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黄萍论文_黄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黄萍论文_黄萍

广西百色市百色中学

从整体教学环境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不仅仅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突破知识学习表层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本质上来看,问题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怀疑、焦虑和困惑等,由此延伸出在人们对事物的进一步思考,从而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为此,问题意识在知识学习上具有重要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现状

1.教师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对中学生来说,具备问题意识,教师的教学方式很重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然后在教学设计上重视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问的过程基本是教师主导,学生只负责回答,并且问题的提出多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表现单一,即便有小组讨论,也都是流于形式;此外,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没有深度,如提出"是不是"、"对不对"、"文章怎么说的?"这些问题,学生不经过思考就知道答案,或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不了解学习方法。

2.家长教育方面

尽管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也不能忽视家庭对学生形成的影响,家庭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为此,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数据调查显示,在对语文阅读知识的预习过程中,有82.3%的学生会向家长提出问题,有17.7%的学生不会提出,但父母会帮忙一起解决的只占23%,60%的家长会回答学生的问题,但还是会建议学生第二天问教师,所以能真正做到跟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家长少之又少[1]。由数据可知,家长也缺乏相应的问题意识,不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很少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这些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家长问题意识薄弱,进而孩子也不能养成良好的问题习惯。

3.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自身缺乏问题意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问题提出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如果教师仅仅只提问个别主动提问的学生,会让其他学生认为课堂有他无他都没关系,也就逐渐不关心课堂上发生的事情,进而慢慢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学生自身便处于有问题不想提问的学习状态,不在意教师的提问,不主动思考课文内容;其次,从心理学来看,人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有机会去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十分重要。课堂气氛压抑,教师表情严肃,会打压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反,教学课堂轻松活泼,讲课幽默风趣,那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会大增,因此,课堂氛围很重要;再次,学生有问题,但是很少主动提出来,即便是提出来了,内容也是很肤浅,没有创意,由此造成学生不会提问,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基本的提问技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

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自我控制力就低,也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轻松课堂氛围上,他们才能够提出自己的质疑,自由发挥、自由提问、自由探索,与他人合作。教师在课上可采取头脑风暴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现的时间,集思广益,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如在讲朱自清的《春》的阅读内容时,教师可事前告知学生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课前了解课文内容,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对《春》这一课文进行分组阅读,讨论分享心得体会,从阅读中提出问题,掌握文章主要抒发的感情,由此对写作带来的启发。学生在轻松的阅读环境中激发其提问的动力[2]。

2.传授培养问题意识的学习方法

首先,对文章的标题设疑。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何隐喻?""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弃医从文,希望用笔杆子拯救被奴役压迫的人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才会发现作者要表达的其实是对待问题不要满足一个答案,要积极探索事物的多个方面,这样对标题进行提问,学生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对重点词句设疑。如教《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可对文章的关键词"秋天""怀念"进行提问:"为什么作者要怀念秋天?秋天一词代表了什么含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细细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同时也会在感受作者思想情感的同时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再次,在内容对比处设疑。如教《故乡》一文时,鲁迅有两次对闰土外貌进行描写,教师可在此设问:"前后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出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学生将会带着疑问细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此外,可结合具体的学习方法培养问题意识,与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式学习方法结合提出问题。

3.以教学评价优化问题意识训练

《新课标》要求:"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的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由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从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着手。首先,根据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学习成绩优异的可制定高标准,学习成绩弱的要多鼓励,采用肯定性评价,增强他们提出问题的信心;其次,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展开评价,学生没有回答上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再次,提倡思维评价,多元化的解读文本,如学生对《老王》中的"我"有不同的理解,是富有同情心 、善良的还是胆小懦弱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评价[3]。

结束语

现代教育的实质不仅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还特别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意识,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人才,需要培养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创新来源于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为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问题意识上具有优势,以便更好的提出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丽华.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C]// 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8.

[2]邵金岭, 许霁红.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2):78-78.

[3]谷波.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 高考, 2017,(30):185.

论文作者:黄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黄萍论文_黄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