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战略联盟_高校联盟论文

论高校战略联盟_高校联盟论文

论高校的战略联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联盟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战略联盟与高校发展观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作为市场经济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若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运用战略发展的观念,正确把握高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开拓新领域,努力寻找新的办学增长点。高校实现发展可供选择的传统战略不外乎独立扩展和对外兼并。但这两种方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困难,成本高而且缺乏灵活性。当前高校无论是扩大教育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领域,都必须集中有效资源,与其它高校携手合作,才会有所收获。因此,高校竞争发展不是要击败对手,而是要建立一种充满生机的教育生态系统,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科研协作群体,组织战略联盟共同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与合作是组织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人们普遍认为,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战略联盟的时代,基于单干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了基于合作的竞争。战略联盟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标志着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模式遇到了挑战。战略联盟是针对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而提出来的一种管理理念,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形式,被称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战略联盟带来的巨大效益,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变革,对教育机构也产生了影响。从高校自身情况来看,高等教育在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走合作之路。战略联盟从经济领域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将竞争者视为合作者,“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以实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一观念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的共识。高校建立战略联盟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一种合理选择,可理解为是为了适应环境的一种组织安排,是高校加强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形式,是高校发展观的一种创新。

二、高校战略联盟的优势

高校战略联盟指的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高校(或高校与其它特定组织、机构)之间,围绕某一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协议或者联合组织等方式而建立的互为补充、互相衔接的一种相互合作的联合体。战略联盟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各成员仍保持着本组织的管理自主权。支持战略联盟的思想基础是系统论思想,即通过高校之间、高校与其它特定组织及机构之间的有效整合,能够达到“1+1>2”的效果。这种战略联盟既包括高校,又可包括科研机构、产业组织、各类社会办学力量,同时还应吸纳银行及社会资金提供者等进入,形成高校产学研群体。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办学资源,从根本上避免浪费高等教育资源及相关的社会资源,共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1.战略联盟有利于高校创新与知识学习

创新是高校培育核心能力的源泉,也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制约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创新是指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诸系统的方略组合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这些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观念、组织、制度、战略、文化等诸要素,其中观念是整个创新的核心。只有转变传统的观念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实现全面创新。战略联盟有利于高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创新。按照群理论的观点,创新发生的可能性强烈地依赖于组织间的交互作用的数量和强度,战略联盟成员之间的密切关系与频繁的合作交流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从组织学习的角度观察,一所学校要保持战略领先,必须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与机会。在创造学习机会方面,高校战略联盟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将高校信息网扩大到整个联盟范围,借助与联盟内各成员的合作,获取本校缺乏的信息和知识,并带来不同组织文化的协同创造效应。它将合作作为高校学习或寻求保持其能力的一种手段,创造了一个分享知识的环境,使其成员容易接受新知识并能在内部进行顺利转换。同时,战略联盟有助于各个高校间科技创新能力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相互结合而创造出新的交叉学科与知识。从而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2.战略联盟有助于防止“巨型大学病”,提高办学的规模经济效益

在独立扩张或对外兼并式的传统发展模式下,高校为了尽可能地掌握对环境的控制,必然要求致力于高校内部化边界的扩大。这一努力过程不仅伴随着巨大的投入成本,而且容易出现组织膨胀带来内耗过大的所谓“巨型大学病”现象:由于高校规模过分扩张,管理层次急剧增加,协调成本上升而使得学校的行政效率向着官僚式的低效率迈进,致使决策缓慢,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外部变化作出敏锐的反应。

战略联盟的经济性在于高校对自身资源配置机制的战略性革新,不涉及组织的膨胀,因而可以避免带来高校组织的过大及僵化,使高校保持灵活的管理机制,并与迅速发展的教育事业保持同步。战略联盟克服了“官僚制”的缺点,增强了高校组织的活力,其中某些部分松散地结合有利于保持组织的灵活性。由于高校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教学科研活动互补性,战略联盟通过其特有的协同效应,促使这些资源和教学科研活动在联盟中能够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扩大了高校与外部环境的融合。既避免了规模扩张的压力,又可通过信息的相互传递、教育资源的相互分享和配合获得资源的优势互补,使高校降低办学成本,获取更多的潜在利益。战略联盟内部既包含了高校内部环境的可控因素,又混合吸收了很多原先高校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并使之具有可控性。战略联盟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高校对资源的使用界限,使高校实现了在既定规模条件下,对更大范围内资源的支配能力;另一方面,运用战略联盟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可以化解发展带来的资源压力,优势互补,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使不同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得以有效、灵活组合,提高高校战略调整的灵活性。它不仅可以使高校将拥有的各种资源结合起来,改变过去相互脱离、分散的局面,而且加大了系统之间的渗透性。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由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发展机会,节约在获得资源方面的新的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的规模经济效益。

