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胡佳佳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胡佳佳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水利工程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地基处理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以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本文将通过对地基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进而对水利施工中影响地基选择因素以及处理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系的日益健全,水利施工系统不断发展,在这个模块中,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基础工程建设的要求,必须进行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整体来看,水利工程体系具备复杂性的特点,其工程覆盖面比较广泛,涉及到地基施工、人员应用、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环境处理等各个模块,其施工综合性比较强。通过对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化,有利于增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工质量,实现其整体使用寿命的延长。

1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从水利建设的总体来看,地基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由于地基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土壤结构松散,不能满足建筑物承载要求,因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倾斜的现象,甚至坍塌的现象时有发生,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特别当长时间降雨时,地基吸收过多的水分,会大大降低地基的稳定性,土体的剪应力迅速下降,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的情况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工程项目建设目的,选择科学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对于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地基的基本特点

2.1压缩性强

地基在进行压缩的初期,其压缩曲线呈现相对平缓的状态,而当地基的压力超过压力点的情况下,地基会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严重时可能出现突然下降的态势。地基在所承受的压力过程中,压缩曲线整体上呈现出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这样使得地基具有较强的压缩性能。

2.2具有较大的孔隙

在同样的环境下,与普通的土质相比,具有较大的空隙,通常情况下下,空隙要比普通土质空隙大出30%左右。之所以会具有这样一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这样促使软体土质各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出现胶结现象,从而失去了自身的土层压实能力,导致具有较大的孔隙。

2.3地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地基较高的灵敏度主要体现在其触变性上。一旦采用振动的方式来破坏地基的土质时,就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地基的强度范围,使其呈现出稀释状态。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的这一特点会出现层侧面挤出以及土质沉降等现象。

2.4透水性能差

地基不仅透水性能相对比较差,其排水性能也相对比较差。地基在垂直状态下的渗水性能系数为10-7~10-5cm/s。由于地基的孔隙水压相对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地质沉降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在自然沉降的条件下,地基要比普通土质地基沉降的时间长。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填法

换填法在地基的处理中最为常用,原理也较为简单,是用符合施工要求的土质来替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首先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将全部挖出,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填充满足工程施工质量等级要求的土质,并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填充的土质进行分层夯实,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为主体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换土处理是地基施工中使用的较为广泛的处理技术,并且也是施工相对简单的地基处理方式。与其他地基处理方式相比,换土处理具有自身的优势所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换土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地基的土质不仅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而且地基的强度也能得到一定的增强。换土处理最常用的替换材料分为两种,即灰土和水泥。在实际的替换过程中,施工工人只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不需要借助复杂的施工技术,换土施工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用灰土以及水泥替换原土,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的稳固性以及承载能力,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进度,保障水利工程能够在工期内高质量完工。

3.2桩基法

桩基法的适用条件是:地基土层较厚,并且对其进行大面积、大范围的清理十分不容易时。水利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桩基法的桩柱选择由原先的砂石桩和木桩、甚至是水泥搅拌桩逐渐被替换,现阶段较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方法遵循这样的桩基原理:通过人工或者是机械的方式给地基打孔,在地基的空穴处注入混凝土,混凝土回放热进而产生化学反应,改善桩基周围的土质力学效应,最终有效改善地基沉降几率,地基的承载力得以保障。同时,由于混凝土预制桩性能较好、施工难度较小,成本相应地得到了降低,并且最终保证了施工质量,在水利建设中应用普遍。

3.3排水法

排水法就是将软土层中的水分排出去。这样就能改变软土本身水分高、受压能力弱的特点了。排水法一般包括真空预压、降水预压等方法,最实用的就是真空预压。在软土表层放置砂石铺设管道,用真空的装备将软土中的气体抽出,加强软土的受压能力。

3.4旋喷注浆处理技术

旋喷注浆处理技术指的是通过气压法、电化学法以及液压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将固化的浆液通过高速旋转的方式注入到建筑物以及地基介质缝隙之中。旋喷注浆处理技术的浆液包括硅酸盐类化学浆液、黏土浆、水泥砂、水泥浆以及黏土水泥浆液等等。在浆液进行高速旋转的过程中,采用定喷以及旋喷的方式,可以营造出水利工程复合地基。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旋喷注浆处理技术进行地基处理,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缓解地基沉降情况,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在增强水利工程地基施工质量。旋喷注浆处理技术主要使用于淤泥量较大、砂土、黄土以及黏性土质等地基施工当中。如果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中含有体积相对比较大的石块以及有机物时,采用旋喷注浆处理技术则需要检验其适用性能,从而确定是否可采用旋喷注浆处理技术。

3.5水泥搅拌法

水泥搅拌法是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对地基的处理使用的最多的方法,将水泥与水混合成泥浆,以此作为一种固化成分与软土进行混合搅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受压能力。在使用水泥搅拌法的时候,要先将施工范围进行清理工作,防止在与软土进行搅拌时带入其他物质。选择固化能力强的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水混合成泥浆。

3.6加载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基础处理技术中,加载法的目的在于对地基施加过量的荷载,从而加速地基下沉,增加地基的整体强度。该基础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增加应力降低地基中的水分,减少土壤空隙,提高地基的总压。加载法分为大气加压法和预压加载法两种。其中大气加压法是通过竖井降低地基中的含水量,在土层表面铺设沙土形成真空环境,由大气压力进行加载;而预压加载法是指在地基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荷载进行预压。使用加载法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比选多方案后确定是否采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在地基的处理上还没有实现彻底完善,尚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地基的处理方面仍需提高,特别是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要对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地基处理方式作为水利工程最常见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以地基的基本性能为出发点,并且对影响地基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合理的地基施工技术,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冯是明,邹福华.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2):78-80.

[2]李红娜.水利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6):146~148.

论文作者:胡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论文_胡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