的导入量。而兴趣和动机等因素是通过影响态度而最后影响创造性活动中的智力导入量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从事他感兴趣的作业,具有完成该作业的较高的动机,那么,他就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智力,从而取得好的创造性成就。[1]一般认为,对创新能力有较大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等四个方面,心理学家们将这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统称为“创造力倾向”,并且设计了专门的量表,通过测试,根据得分的高低,来评价创造力倾向的优劣。

本课题采用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威廉斯创造力测验系统中的发散性情意测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试题,[2]对随机抽取的426名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进行实际测量。该项测验共50道题,实测时限为40分钟。通过测验可以得到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等四项特质的分数以及这四项的总分。总分满分为150分,并备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和评价体系。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以下我们分别对大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进行相关分析。

1.大四学生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相关分析

以下是118名大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两变量散点图(见图2.1):

图2.1 大四学生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两变量散点图

上图显示,大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既无明显的线性关系,也无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计算相关系数得:r=0.0539,这个数字接近于0,这就是说,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根本不能反映他们的创造力倾向。

这并不奇怪,冒险性、好奇心等等非智力因素反映的是学生的人格特征。从学习的角度看,不同人格特征的人都有可能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情况正好相反。比如那些冒险性、挑战性强的学生对考试得高分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如那些处处谨慎从事的学生,由于这样,后者就完全有可能比前者考得要好些。

我们再看三个学科的情况,其相关系数如表2.1所示:

在这三个学科中,只有工科的相关系数比较大,达到0.2361,文科和理科的都很小。但经假设检验,三学科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2.大一新生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相关分析

我们再来看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间的相关关系。133名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两变量散点图如图2.2所示:

图2.2 大一新生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两变量散点图

从上图可粗略地看出,随着高考成绩的上升,创造力倾向得分反而略呈下降的趋势。计算其相关系数得:r=-0.2314,也说明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呈负相关关系。情况是否如此?经假设检验得知,二者在0.01的水平上(P值为0.007)高度负相关,说明该结论是可靠的。

通过高考招进大学的学生,虽然智商都非常出众,但是创造力倾向却是随着高考成绩的提高而略呈下降的趋势。这一情况很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笔者粗略地认为,大凡学习成绩出众的学生一般都是比较听话的“乖学生”,而听话的乖学生的个性特征往往是比较弱的。但是另一方面,一个创造力倾向较强的学生,他的个性特征一般也是较强的,很多心理学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再看三个不同学科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2.2):

三个不同学科均为负相关,但是经假设检验,证明它们的相关关系都不明显,说明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总结以上对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相关关系的分析,主要结论是:

(1)大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能反映他们的创造力倾向的优劣(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高考成绩的上升,创造力倾向反而呈下降趋势。

(2)从文、理、工三学科来看,不管是大四学生,还是大一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三、创新成果奖获得者之成绩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再以在校期间获得科技创作成果奖的大学生的有关资料作为事实根据,对此作进一步分析研究。

由某高校团委组织的“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竞赛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创新项目包括科技制作、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报告和社会科学论文四项。对于学生个人的发明创作,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我们收集了2001~2003年这三年中所有获得一、二等奖(三等奖的奖励等级较低,说服力不强,故未收集)的学生的有关资料,包括他们的获奖等级、获奖类别、所有学位课程的平均成绩、补考次数等等。基本情况如表3.1所示:

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总人次是99人(个别学生获得两项奖),其中博士生7人,硕士生17人,本科生75人。一等奖中,科技制作15人次,占一等奖总人次的50%,其它以此类推。获奖学生主要集中在科技制作和自然科学论文两方面,也就是集中在理工科,共69人次,占获奖总人次的69.7%。

1.“创新杯”获奖学生与大四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在校期间能获得学术科技创作一、二等奖,有理由认为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假设学习成绩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这些学生应该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情况果真是如此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拿获奖学生的成绩与一般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即分别求出获奖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平均成绩,然后进行对比。如果获奖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一般学生的平均成绩,那么就能说明获得学术科技创作奖的学生确实也是学习上的尖子,从而说明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之间还是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的。否则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为此我们以抽样得到的118名大四学生的平均成绩作为一般学生的平均成绩。同时由于获奖学生中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了增加可比性,首先将博士生、硕士生从获奖总人数中剔除掉,然后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再进行对比。下表是比较的结果(表3.2):

