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_恩格斯论文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_恩格斯论文

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马克思论文,正确理解论文,社会主义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总书记提出“四个如何认识”,其中“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当 前思想理论界急待解决的理论难题,也是高校的政治理论课中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的 理论难点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但在20世纪 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这些国家经济始终没有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东欧剧变后 ,人们难免产生疑问和困惑: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错了?还是我们对马克思 恩格斯的理论理解有问题?我们认为恰恰是后者,是我们对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有 一定的片面性,我们缺乏对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条件的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文联系 研究和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马恩所描述的未来社会的特征究竟是怎样的

对马克思恩格斯来说,未来社会并非简单地就能实现。从他们的大量论述中可以看出,实 现未来社会必须具备许多条件。有些条件是人们所熟悉的,还有一些隐含的假设条件人们并 不熟悉。从现在来看,要实现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所隐含的一些假设条件在马克思恩格斯时 代 是根本不可能的。应该说,马恩当时也不可能科学地预见到。我们只有结合当代的社会发展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中推导出来。本文重点论证实现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有那些隐含 的假设条件。为了阐述得更充分,有必要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应具备的特 征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1.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旦废除私有制,财产就变为社会共 同财产或国家财产,变成全社会或全体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把全部资本、全部农 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银行等集中到国家手里。”(注: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68页。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提到整个社会 全体成员参加的“自由平等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是什么样子?这里不可能有私有制的一 点影子。

2.阶级消亡。很自然,作为阶级意义上的国家也消亡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中, 阶级消亡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推论。当私有制消灭了,这个社会中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 的阶级本身也就消灭了。因为一旦生产资料归社会或国家占有,人们之间就不再有阶级关系 。所以阶级自然也就消亡了。作为以阶级存在为基础而建立的国家也没有存在必要了。当然 ,其它意义上的国家还是存在的。恩格斯还强调:“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 的”。(注:恩格斯:《反杜林论》,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8页。

)这里提示我们:一个国家一旦推翻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必然消灭了阶级。那么 ,什么样的国家能够做到在消灭私有制后立即消灭阶级,成为无阶级的国家?从现在来看 ,这个国家绝不可能是经济不发达国家。

3.整个社会自觉地有计划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强调未来社会计划的重要性,并将社 会有计划发展等同人们已经认识了自然界的规律、并能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自身服务 一样。这种自觉执行的计划绝不是人们头脑中任意制定出来的产物,它能反映人类自身的智 力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反映人类已经完全认识了自然界的规律,并按照规律的本 性来摆布自然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计划”不需要任何强制,完全是自觉地去执行。每 个人都将这种计划当作自己的事情。因为这种计划对人们没有任何坏处,只有好处,人们为 什么不执行这样的计划!

4.未来社会必须消灭商品、消灭货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人们的劳动不必通过 迂回曲折的道路来表现为价值,而是直接表现为劳动时间。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商品、货 币关系没有存在必要。其实,消灭商品、货币关系,重要的并不是人们的劳动时间如何表现 的问题,而是如何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能准确地衡量人们的劳动质量问题。假设那时人们 的思想觉悟很高,尽自己最大能力为社会贡献。由于人们之间还可能存在劳动能力大小、水 平高低的差别。这种差别如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社会一旦失去了正确评价一个人劳动质 量的标准,分配也就失去了依据。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在高度发达的生产 力条件下才能实现。那时产品极大丰富,人们高度自觉,可以按需分配。

5.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当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商品货币关 系后,人们生产的狭隘的眼界改变了。生产目的既非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的需要,也非为了 获得劳动的价值形态,而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盲目的,而是 通过人们自觉地计划,通过解放了的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来达到目的。生产目的的这一根本改 变是未来社会非常重要的特征。

6.人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了充分自由的发展。因为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 人们不再为生活所迫。因而,不再为自身的价值而生产,而是为社会生产。人们的积极性创 造性更得以发挥。这样“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 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和表现 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为 解 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注:恩格斯:《反杜林论》,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18页。

)未来社会劳动条件的改变非 常重要。如果没有这种条件改变,绝不可能使人们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体力。

二、实现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我们知道,要实现以上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有条件的。有些条件马克思恩格 斯在世时已经阐述了,人们比较熟悉。有些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明说,或者说得不那 么明确,但我们能够在他们的理论中推导出来,这些条件我们也比较注意。还有一些条件是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不可能存在的,马恩本人也不可能设想到。所以,我们也不太注意。但这 些条件又非常重要,没有这些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

1.仅仅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不够的 人们知道,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建立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的前提条件。这一点,马克思 恩格斯在许多地方多次强调。马克思的推论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前一个社会发展成熟以 后,当它无法驾驭自己的生产力时候必然产生的。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 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 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9页。

