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论文_周议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论文_周议策

周议策 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400707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9-160-01

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授课过程中,倘若能够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变“废”为“宝”,就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此打造高效课堂。但如何实现此教学目标,则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问题。

1.把“错误”作为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诱饵”

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教师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引导他们掌握验证的方法,使他们明白有矛盾的冲突才有探究的需要。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先不要急于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要给学生留一些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

如在教学“画角”时,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形成画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画角。在巡视学生练习时,我发现有学生把100°的角,画成了80°,是直接指出其错误还是……,我想既然学生有了这样的错误,何不把它当成“诱饵”抛给学生呢?于是,我请其中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的过程,接着问:“在刚才这位同学画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同学说:“他画错了,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时数反了”。我马上接着问:“他的错误对你有什么启发帮助呢?”同学们有的说它提醒我画好角后,可以先大致估一下是锐角还是钝角,这样可以减少出错,也有的说我发现画错的角加上正确的角正好是平角……。听完学生们的发言,我特意走到刚才画错角的同学身边,与他热情地握手,并连声说:“谢谢你,因为你的出错引起了大家那么多有价值的思考,使大家对角的认识加深了一步。”那位出错的同学开心极了,脸上写满了微笑。于是,我继续提出要求:“你们能不用量角器,而用三角板画出150°的角吗?”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积极投入画角之中。

这里,我抓住了看似因学生粗心引起的画角错误,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找出错的原因和这种错误给人的帮助、启示。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对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保护了出错学生的自尊心,使出错学生觉得“我的错引起了同学们那么多有价值的思考,我也很了不起,”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2.合理利用错误,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那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数学课,首要任务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发展过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我主要让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中感知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法。其实,很多学生已经会算这类不进位的加法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因此,在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遇到了难题,如“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二组习题:50+34和5+34,这组题将整十数和一位数放到前面,这给他们的计算带来了许多麻烦。为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多一些学习机会,我请一名所谓的“差生”起来回答,她毫不犹豫地说:“50+34=84,5+34=84”。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笑声。这位学生立即涨红了脸,悄悄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说“你错了”, 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我微笑着说:“咦?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加数不完全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和却是相同的呢?”这个学生思考了一会,说:“我算错了!”

师:那么你觉得哪儿不对劲呢?

生:5+34,这个5应该加4,和是39。

师:为什么5要加4而不是加3呢?

生:5在个位上,4也在个位上。

师:哦,原来这个5表示5个一,和4个一合起来是9个一,再和3 个十合起来是39。你分析得真有道理!你们觉得呢?

这时,其他小朋友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其实,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出差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给其他学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举两得。

3.把“错误”作为拓展知识外延的契机

笔者在教应用题练习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补充问题并计算。小明从学校到家相距500米,小明每分钟走50米?(一人补充问题其余同学列式解答)其中有一个学生提问20分钟后与学校相距几米?马上有学生说这道题不能做,我马上问道遇到什么困难了?“总路程减去小明走的路程不够减了,所以不能做了。”一个学生答到。“那怎么办?”我问到,一个学生回答:“把走的时间改小一些?”另一个学生马上答到:“走的时间应该在1分和10分之间”。我接着问:“难道走十一分就不行了吗?”我们来研究一下,师生分析并画出两种情况的线段图,一种是没到学校的,另一种是过了学校的。学生迫不及待的说可以做,但必须用小明走的路程减去总路程。师生分析总结两种情况的解题方法后问:“走几分钟后小明与学校相距100米呢?你怎么做,有不同的解法吗?”……

在这里学生提出“20分钟后与学校相距几米?”这一超出本课要求的问题,学生由于受思维水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此题不能计算。如果当时点到为此,避开问题,不深入展开,失去这一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思维训练的好题材,又觉得非常可惜。所以我先暂时搁置“不能计算”这一错误认识,沿着学生的思路先教学没到学校这种情况下相距的问题。再追问“难到走11分就不行了吗?”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错题”中,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有了前面教学的基础,又有线段图的直观演示,学生解决这个错误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也在知识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知识外延得到了拓展。

4.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错误是学生认识未知数学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巧用错误,抓住教学契机,将数学矛盾以问题、错误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启发小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比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中,笔者先引入了能被2、5整除的数,让同学们发现这些数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观察其个位数。之后,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大部分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认为个位数是3、6的数都能被3整除。为了验证这一“定律”,笔者就列举了几个个位数并不是3、6,但却能被3整除的数,如27、24等等。通过巧设陷阱,发挥错误的价值,让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进而引发学生质疑,跳出了思维的限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课堂上的错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教育的失误,但是这些错误如果能被教师灵活机智地加以捕捉和运用,因势利导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那么,错误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它能发挥独具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因“错误”而生成精彩。

论文作者:周议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论文_周议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