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岩土工程勘察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_韦慧宁

浅述岩土工程勘察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_韦慧宁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通过在野外的实践和室内的报告的编写工作,对岩土工程勘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岩土工程勘探是建筑勘察的基本勘察类型,本文主要探讨了岩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深入地研究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如今,岩土工程勘察对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合理性,提高投资收益,确保工程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下,与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关的问题却困扰着许多人,本文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问题的对策。

一、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回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的课题,工程勘察在建设工程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收集问题:一些勘察单位在进场施工前,没有认真收集拟建工程的基本资料,如拟建规模、结构特征、结构类型、荷载分布、地面整平标高等,从而无法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及工程的针对性。

(2)外业操作中的不规范:技术工人在操作过程中不按照建筑工程的技术标准的明确规定进行操作,对要求取样和鉴别地层的钻孔,回次进尺过大,在砂层和卵石层钻进时,不采用泥浆护壁,或泥浆浓度控制不好,造成塌孔和埋钻,造成地层的漏记和界面划分出现问题,及对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无法确定。

(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4)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5)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解决方法

要解决上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勘察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对勘察对象进行研讨,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工作中定期进行交流、反馈,及时进行更正调整、学习补充。在外业操作中,严格要求野外操作人员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2)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如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静载荷试验等)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3)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滑动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特征、形态、埋藏深度、位置。并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4)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各专业的技术交流、知识渗透,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如受压层深度计算、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各类静力或动力有限元计算、基坑支护设计计算、沉降分析、数理统计、地基与基础协同作用分析、地震反应分析、渗流分析等),采取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

三、报告编写工作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一般情况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过程: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四、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及使用安全。针对工程勘察和报告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提高准入门槛,因此,严格整顿工程勘察市场,是对建筑工程保质完成的基础,这也是对社会和国家建筑事业的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GB50021-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2003.

[2]周亚明,吕才能.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09(03)。

论文作者:韦慧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浅述岩土工程勘察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_韦慧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