)显然,未来社会是在资本 主 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它告诉我们,历史发展是不能“跳过”的,它必须遵 循一定的规律。但这个历史过程是有弹性的,人们可以创造条件,缩短它的整个过程。同时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仅仅一个国家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同样不可能产生未来社会。因 为资本主义已经将各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各国生产和消费已经变成世界性的了。恩 格斯指出:“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的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 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都受到另一国家事变的影响。……此外, 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得不相上下,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 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它是世界性的革 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注: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68页。

)尽管后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取得胜 利,但我们不能否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达生产力是建立未来社会的前提这一重要条件。另 一方面,人们总是认为落后国家可以在“先进”的生产关系上去弥补生产力的不足,而经常 忘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应性问题。这种盲目追求先进的生产方式是否一定能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这个难题经常困扰着我们。而且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经常忘记生产力是生产 方式的现实基础,往往脱离生产力去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公有制越大、越高、越纯 越是社会主义”是这种认识的极端表现。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构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 产方式架构是非常重要的,仅仅靠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还是不够的。

2.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恩认为,任何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这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 经济规律的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终将被未来社会取代,也是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导 致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 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 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注: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 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有过非常详细的论证:“ 现 在由社会化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已经不是为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所 占 有,而是为资本家所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实质上已经变成社会化的了。但是,它们仍然服 从于这样一种占有形式,这种占有形式是以个体的私人生产为前提,……已经包含着现代的 一切冲突的萌芽。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注:恩格斯:《反杜林论》,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98页。

)恩格斯通过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规律作用的冲突性,还指 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为不顾任何阻力的、在质量上和 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 ,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 了。”(注:恩格斯:《反杜林论》,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2页。

)资本主义“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 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注:恩格斯:《反杜林论》,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6—307页。

)资本主义被取代,并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一点在理论界并没有疑义。问题恰恰出在中国建立社会 主义是否也是由于旧中国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必然产物?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并没有完 全弄清楚。

旧中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不占主要地位。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是唯一的,也 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问题是:现在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是否还允许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其中运动,这是值得研究的。

以上两个前提条件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论述的,但是人们并非都能正确地理解。下面 三个前提条件有的马克思恩格斯虽已论述过,但不为我们正确理解。有的没有论述过,因此 不为人们所认识。而且这三个条件彼此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

1.生产社会化使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已经具备了条件。

2.整个社会的生产事实上成为一个大工厂,计划成为这个社会的必要。

3.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条件,成为多余之物。

这三个条件十分重要。在什么条件下社会或国家才能占有生产资料?为什么计划经济搞得不 尽人意?商品、货币关系能否被消灭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正确理 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思想呢?我们认为,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达到才是马克思恩格斯思 想的真正含义。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生产事实上必须成为一个大工 厂,马恩所设想的整个社会的计划性才能成为必然,也就是最终会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社 会占有生产资料已经具备了条件并具有了必要性。没有整个社会生产事实上已经变成一个大 工厂,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实现在整个社会水平上的计划。人们还必 须把产品当商品,货币自然成为衡量价值的尺度。当整个社会生产事实上成为一个大工厂时 ,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得已实现,人们通过类似于有严密计划性的企业一样进行全国性有组 织的计划。这种计划是人们自觉认识生产力规律的结果。没有了私有制,没有了私人利益, 商品货币关系随之被消灭。

那么,私有制被消灭后是什么情形?从马恩的理论推论,一旦私有制被消灭了,实际上只剩 下三种可供选择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一种是部分人所有制(如集体所有制),一种是政府所有 制,一种是社会所有制,即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如果由政府代表公共掌握生产资料,后 两者是一回事。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事实上整个社会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厂。为了使这个大 工厂能够始终不停顿生产,计划就成为完全的必要。如果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大工厂,通过计 划来组织生产的整个过程,商品货币关系自然归于消亡。如果社会还不具备占有生产资料的 条件,马克思设想的计划经济不可能实现。商品、货币关系仍将存在,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 料也不可能实现。所以,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出现马克思的未来社会。

三、对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隐含的假设条件如何认识

除了前面提到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还隐含着一些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 在马恩时代是不存在的。如果不注意研究这些隐含的条件,同样不能正确地理解马恩的科学 社会主义。

