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下一阶段可能的政策预测_宏观经济论文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下一阶段可能的政策预测_宏观经济论文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下阶段可能出台的政策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当前我国论文,阶段论文,政策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宏观经济形势

(一)上半年经济启动效果不尽人意

自去年四季度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需求,启动经济的举措,如连续5次下调银行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扩大和提高出口退税以及加大改革力度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需求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总体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但是从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启动效果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滑。 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情况的最重要的风向数据,它的变化会连带产生一系列的政策变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2%,低于计划目标;二季度增长幅度继续回落,为6.8%,低于一季度的发展速度。7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又比上半年有所滑落。总之, 经济发展速度离国家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就加大了全年经济增长实现8%的困难,要确保全年经济8%目标,下半年经济增长就必须明显回升, 至少要达到9%,其中四季度要达到10%,这就困难得多, 需要我们在下半年作出更大的努力。

2、市场疲态依旧。 上半年市场的特点是国内外消费需求双重乏力。上半年在统计范围内的商品短缺现象首次消失。 据权威部门测算,1998年上半年,大部分是供大于求,基本上没有供应紧张的产品。据悉,这是我国历史上在统计范围内的商品短缺现象首次消失。业内人士分析,此现象表明我国经济已经完成了由供给约束型向市场约束型的转变。同期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2.8%左右,增长速度回落了近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社会19种主要物资消费总额的增长幅度估计不到2 个百分点。一些主要物资中,钢材、煤炭、有色金属、水泥等均感销售困难,产品积压严重,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预计这一状况近期内难以改观。

从出口需求来看,进入98年后,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继续动荡,步入衰退的经济形势未见好转,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印尼国家动乱,日元大幅度贬值,使得发展前景很不乐观,预计经济复苏可能需要2—3年的时间。日本、韩国、印尼、泰国等国相继实行紧缩方针,加大出口力度、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最近,外经贸部有关人士表示,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已开始显现。今年的外贸形势将相当严峻。按照计划目标,全国外贸出口要比上年增长10%。据海关统计,上半年仅增长7%,二季度明显低于一季度。其中5月份出现了连续22个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6月份的速度也不高。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反倾销及其他各种限制愈来愈多;国际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将继续存在,商品出口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非经济因素的干扰。除此之外,国内也存在着外经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应变能力较差和出口商品结构不够优化,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据此估计,全年难以完成10%的出口预定目标。

3、价格指数双双走低。由于库存积压较多,企业竞争激烈, 压迫市场价格不断下跌。据统计,六月份全国零售物价和消费物价连续第九个月走低;上半年零售物价同比下降2.1%,消费价格也下降0.3%。今年前6个月,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年初下降3.3%,比去年同期下降4.3%,价格降幅呈扩大之势。上述价格指数双双走低, 也说明刺激内需的调控措施,暂时还没有在市场上产生大的影响。有人据此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时期。

4、外资收入下降。近几年来,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已成为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币值相对稳定的一项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1996年,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23 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总额的三分之一。1997年,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进一步攀升至452.8亿美元。受亚洲金融动荡的影响,日本、韩国、 东南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经济紧缩,压缩甚至收回海外投资。中国作为其主要投资地区首当其冲,因而今年我国面临外资流入减少的不利局面,有可能给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带来不良影响。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外商投资到位金额为2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预计全年吸引外资数量将会下降。

由于出口增幅减缓和外资收入下降;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慢。统计数字,上半年仅增加10亿美元,6月份下降了4亿美元,人民币已不再存在升值压力。

总之,上半年经济启动虽然初见成效,但效果还不尽人意,总体市场仍在低谷徘徊,今后市场较为疲软的局面还会维持一段时期,短时间内难以迅速回升。

此外,今年空前水灾将影响中国今年实现经济目标,保“八”难度再度增加。有专家预言,南方农业大省的受灾将导致粮食减产,而受火灾影响的工厂停产、农业减产更直接威胁到保持经济增长的目标。