由上表可见,不管是全体获奖学生,还是不同学科的获奖学生,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比我们抽样得到的大四学生的平均成绩略低。而经方差分析,证明二者的平均成绩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这种微弱的差异是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

这一结果很值得我们思考,虽然抽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本届被抽样的大四学生与前几届毕业生(获奖学生都是已毕业的前几届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获奖学生并非都是学习上的尖子。而且资料还显示,全体获奖学生的平均补考次数为1.47次,其中理工科为2.065次,文科为0.517次。这些数据也不能证明他们都是学习上的优秀生。这也再一次说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能反映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新杯”获奖学生成绩分布特征分析

要充分认识获奖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间的相关关系,仅仅对比平均成绩是不够的。因为平均成绩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它掩盖了现象之间的相互差异情况,它的大小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成绩分布直方图和频数表来反映获奖学生成绩分布的特征。

以下是获奖学生成绩分布的直方图(图3.1):

图3.1 全体获奖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

图3.1清楚地显示,获奖学生并非都是学习上的尖子,他们的成绩有高有低,成绩分布基本是对称的(偏斜度SK=0.034,稍呈左偏态分布),而且越是接近平均成绩77.24分,分布的人数就越多,越是远离平均成绩,分布的人数就越少。

根据成绩分布的直方图,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由于分布在平均成绩77.24分周围的人数最多,那么能否因此就说,学习成绩在77.24分左右的学生最具创新能力呢?不能,因为完全有可能是这样的情况:学习成绩在77.24分左右的人数本来就占全体学生的大多数,所以获得学术科技创作奖的人数自然也就占大多数。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知道全体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布情况,也就是必须了解在不同分数档次上学生人数所占的比重,然后与获奖学生成绩分布的情况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我们不妨将获奖学生的成绩分布与118名大四学生的成绩分布进行对照(见表3.3)。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习成绩在70-80分的,大四学生占55.93%,而获奖学生占56%,比例基本相同;低于70分的,大四学生占5.93%,获奖学生占9.33%,后者高于前者;高于80分的,大四学生占38.14%,获奖学生占34.66%,则是前者高于后者。这就说明,之所以获奖学生大部分集中在70-80这一分数段,就是因为全体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70-80分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结论只能是:学习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创新能力基本是相同的,甚至有些低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高分学生还要高些。

这一结论也许会产生消极作用,似乎是在鼓励学生不要努力学习。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

第一,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相关经验是构成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知识信息因素。考试有偶然性,获奖学生的创新项目与考试内容可能完全不同。如果是这样,那么他虽然没有考好,但是在另一方面却获得了创新成果。而如果不努力学习,则将一事无成。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什么叫“努力学习”?苦读书,死读书,一味追求高分,这是不是努力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不计较(或者不过分计较)分数的高低,这是不是努力学习?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提倡的应是后一种学习态度。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看到的,目前在分数和能力之间划的不是“=”号,而是“≠”号。那么这就完全有可能出现“低分高能”和“高分低能”的情况。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而不管是哪一种意义上的努力学习,都只能是“低分低能”。

结束语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分析,有些结论是出乎我们预料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主要是:

第一,根据大四学生各门学位课程的平均成绩既不能反映他们的智力,也不能反映他们的创造力倾向这一调查事实,同时考虑到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平均成绩这样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对考试进行重大改革,进一步严肃考试纪律,提高试卷质量,特别是要转变考试理念,将传统的知识型考试模式转移到知识与能力型考试模式上来。其次,在目前情况下,不能仅仅(或者主要)根据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而要进行全面考察,对学生作出尽可能全面合理的评价。因为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未必就是“坏”学生。

第二,虽然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智力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与创造力倾向(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之间却具有负相关关系。这就是说,虽然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在所有考生中是较优秀者,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倾向并不占优,甚至处于某种程度的劣势。这就提示我们,在高考中,如何将那些虽然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是具有较强创造力倾向的学生吸收到高校进行深造,这将是高考进一步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

收稿日期:2007-11-12

标签:;  ;  ;  ;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_相关性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