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论文_武丽娟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论文_武丽娟

吉林省扶余市三义学校 131200

探究,也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被教育所重视,它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通过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的品质和素质。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理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数学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满怀热望中获得成功。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实施探究

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对人有导向作用,正所谓“时境之移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显现在明确的主体地位中实施探究

“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来实现。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

三、数学教学中置学生于开放的思维情境中实施探究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唯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这就是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四、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灵活的评价方式下实施探究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及整理资料,学会整理反馈信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探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不但使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标准上,注重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采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评价方式,如:可以采用辩论会式的评价方式进行自评和互评;可以将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并记录进学生档案,使学生在分享成果的同时增强荣誉感;还可以将探究成果经筛选参加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评选,让专家、媒体等也参加评价,扩大评价活动的范围。

论文作者:武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论文_武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