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对考试与分数的情绪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水平论文,分数论文,情绪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儿子从小学到初中,我发现他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身体特征和知识能力方面,也表现在对考试与分数的认识、态度和情绪管理水平上。后者是反映孩子心理素质和个性与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敏锐地观察到这些现象,对家长理解和教育孩子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对考试与分数“无所谓”的快乐状态
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了考试分数的呈现方式,使孩子和家长也转变了对分数的了解方式、教育态度和管理方法。以前全班学生考试分数进行公开大排名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小学阶段期中、期末成绩单换成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这里看不见用分数表示的定量评价成绩,只能看见用“优”、“良”、“达标”和“再努力”所表示的定性评价成绩,大多数学科都采取“自评”、“互评”、“师评”三种方式。几年下来,我看儿子的评价手册里不管是自己评价、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大多数学科成绩都是“优”,在评语中,各方面的优点非常多,基本没有缺点,至于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在评价手册里也看不出来,总之,让人有满堂彩、大团圆的感觉。
学校对分数的这种管理方式培养了儿子对分数的“无所谓”态度。在单元测验和阶段考试中,儿子经常会拿回家试卷让家长签字。这些试卷是有分数的,但是家长解读这些分数的意义比较需要“内功”,因为学校不告诉家长也不告诉孩子这些分数在班级的排名。每次问儿子别人考得怎么样,他基本上说“不知道”。我让儿子问问别人考得怎么样,他基本上不问。即使问了,得到的结果总是他的分数比较高。后来我也就不再关心别人的分数了,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我也不太清楚儿子的分数是高还是低、学习是好还是不好。我知道有的家长为了准确了解孩子的成绩在班级的地位,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详细交流,这种事情我一次也没做过。一方面,我认为老师上班时间一心一意用在教学和管理上,不应该总是打扰人家。下班的时候老师还要操持家务、放松休息,甚至为孩子批改作业,就更不应该打扰人家了。因此,每次签字的时候,我既无法说孩子考得好,也无法说孩子考得差,总是表达同样的意思,也就是“谢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孩子需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出更好的成绩”之类的话。这种反馈对儿子没有任何压力,所以不管考得怎么样,他都拿试卷回家让我签字。
学校对分数的管理方式如此含蓄、隐晦是“别有用意”的。一方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家长的面子。如果大排名的话,除了第一名外,其余所有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败感,不能让孩子这么小就认为自己是失败、无能的,也不能让家长这么早就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这是在提示孩子和家长对分数的一种态度:“管好你自己,不要管别人。”平时拿到作业和试卷以后,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根据作业和试卷的正误情况分析孩子知识学习的薄弱之处,然后加强指导。
在对分数“无所谓”的快乐状态中,我对孩子的竞争实力心中没底。因为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升初是电脑随机派位、就近免试入学,不经过考试,也就是说小学只有毕业考试,初中没有升学考试。初中又允许择校,那么学校凭什么录取孩子呢?所以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为孩子报了许多课外班,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各种证书,把它们投到自己所选择的初中,为学校录取提供重要参考;有的家长甚至“脚踏多只船”,为孩子择校多所,一个一个地参加面试,算是丰富孩子的经历,让孩子产生压力,培养竞争意识了。而在小学阶段,儿子的课外班和证书恰恰是极少的,他所获得的班级和校级的证书或奖励只是一些“积极发言星”、“年级科技星”、“读书小明星”等等,无论级别和等级,我估计都没有什么竞争力。于是,我只好帮助孩子好好准备面试。我打听到面试不考文化课,老师会海阔天空地问一些问题,观察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凭感觉录取。于是,我就模拟一些问题指导孩子怎样回答,参考有些学校往年的面试题目。我教孩子怎样回答“你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你上初中以后的打算是什么”、“你觉得做什么事情最快乐”,甚至还有“你认为什么是幸福”这样的抽象问题。儿子对这种考试很感兴趣,不管猜的题目准确不准确,反正有所准备了,他显得很自信。他自己感觉面试效果不错,最终被录取。
