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风险管理论文_董正

董正

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EPC模式是一种集设计-施工-采购为一体的快速跟进的合同模式,相较于传统平行承包模式而言,总承包商管理具有项目管理集成度高,综合管理性强,业主介入较少,自主性强,涉及阶段多,工作范围大,时间跨度长,利润高,风险大等特点。因此要求总承包商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整合和协调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的风险特点、分类,风险管理方法以及风险的预防、管控措施。

关键词:EPC模式、总承包商、风险、措施

1 EPC模式特点

1.1 EPC模式项目管理特点

EPC模式,是指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一体式承包的合同模式,该模式下总承包商负责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设备采购阶段直至竣工验收、试运行移交阶段。通常总承包商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EPC模式下业主对项目的管理一般采取两种方式:即过程控制模式和事后监督模式。

(1).过程控制模式是指业主聘请监理工程师监督总承包商"设计、采购、施工"的各个环节,并签发支付证书。业主通过监理工程师各个环节的监督,介入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FIDIC编制的《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即是采用该种模式。

(2).事后监督模式是指,业主一般不介入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但在竣工验收环节较为严格,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对项目实施总过程进行事后监督。FIDIC编制的《设计、采购、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即是采用该种模式。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对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整个过程负总责、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及建设工程的所有专业分包人履约行为负总责。即总承包商是EPC总承包模式下的第一责任人。

EPC模式是一种快速跟进方式的合同管理模式。快速跟进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大大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业主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一方面整个工程可以提前投产,另一方面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在项目初期和设计时就考虑到采购和施工的影响,避免了设计和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了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可以显著减少项目成本,缩短工期。

1.2 EPC模式项目计价和价格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按计价方式划分,可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承办补偿合同三种类型。总价合同又分为:固定总价合同、调值单价合同、固定工程量总价合同、管理费单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中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除非工程设计或工程范围发生变动。EPC模式下主要采用固定总价,业主允许承包商因费用变化而调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业主与承包商双方签约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因此承包商的价格中难免含有一定风险费用,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EPC合同的合同价格往往高于传统合同模式的合同价格。

EPC模式下,业主承担的风险较少,总承包商承担大部分风险。对承包商来说,虽然这种合同模式的风险较大,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高水平的管理,就有机会获得较高的利润。

2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风险

2.1 EPC总承包商风险特点

EPC模式下项目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造成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社会性、集成性、动态性等特点。根据EPC模式下风险的特点,总承包商对风险管控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1)多样性:EPC总承包商面临着来自设计、采购、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

(2)复杂性:EPC总承包商项目管理涉及范围广,管理和协调各项工作之间的风险具有复杂性。

(3)社会性:EPC总承包商风险管理所涉及的社会成员(利益相关者)多,关系复杂。

(4)集成性:EPC总承包商项目管理是从全过程(集成)的观点出发进行全局性的综合管理,而不是把各个阶段或过程分割开来进行风险管理。

(5)动态性:EPC模式项目管理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各种外部条件和环境处于变动状态,具有不确定性特点。造成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动态性。

2.2 EPC总承包商风险分类

项目管理风险按分类依据不同,分类具体如下表:

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合同中一般将风险划分为业主风险、总承包商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业主风险大致包括政治风险(政变,战争,动乱等)、法律政策风险(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策、行业标准、规范等变化,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社会风险(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劳动者文化素质等)、自然风险(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不可抗力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总承包商风险大致包括技术风险(设计能力、施工技术、试运行技术等)、经济风险(合同风险、成本风险、市场风险等)、管理风险(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不可抗力风险造成的除直接损失以外其他损失。

EPC模式相较传统平行承包模式,EPC总承包商负责的工作范围大,所承担的风险范围也明显扩大,但得到补偿的机会却大大减少。

3 EPC模式下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规划、识别、评估、应对、监控。

3.1风险管理规划

项目风险管理规划是风险管理指导性工作,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其他过程至关重要。决定了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为其活动过程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时间,并确定风险评估一致同意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的方法:确定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可使用的方法、工具及数据来源;

(2)风险管理职责与分工:确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中每项活动的领导、支援与项目风险管理团队的成员组成,为这些职位分配人员并明确其职责;

(3)风险管理预算:分配资源并估算项目风险管理所需费用,纳入项目成本管理;

(4)风险管理制定时间表:确定在项目整个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过程的次数和频率,并确定应纳入项目进度计划的风险管理活动;

(5)风险分类:在风险识别过程之前,先在风险管理规划过程中对风险类别进行筛选;