3.战略联盟有利于高校整合优势特色,提高竞争力

任何高校都只能在办学的某些环节上拥有优势,而不可能拥有全部的优势。为达到“双赢”的协同效应,注重高校之间携手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在各自的关键优势环节上展开合作,尽量采用外部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相长,可以求得整体竞争力的最大化。战略联盟使高校在组织上突破有形边界,根据办学层次和自身特色等实际情况,精选、保留、发扬和运用最关键、最有优势的功能,而将其它某些功能依托到战略联盟中,借助外力完成,并且予以整合弥补。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高校在竞争中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其精髓在于一所高校要集中精力在核心优势特色上追求卓越,保持一流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习惯于“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管理思路,管理的精力往往耗散在众多低附加值的活动上,大量真正创造高附加值的活动反而不为人所重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高校积累起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必然会影响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深度与广度。高校不仅因此会失去许多可资发展的机会,还可能在未来更为开放的教育竞争中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当前,我国高校亟需从战略高度出发,开拓思维,跳出局限于内部化的管理模式,不失时机地选择与其它高校或组织、机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

4.战略联盟有助于降低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有些高校在发展中为了尽快打开局面,不惜一切力量,调动其所有可能的资源来扩大办学规模。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由于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匮乏,加上规模扩大后管理的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失败。而通过与一些著名的、有实力的高校合作,不仅可以增加信息获取的来源和渠道,在发展上获得有力的帮助和提携,也使“孤军奋战”的学校更有可能形成合力,以弥补自身实力和经验的不足,降低管理风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对具有优势的高校而言,由于办学资源的共享,有效的成本控制变成了可能。通过战略联盟,可以进一步增加高校自身核心能力的辐射力,把剩余的办学能力利用起来,促进教学和科研力量得到进一步整合,使学校对资源的利用发挥到极致,满负荷运转,也使学校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拓展。

三、构建高校战略联盟的基本原则

从我国高校自身现有的管理状况和发展目标出发,在构建战略联盟时应考虑到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核心能力互补的原则

美国学者哈默尔和普拉哈德首先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它是指“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综合体”,并且强调“能够使竞争力独树一帜的能力才可称为核心能力”。高校实行战略联盟最为重要的目标是弥补高校原有的战略缺口和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如果联盟方的核心能力与本校的核心能力雷同,往往造成联盟后虽然高校的规模扩大了,但其体质却反而变弱了的局面,这种缺少核心能力互补、内部整合度差的联合体是导致联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知识分享和相互学习的原则

高校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通过学习和知识积累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更新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一所高校要保持战略领先,必须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机会,而在联盟中就可以利用与伙伴的合作机会相互学习。从长期来看,高校可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这里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传输,还包括知识的创造。战略联盟创造了学习机会和一个分享知识的环境,一些战略联盟由于重视学习而被称为学习型战略联盟。高校战略联盟内部成员在缔结联盟时就应清晰地认识到,建立联盟是学习过程的开始,这种学习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合作竞争是提供学习机会的保证,有利于促使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着眼于战略联盟的目标,而不局限于各自学校的私利。

3.保持灵活战略和独立地位的原则

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要求高校制定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与之相适应。如果高校因为加入联盟而失去了战略的灵活性,则一旦环境改变,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同时,如果联盟使高校失去战略的灵活性,也就违背了战略联盟的目的。战略联盟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参与战略联盟的高校之间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受经济实力的影响,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目的是充分发挥高校的各自优势。一旦某一联盟方失去了独立地位,联盟就变成了兼并,这样对方的投机就会造成对另一方高校的侵害,而这种风险是高校无法承担的。因而高校战略联盟一般只是具有特定意义的某种协议,重点强调参与战略联盟的高校各方进行合作的重要意义及目的,以及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并不要求相互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高校可以与一个战略联盟以外的其它高校自愿自主地另组新的战略联盟。