我感觉在小学阶段,学校对分数的管理方式培养了孩子对分数“无所谓”的态度,也迫使家长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对分数无所谓不等于对学习无所谓,它要求家长改变简单地依赖对分数的关注来指导孩子学习的教育方法,而要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角度来关心孩子的学习,除了关心文化课学习以外,还要关心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学习,真正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对考试与分数开始“有所谓”了
美好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一上初中,孩子就不得不对分数开始“有所谓”了,我很高兴孩子有这种变化。因为还有三年,孩子就要完成义务教育,而且没有免试入学的高中了。在这一段时间,孩子只有学会在意分数,对分数保持一定的敏感和压力,才能以合格的成绩初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好的高中。
初一和初二,孩子的心态逐步变化。初三,孩子快速变化。这种成长得益于学校对分数的管理方式,它也带动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
初中开学不久,儿子就得到一个校园网电子信箱的用户名和密码,电子邮件成为学校发各种资料和通知的重要渠道,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方式。与小学相反,初中的各科成绩均是用分数表示的定量评价成绩,没有用“优”、“良”、“达标”和“再努力”所表示的定性评价成绩。每到期中、期末或阶段性考试,老师都会把儿子各科分数和总分、班级各科的平均分以及儿子各科分数和总分在班级的排名发到电子信箱里。然后老师对全年级学生分数进行大排名,这样每个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老师很清楚;最后,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把每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告诉孩子和家长,孩子和家长就能推断出自己孩子的分数在全年级的大致排名。如果想知道具体排名,可以单独问老师。这种分数管理方式使孩子和家长基本能够知己知彼,而且也保护了自尊心。
三年来,儿子在中上等成绩的圈子里忽高忽低、此起彼伏,时常让我产生阵痛,这种阵痛源于有些高中学校录取方式的变化。中考一方面保留了“一锤定音”的方式,这就是说,即使孩子平时考得不好,但如果中考前“临时抱佛脚”,或者考场上超常发挥,就能考上好的高中。另一方面,有的高中把初中三年每学期的期中、期末分数都按照权重算进中考成绩里,如果三年累计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名靠前,就可能与高中提前签约,孩子上该校高中就有保障了。做家长的,一般都希望孩子能够达到后者水平,这样孩子每次期中、期末成绩的起伏都会牵动家长的心。
我必须学会隐忍分数起伏所带来的阵痛,让孩子从对分数“无所谓”到学会“有所谓”得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分数对于自己的意义,学会分析分数的得与失、高与低的原因,体会分数与平时学习和听讲之间的关系,感受分数与考场发挥之间的关系,在与他人比较分数的时候学会了解自我,了解他人,正确地对待成败荣辱……
总之,通过正确对待分数的变化,孩子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素质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每当孩子的成绩有高低起伏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这些。如果孩子没考好,他会发现我的话有点少,比较沉默,他就会问:“妈妈,我没考好,你不高兴了?”我说:“你没考好,我不可能高兴,如果我高兴,你还说我有毛病呢!”儿子笑起来。我接着说:“但我也不是对你失望,以后你的考试经历还很长,你得总结经验教训,还是得争取每次都考好,这样你高兴、我高兴、老师也高兴,大家都高兴的事情,你何乐而不为呢?”儿子点点头。
经过我的启发,儿子养成了自觉且不痛苦地总结教训的习惯。不管大考还是小考,他都会对考分进行总结,但以总结教训为主,较少总结出经验。其中一个惨重的教训是一次考试前,心理压力比较大,决心这次一定要考好又担心考不好,考试的时候总想“杜丽失利”的事情(2008年看奥运会比赛的时候,他知道杜丽是因为太想成功了,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射击,结果失败了。)。他提醒自己可不能像杜丽那样,没想到越是希望自己不要这样,就越容易陷入强迫观念的情绪困境,结果考砸了。我和孩子爸爸并没有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压力,但那次考场的情绪体验对他有深刻的自我教育作用,帮助他预防此类事情发生。