(6)风险概率和影响的定义:为确保风险定性分析过程的质量和可信度,要求界定不同层次的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在具体的项目在风险计划制定过程中,对风险概率和影响水平制定具体标准,以便在风险定性分析过程应用;可使用概率相对比例,例如,从“十分不可能”到“几乎确定”,或者也可分配某数值表示常规比例(例如0.1、0.3、0.5、O.7、0.9)。

(7)风险概率和影响矩阵:根据风险可能对实现项目目标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风险优先排序。风险优先排序的典型方法是借用对照表或概率和影响矩阵形式。通常由组织根据具体项目界定哪些风险概率和影响组合是具有较高、中等或较低的重要性,据此确定风险应对策略规划。

(8)确定利害关系者承受度:针对具体项目确定利害关系者可接受性评定的标准和可承受水平;

(9)风险管理汇报格式:制定风险登记单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所需的任何其他风险报告,规定如何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成果进行记录、分析和沟通;

(10)风险管理跟踪:说明如何记录风险活动的各个方面,以便供当前项目使用,或满足未来需求或经验教训总结过程的需要,说明是否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如何审计。

3.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法、初试风险清单法等各种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风险识别的成果是形成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可以描述项目存在的风险并记录可能减轻风险的行为,它是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主要基础。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风险清单要不断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3.3 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与评估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主要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以及多种风险对项目实施综合影响等,形成风险评估矩阵表,为每一项风险评级,给风险应对决策提供依据。风险分析与评估依据项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并进行可接受性评定。

风险分析与评估的方法包括调查打分法、模特卡洛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

3.4 风险应对

根据项目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定选择具体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1)风险回避:通过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计划或改变目标等方法避免风险发生,主要针对风险发生概率大且后果损失很大的或风险发生概率不大但后果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无法弥补和转移的。

(2)风险转移:将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和可能获得利益转移给他人,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合同转移。主要针对一些无法回避而自身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承担的风险。

(3)风险自留:将项目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等来化解风险。主要包括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

非计划性风险自留是将项目风险非计划性和被动的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主要是由于项目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失误、风险分析与评估失误、风险应对决策延误、风险应对决策实施延误等原因造成的。

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主动的、有选择性将项目风险自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风险管理主体内部控制措施化解风险。

3.5 风险监控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对风险的发生提出预警,监视风险的变化情况,确定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等。

通过制定风险跟踪表格记录跟踪检查结果,并形成风险跟踪报告,提供给项目管理层使用。

4 EPC模式总承包商风险内部控制措施

对于留在项目内部的风险需要指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或风险发生后损失的减小。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4.1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针对具体的风险降低其发生概率,具体措施主要有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技术措施等。

预防措施是EPC总承包商管理风险最主要措施,其包含内容最广,具体措施最多。针对EPC模式总承包商主要预防措施有:

(1)重视投标决策和投标报价:充分了解劳力、材料、设备市场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潜在的风险。将业主提供的资料与现场踏勘以及业主要求相结合,分析当前资料不确切、不可预见情况,以及分析合同条款中的责权利和风险分担条款,充分理解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业主要求,以及任务量与工期的吻合性,并在报价时充分考虑需要承担的风险,提出合理报价。

(2)合理划分分包工程量以及择优选择分包商:在满足业主分包要求的同时合理划分分包工作量,使各分包商之间衔接合理,减少相互之间工作干扰,便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和协调。对关键性的工作,为防止拖延工期,影响质量,不宜分包。在选择分包商时,可选择长期合作的分包商,或通过问询、调查等方式择优选择分包商,要认真核查分包商的信誉、经验、资金、实力和优势等因素。在满足业主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降低风险。

(3)综合考虑设计技术,科学合理组织实施:在编制投标文件的技术标时,一定要为后期实施阶段的设计、施工及设备采购留有余地。在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在满足业主要求工程功能的前提下,使功能和成本达到科学配置。在采购、施工阶段,择优选择分包商和供货商,健全项目管理职能及责任分工,合理组织施工,制定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制度及措施。

4.2 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就是针对某种风险发生后造成损失,在事先准备好若干应对方案,包括妥善处理风险事故,控制事故进一步发展,减少人员伤亡,财产和经济损失,以及对项目原有计划及时的调整,使项目尽快恢复正常。从而降低因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5 结束语

因EPC模式可以使业主利用总承包商在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又可以降低自身在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在国内将受到业主青睐和选用。但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和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曾其威.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大众科技,2012(2).

[2]朱智利,高永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

[3]孟宪海,赵启.EPC模式下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分担与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04(12).

[4]黄如寤,邓朗妮.EPC合同条件下承包商的风险管理[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6).

论文作者:董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风险管理论文_董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