1.计算手段相当发达,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排好亿万人的千差万别的消费需求和千千万万 生产单位复杂严密的生产计划。马恩的计划经济中包含着这个条件。因为马恩的整个社会的 计划性要求计算手段非常发达。这能够做到吗?非常难!我们知道,生产的目的是消费。现代 社会,消费趋向的变化对生产者提出严峻挑战。一个趋向是日益个性化。无论是服装、饮食 、日用品,以及电器、汽车、家庭装修等都在走向个性化。个性化造成消费的千差万别,也 要求企业生产出千差万别的产品。消费的另一个趋向是多层次。在同等收入的人群中,由 于 消费偏好不同,在使用同种商品上消费档次有差别。有的人喜欢高档服装,有的人喜欢中低 档服装;有的人喜欢日用品档次高一点,有的人喜欢日用品档次低一点。不同等收入的人群 中,消费的档次差异更大。所以消费的多层次也是一个趋势。还有一个消费的趋势是多变性 。 人们不再追求几十年一贯制,求新常变是人的本性。以上三个消费趋向对生产者提出的要求 是,生产者必须及时掌握消费需求信息。问题是:亿万人的消费需求信息如何能被几十万、 几百万的厂家所获取,而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人们的现实需求?这是几十年来反对计 划经济的那些西方学者的最大理由。他们认为计划手段无法解决人们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 和多变性同生产之间的矛盾。有人做过测算,要设计出一个全国性的庞大复杂的,同时满足 几亿人需求的计划。需要几十万、几百万个联立方程才能计算出来。兰格时代显然做不到。 (注:兰格时代指二十世纪20—3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关于社会市场经济之争。当时有一部 分 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搞计划经济。理由是计划经济需要建立几十万、几百万个联 立方程解题,在当时条件下是做不到的。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现在也做不到。

)现在是否行得通!现在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达到这个标准。将来能行得通?不好说。

但是,网络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为我们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提供了新的思 路。我们可以设想,当千家万户的消费者都上了网,同时,千家万户的生产厂家也上了网。 网络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中枢神经的时候,产销直接在网上见面。生产厂商在网上收集信息 ,并依照网上的订单组织生产,在网上销售产品。消费者在网上选择、购买消费品,通过网 上 支付。我们假定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完全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也 是一种计划。但这种计划不是我们过去理解的计划。因为这种计划不是少数人头脑中的产物 ,不是人为订出来的计划。它也不需要几十万、几百万个联立方程来解题。甚至不需要专门 的计划机关。但它确确实实使生产有了计划,是一个在预先安排的计划下生产。如果每一个 企业都依照网上订单安排生产,或许可以克服生产的盲目性。整个社会生产不是也能克服无 政府状态吗!显然,网络时代的计划经济不是我们过去所搞得计划经济,也不是“兰格”时 代所争论的市场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它同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经济思想是否有相似之处? 恩格斯曾经提出“当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按照社会计划来利用这些生产资料 的时候,社会就消灭了人直到现在受他自己生产资料奴役的状况”。恩格斯在这里用了“社 会计划”这个概念。社会计划不应当也绝不是指那种少数人头脑中产生的计划,也不是指政 府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计划。社会计划应该指社会广泛参与的计划,广泛到甚至是人人参与 。人人参与的计划是什么样的计划?只能是类似于网络时代的网上计划。从这个意义上理解 ,网络时代的计划同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经济是多么的相似!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并没有 网络,尽管马克思设想的计划经济并不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但网络时代计划是连马克思 恩格斯都没有想到的但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计划经济。应该说,网络时代这个条件实际 上隐含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中。没有这个条件,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只能是空中 楼阁。

2.未来社会是人们已经认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本性,并能够自如地驾驭这些规律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马恩认为,未来社会 ,人们已经完全认识了客观规律的本质,并且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自身服务。恩格斯指出: “当人们按照今天的生产力终于被认识的本性来对待这种生产力的时候,社会生产的无政府 状态就让位于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社会力 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 的 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影响,那末,要使它们愈来 愈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恩格斯的思想 清楚地告诉我们自然规律能够被认识。计划经济是人们认识了自然规律的结果。“人们周围 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 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 的规律,这些直到现在都如同异己的、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而与人们相对立的规律, 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人们自己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 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一 直 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 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 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了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 跃。”(注:恩格斯:《反杜林论》,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6—307页。)恩格斯这段精彩的思想告诉我们,在人类还没有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之前, 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统治人;当人类已经认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后,是人去驾驭自 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同时告诉我们未来社会的人们完全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能 熟练地运用它们,使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服从人类的需要。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科学社 会主义的基础条件。

社会规律,尤其是经济规律是否能被人们所认识?这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们对 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表现的规律运动现象也不一样。资本主 义越是发展,它的矛盾暴露得越充分,人们对规律的探讨也就越深刻。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就是我们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也是不断地认识规律的过程。即使自然规律已经被 人们所认识,但能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也需要经过人类长期的经验总结和认识的深化。 否则即使认识了规律,也不能正确地运用。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是一个人类长期的实践过程 。正是因为认识规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实现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总之,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而存在。我们过去建立的社 会 主义公有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须纠正。“国有企业有进有退”,“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在公有制为主体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都可以看 成是对“超阶段”发展的纠正。中国的社会主义虽然不是建立在马恩所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 展的基础上,并不等于中国就不能搞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这 种社会主义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它同马恩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一定的 差别,这一点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不能今天就要求去匆忙地实现马恩所设想的理想的社 会主义,而是要脚踏实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目前看,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最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只有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础上不断发展、不 断地创造条件,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逐步地实现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

标签:;  ;  ;  ;  ;  ;  ;  ;  ;  ;  ;  ;  ;  ;  ;  ;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