后来仍然是这样,如果没考好,他仍然会诚实、坦然地告诉我分数,然后跟我说他的教训是什么。此类事情多了,我就说:“还是教训,怎么就没有成功的经验呢?”他快乐地说:“教训就是经验,下次考好了,不就有经验了吗?”我说:“教训就是教训,经验就是经验,你不能混淆概念,一次考试结算一次,有教训就是教训,有经验就是经验,你不能像向别人借钱一样,钱是别人的,你却说这钱其实是你的,因为下次你还给他的就是自己的钱,你这样不是胡搅蛮缠吗?”他“嘿嘿”笑了。我这样讲道理和打比方是希望孩子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在学习和生活小事中培养孩子思维清晰、做事负责的好习惯,当然也有利于敦促他提高学习质量。
对考试与分数的情绪管理“四步升级”
初三是孩子的转折时期,中考临头的备战状态锻炼了他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应激水平。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能为他做的事情越来越少,就像学校在初三学生和家长动员大会上说的那样:“少说话,多做饭。”我可以少说话,但是不能让儿子少说话,我给孩子营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主动与我多多地交流。
一天早上起床后,我在给儿子准备早餐,他边洗漱边说:“心理专家,你说什么是平静?”这是他第一次叫我“心理专家”,而不是叫“妈妈”。我说:“平静就是不急躁,跟平常一样。”我觉得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回答得很不好,这才意识到我还真是说不清楚什么是平静。他接着问:“大考前应该平静还是兴奋?”我说:“平静。”他说:“我觉得大考的时候需要平静,大考前需要兴奋,这样学习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原来他自己已经有了答案,并且还有一定道理。那他到底想问什么呢?他说:“我学习的时候很专心,但是一躺在床上休息,就总是想两件事情,一件事是考上重点高中会怎么样?一件事是暑假我想干的事情很多,该怎么安排?先说暑假我想做的事情吧,我想了解茶文化、学习书法、学习计算机、打球、同学之间串门等等,小学的同学也该聚一聚了。”我说:“我经历过很多次考试,也遇到过你的问题,这很正常。大考前的心理主要就是这两件事,一个是担心考不好,实际上是心理焦虑,一个是盼望考完后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儿子松了一口气:“哦,这是正常的呀,那我不是有问题噢?但是我老想这些事情怎么办?没法静下心来学习。”我说:“你把你想的这两类事情一条一条记下来,第一类事情你担心什么,第二类事情你向往什么,想出一条记一条,记下来了你就没有记忆负担了,以后就想这些事情少了。”“嗯,这个办法好,其实我已经记一点了,只不过没有得到权威的认定。”说完这句话,他向我摆摆手就出门上学了。
过了一个星期,我问他这个方法管不管用,他说还可以吧。我说“还可以吧”就说明还有点用,但不是百分之百有用,结果儿子来了句:“本来就不是百分之百的问题,现在我只在洗澡的时候才想第二类事情。”可见,他不是等到问题完全出现甚至问题很严重的时候才想到求助,而是在问题的萌芽状态就开始求助和调整。我说:“中考虽然让你紧张和焦虑,但这种经历对你的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是的,三年后还有高考,我就有经验了。”“那你还得接着辛苦三年哦。”“没关系,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你好有思想哦!”“嘿嘿,不是我的思想,我在学校发的《中考在线》上看到的,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就记住了。”“《中考在线》上还有什么让你很受启发吗?”“有。卷首语《无悔初三》。”
我很欣慰孩子的这种成长与变化,在一次情绪管理的专题培训班上,我援引儿子的事例讲了情绪管理的四级水平:从“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即知即觉”→“先知先觉”。在那次与“心理专家”的谈话中,儿子说他已经采取记录的方法调节情绪,这是他自发创造的方法,处于“不知不觉”的状态;当得到“权威”的认可以后,他知道这种方法是科学和有效的,发展为“后知后觉”,用于指导和调节自己以后遇到的类似的情境与问题。当考场上出现“杜丽失利”的暂时念头时,他调动以往的教训或经验,现场排除情绪干扰,就是“即知即觉”的调节水平。以后他还会经历高考和人生的其他考验,还会面临平静和兴奋的矛盾冲突,他会对此有预测并有所准备,尽量预防和减少情绪干扰,这就是“先知先觉”。孩子会不断在这四级管理水平之间锻炼和提升,这种心路历程会不断促进孩子成长,并走向成熟。
学生有学生的角色和任务,学习、作业、考试和分数是学生生活的家常便饭,孩子和家长不能把考试和分数看得太重,又不能不看重考试和分数。从儿子的经历来看,孩子对考试和分数的思想认识与情绪管理水平一直在变化、发展着,家长对孩子的考试和分数的思想认识与情绪管理水平也得随之调整、提高。
在学生时代,考试和分数如同绚丽的花朵,但花朵并不是玫瑰的全部,除了花朵以外,还有绿叶、枝条、树干、根系,尤其是根系,它才是生活之源、生命之本!
标签:情绪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