(二)启动需求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1、“时滞”。一般而言,许多启动措施, 从出台到真正发挥效应要有一段滞后期,这就是所谓的“时滞”。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来说,其滞后期往往有一年左右,快的也需半年时间。因此,许多上半年出台的启动措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奏效,估计其主要效应的发挥要从明年才能开始,至少也要到今年四季度。计委有人说,近一段时期,他们加班加点,干的主要是翻过去上报未批的项目报告。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征地、开工建设,总要有一段时期。如果说是刚刚开始立项,到开工,到对市场产生影响,就要到明年了。此时以后,随着许多启动措施相继奏效,经济速度才会缓慢回升,总量需求严重不足的局面亦会改观。

2、“抵消”。前段时期出台的一些措施,从实际发挥效应来说, 存在着宏观启动,微观紧缩的矛盾方面,以致效应力在很大程度上互相抵消,启而不动。国家主观上虽然想刺激需求,启动经济,但有些举措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这就是目的与手段的不一致。如当前已经出台,或今后即将出台的住房、医疗、退休等项制度改革,以及近期内大量职工下岗分流,一些地区和企业退休金发放困难,都使得老百姓不敢随意花钱,增强了其防患意识和储蓄倾向。有人说,这就叫收入预期减少,支出预期增大,消费者反映过度。一段时间内房也没买,钱也不敢花,商品市场受到了两面夹击,市场自然会更加疲软。国家内贸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居民存款上升,但消费意欲不强。早前曾有国内机构在一些大城市调查,看市民在物价下降后,会否增加消费。调查中表明,被访者近一半人都担心经济不佳,影响未来的生活,把钱放在银行而不因物价下降拿钱出来增加消费。国家希望今年透过房地产市场刺激消费的努力未见有突出成绩,大概也与此有关。看来,在经济不景气及失业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居民愿意看紧荷包,而不愿消费。此外,金融机构加强风险控制,企业深化改革后市场约束增强,也在客观上起到了紧缩效应,加剧了消费品和投资品市场的疲软。物价的负增长就证明了这一点。

3、“缺陷”。即启动措施的“政策性缺陷”。 这是上半年启动效果不明显的最主要原因。分析上半年国家出台的启动措施,主要内容是松动银根,如降息、下调准备金率、增加投资贷款额度等,更多的是采用了货币性启动政策。这在过去经济发展处于景气上升阶段,投资项目较多,物价上扬,预期收益看好的条件下,确实可以起到刺激需求,升温经济的作用。但目前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1)缺少投资项目。当前各种产品相对过剩,价格持续下滑, 企业普遍认为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虽然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需求潜力很大,前景看好,但由于投资多、周期长、利润低,一般企业无兴趣,也无能力进行投资,因而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5月份, 银行各项贷款增加,当月新增443亿元,比上年同月多增111亿元;同期企业存款却新增526亿元。说明银行放出的钱转了一圈又回了银行。

(2)缺少投资主体。因而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投资主体缺乏。据有关资料,6月底,广义货币M2增长只有14%,狭义货币M1增长8.7%,而M0只有6.6%,但同期储蓄存款则增长了16.8%。有关专家指出, 这显然不是一个乐观的现象。M1和M0的低增长,说明企业的投资愿意较低;M0的低增长则反映居民即期消费预期走低,都不利于市场需求的启动。

(3)缺少放款单位。同样由于上述原因, 许多项目在经济景气下滑阶段中,收益前景不好,出于贷款风险的考虑,金融机构自我约束增强,贷款谨慎,惜贷普遍。为了实现全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 央行要求今年追加的各类贷款额度9000亿,并出台了一系列松动银根、促使商业增加放款的措施,但到6月止,全国新增加的贷款只有3700多亿, 同期城镇增加是4100多亿。虽然有关部门尽了最大努力,但扩大贷款,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并未达到。据银行界人士反映,主要原因在于贷款困难,特别是难以找到优质的贷款项目。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对于盈利前景不明朗的项目,商业银行普遍不愿意贷款。

此外,地方上投资积极性也不高。据了解,由于目前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投资拉动”,但从全国各地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强迫动用银行贷款去扩大投资的能力已大大弱化了,而其财政手段以及政策手段却因自身财力不足、权力有限也无法有效使用。

二、国家下阶段可能出台的政策预期

为了刺激国内需求,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自去年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松动性措施,如连续5次下调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增加投资、特别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房改,提高出口退税等。