四、有效战略联盟的选择与建立

选择合适的联盟原则、方式和合作伙伴是高校战略联盟构建中最为困难而又最为重要的工作。联盟伙伴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联盟的成败。如果联盟各方不匹配乃至不相容,就容易产生消极的后果。战略联盟必须建立在符合各方战略目的的基础上,因而战略联盟要在各方的严格互选基础上进行。对于高校来说,合作必须符合高校的性质和使命,必须在高校自身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由于在双向或多向慎重选择基础上建立的战略联盟符合各成员的共同利益需要,因而具有稳定性和生命力。有效战略联盟的选择与建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挑选合适的联盟伙作

伙伴选择是联盟成败的关键,需要考虑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优势或战略配合和文化配合。高校首先要树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并据此来寻找能够带来学校所渴望的教育资源、风险分担和进入新领域的机会优势,要选择文化相容、优势相生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高校可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和发掘信息,物色潜在合作伙伴,予以充分的评估之后确定。在教育市场开放化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高校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迅速变化,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无论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是高校自身都在探求新的发展战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寻找合作伙伴,构建战略联盟,已成为许多高校适应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选择。

2.战略联盟的设计和建立

动机是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高校之所以加入战略联盟,是因为通过战略联盟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然而由于每所高校的情况不同,对战略联盟的期望也存在很大差异。高校组建联盟的动机是复杂的,是多个动机的组合,但肯定的是,必有其主要动机使联盟达成一致。扩大办学与提升实力就是高校战略联盟的内在动力之一,当一所高校拓展自己的竞争地位时,往往需要某些补充优势。因此,为保证战略联盟的成功实施,高校必须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应认真分析每一个合作者的管理现状、办学能力、发展前景,掌握其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并通过积极有效沟通,尽可能使自身发展目标与合作者目标保持相同向度。这样,可以在建立战略联盟之后,不断增强相互之间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做到优势互补,使加盟的高校都切实得到战略联盟的益处,具有与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相比无法取代的优点。这一阶段不仅包括对联盟的方式诸如松散协作、合作办学、联合课程、科技研发、联邦式合并等为基础的初始合作协议的设计和谈判,还包括组织结构选择、合作前景估算、利益份额分配等细节以及对管理模式协同等方法进行设计,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增强信任和合作。

五、关于几个问题的讨论

1.要注重平等合作与长远利益

战略联盟的目的是增强高校的核心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实现高校战略目标。由于其效益一般在短期内很难充分显示,因而战略联盟应该强调的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高校间的这种长期平等合作,可以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分享创新经验和创新成果,可以共同探索培育高校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通过相互学习来提高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这种合作不应该是一个短期过程,而要在了解高校之间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重点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来稳步发展合作关系。另外,参与战略联盟各方实力很难平等,优势各异,特别是知名高校与一般高校、规模大的高校与小的高校之间,无论在资金、科研实力,还是在信息、人才资源方面,能力水平相差都很大。因此,需要高校间能够着眼于长远利益,相互协调、友好相处,保持积极态度,善于调整和相互尊重。

2.要重视组织建设与信息沟通

战略联盟虽然体现着高校间的共同的利益需要,但是,由于各方在组织制度、行为方式、观念、能力范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所以要使战略联盟能够稳定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各方共同解决一些结成战略联盟关系中常常出现的难点问题。其中关键的是克服组织制度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别,建立适宜的战略联盟组织机构。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确保战略联盟有效运作的必要保证。理想的战略联盟组织机构必须具备完整的信息网络与协调机制,以使战略联盟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迅速反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完成战略联盟目标。为此,应努力协调战略联盟的各项职能,做到既能及时根据战略联盟所确定的目标,调整其结构与力量,同时也能将高校间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快速有效地传递到联盟各成员,有效地促进组织机构更加科学合理,进而使战略联盟高效率运转。

3.要加强高校战略联盟的文化创新

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高校战略联盟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发展形成的各自传统,每个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差异很大。这样,往往面对同一个问题,各个高校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有时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导致战略联盟各方不能相互理解,无法友好相处,难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终迫使联盟解体。战略联盟能否顺利建立并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为此,应消除对战略联盟文化形成的不利因素,在保持各高校优秀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要求加入战略联盟的高校不断更新价值观念,努力学习其它高校校园文化的优点,做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长期发展。

标签:;  ;  

论高校战略联盟_高校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