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政策能否有效救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股市在大跌之后步入低谷徘徊期,中国政府连续推出救市政策,媒体称之为“中国式救市组合拳”,而救市政策在短中长期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汇金购买银行股 以资金托稳市场
2008年9月18日晚,政府一下子宣布了三大直接针对股市的救市政策。这三大利好包括:第一,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第二,汇金公司宣布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三只大盘银行股;第三,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此外,还有调整存款利息税等相应的政策。
那么救市政策的实施对未来股票市场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救市政策中,汇金公司买入银行股票和央企增持或回购这两条对股票市场影响相对较大。其中尤其以汇金公司买入银行股为甚。因为这完全是直接针对股票市场,属于直接进场,用钱把市场托住。对于股票价格指数的下降有直接的阻碍作用。
对于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来说,其作用与今年4月份的下调印花税的政策类似,是政府管理部门要表明一个态度,也就是说政府不希望出现股票市场继续“熊下去”。
至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利息税、降息等政策,虽然这些政策对于股票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出台的目的更多的是从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考虑的,不应该把它们当成是完全针对股票市场的救市政策。这样的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不大,至少在短期是这样。从历史上的结果看,粗略统计,从2004年10月到2008年9月一共进行了12次准备金率的调整(有上调有下调),其中对股票市场影响最大的一次是2007年7月上调0.27%,其对应的股票市场是上升3.8%。这与理论预期完全相反。
因此,三大政策是直接针对股票市场进行干预,影响程度大而且明显。降息等政策是间接地、渐进地、滞后地影响股票市场。而其影响程度虽然不可以完全忽略,但程度相对较小。
当然,这些政策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将带来实质性的利好。
1800点或是此次熊市底部
这次三大政策到底将对沪深股票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可以回顾一下历史数据。在1994年7月底8月初,沪深市场出现过另一次三大政策,那是在上证指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从1558点下降到325点的过程中出现的政府救市行为。这次三大政策的结果是,上证指数一个月内上升到1050点,但是很快回落到500点,并在低位徘徊,直到一年半之后的1996年初才开始新的一轮上升。从实际结果看,三大政策终止了沪深市场的熊市,起到了救市的作用,达到了管理部门希望的结果。
或许大家更为关注的是:救市政策到底是否能够有效地救市。在这个回答问题之前,有必要说明对于“有效”的界定。这是因为在论述是否有效的时候,不同的分析人员有不同的“标准”,容易引起误解。
判断救市政策是否有效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方面是对股票市场的实际影响,也就是所引起的股票市场的向上波动的大小。显然,股价指数上升的越高,救市的效果越明显。第二个方面是管理者在出台这些救市政策的时候所希望达到的战略目标的高低。如果希望的目标越低,则救市的效果越明显。这两个方面考虑的角度不同,前者属于市场的客观判断标准,而后者属于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标准。
从对股价指数的波动来看,无外乎四种可能的结果:第一,股价指数出现新低。比如上证指数跌破1800点,达到1500点或更低;第二,股价指数没有出现新低,但在低位徘徊。比如上证指数在1800和2500点之间波动;第三,股价指数摆脱底部出现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比如上证指数在2500点和3500点(或更高)之间波动;第四,股价指数接近前期高点,或出现新的高点。比如上证指数在4500点之上。
从出台政策的战略目标来看,管理者的目标肯定不会很高。救市政策出台后,使股票市场在相对较长的时间之内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波动,终止继续下滑,是最低的目标。股价指数如果能大幅度地上升,固然很好,但是希望股股价指数大幅度上升,显然不是政府出台救市政策的目标。
那么救市政策对沪深市场的后市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一般体现在对股价指数上。前面将股价指数未来可能的情况分为四个可能,并用上证指数作为例子给出了具体的点位。
此次救市措施对股票价格指数未来的影响,应该是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股价指数没有出现新低,但在低位徘徊(比如上证指数在1800和2500点之间波动)。这个观点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2008年9月18日出现的低点(上证指数是1800点)就是这次熊市的底部。第二,救市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沪深股票市场目前尚不具备反转的条件。股票价格指数在较低的位置徘徊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出现新一轮上升牛市还为时过早。
1800点应该已是A股的底部,考虑到海外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或有小范围向下震荡。从6100下降到1800点,下降幅度超过是70%。回顾沪深是市场的历史,只有从1993年初到1994年8月的下降幅度,能够与本次熊市相比。从国际上股票市场的历史看,出现这样大的下降幅度熊市也不多(大概只有1990年代日本的日经指数和1930年代的美国出现过)。即使在1987年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中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下降幅度。
救市,该出手时就出手
证券市场的管理者不应该参与助推牛市,也不应该参与打压熊市。只有在股票市场极端高涨(比如2007年4500点之后)或者极端低迷(2008年的1800点)的时候,管理者才会出面干预股票市场。因此,管理者的目标一般来说是使得股票市场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波动。当然,对于这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此次,管理者出台救市政策的目标是比较低的,就是最低的目标。只要出现了“底部”,就应该认为救市政策是有效的或成功的。比如说,只要上证指数站在1800点之上,没有出现新的低点,或者虽然出现了新的低点,但在1800点之下持续的时间很短且幅度很小,就可以认为管理者的救市政策是成功的或者有效的。
就当前的救市政策而言,应该能够达到救市的最低目标。目前,有一些认为救市政策无用的观点,有可能是对救市政策的预期过高的原因,即预期的战略目标太高。
虽然说“熊市不言底”,但每个投资者无时不在揣测市场的底部。其实,在目前这场瀑布式的下跌之后,受到打击最大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虽然目前悲观情绪还在蔓延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但是,政府救市态度的明朗,对于挽回投资者失去的信心,应该是有帮助的。
标签:沪指论文; 上证指数历史数据论文; 股票论文; 股票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