国家下阶段肯定还会有刺激措施出台,但可能会采取那些启动措施呢?笔者在这里只能是做一些个人预期,做一些揣测。

(一)大幅度增加建设投资

分析今年的经济状况,在消费需求平稳和出口需求增幅下降的情况下,启动需求的主要动力在于增加国内投资。一般估计,投资至少要达到15%。如果下半年出口增幅继续下降,甚至出现负数,那么,要改善国内的市场状况,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 国内的投资增幅必须在15%的水平以上,甚至要达到20%。前不久,国家计委将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从10%提高到15%以上,以确保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增长百分之八的指标。有关方面还进一步扩大了投资范围。除继续加强农林、水利、铁路、公路、电信、环保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领域,加大力度。

(二)进一步放松银根

有关专家最近指出,要采取以下几项重大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要充分运用中国内巨额富余资金。以1994年的存贷差来说,存款比贷款多527亿元人民币。但到了1997年底,存贷差747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900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引进的644亿美元外资总额。 当前中国的银行实际利率大幅度上升,贷款成本高昂。为充分利用国内的富余资金,有效的措施是降低利率与放开管制,对有效率的私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放松借贷条款。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调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和今年3月25日调低利率的目的有所不同。 这次调低利率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基础设施的投资。今年三月份的减息则主要为解决国企资金周转困难。今后人行将继续以利率杠杆对国民经济作间接调控。

(三)加大财政启动力度

据财政部有关人士透露,政府通过适度财政政策启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思路已定。今年调控手段要从主要依靠货币政策,控制社会消费和投资总量,转向在注重货币政策的同时,主要采取财政政策手段,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适度增长。财政启动经济的基本措施:

1、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可用资金,重点要放在清费改税上。 为了配合此项政策,针对中国目前各地各部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不少企业苦不堪言,人民群众“怨气沸腾”的状况,国家税务部门正在酝酿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大幅改革。

2、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和速度,加快能源、交通、 邮电等专项投资进度,启动那些完成前期论证工作并能迅速增加社会需求的项目。对部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有选择地实行财政贴息或风险担保。

3、继续执行完善扩大出口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 适当考虑对部分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

4、大幅度扩大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公共项目投资。 以财政启动经济,需要大量发行用于搞基础设施的专项国债,以刺激经济。这是财政启动政策的核心,也最容易见效。预计今后几年内,国家将会发行数千亿元,甚至上万亿元的建设债券。同时,国家还会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建设投资。人民银行宣布的降息决定,只是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的其中一项配套措施,并非单一的行动。经济专家指出,过去几次减息的效果表明,在目前的情况下,减息对刺激经济的作用不大,但如果配合其他措施,其效果将会较明显,如加快基建投资,降息将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5、建立和完善大宗商品的政府采购制度。

(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前不久,一位在政府决策层有特殊影响的经济学家建议,“我们不能忽视中小企业业整个经济带来的活力”,要让中小企业活跃起来,以此增加投资需求、就业需求,从而拉动供给,提高GDP增长速度。

(五)推动企业海外投资

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加速在南亚进行若干重大项目的投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到东南亚各国展开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以便利用当地资本市场低成本的机会,投资当地较好的产业,进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向海外转移的长线产品录,制订有关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措施和办法。中东、中亚、东南亚、南非、拉美应是政府鼓励对外投资中的重点地区。

(六)加大打击走私力度

国内许多产品市场疲软,与大量走私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法人走私猖獗,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为此,有关方面已决意采取坚决措施,建立新的体制,打击走私活动。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出了严厉的指示。他指出,当前法人走私泛滥,甚至一些党政军机关和执法、司法部门都有参与,必须坚决打击。

(七)进一步扩大开发,逐渐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为了减少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吸收外资和经济的影响,有关专家提出,要利用外资扩大国内需求,并提出要在服务贸易领域渐进开放等方面,在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服务贸易领域渐进开放;允许多种所有制吸引外资;吸收跨国公司投资;加大中西部利用外资力度。

标签:;  ;  ;  ;  ;  ;  ;  ;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下一阶段可能的政策预测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