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群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矿业精煤(集团)公司医疗中心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并总结临床要点与经验。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27例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对其手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结果:27例患者手术后经1年以上随访,以JOA肘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定,优良率达到92.59%,1例异位骨化、1例肘内翻。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穿针法在治疗小儿伸展偏型肱骨上骨折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14-02
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较常见,多发于5到10岁儿童,并发症多,治疗不当可引发再移位及肘内翻[1]。本组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7例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对其手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探讨治疗方法并总结临床要点与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27例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并对其手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3岁到12岁,平均年龄为(7.12±0.35)岁;骨折后就诊时间从30min~10h,平均为(2.1±1.1)h;从骨折类型来看,9例属于Ib型、8例属于Ⅱb型、4例属于Ⅲb型、4例属于Ⅱa型、2例属于Ⅲa型;因交通伤者5例,跌伤者19例、坠落伤者3例;有1例患儿伴有正中神经损伤、1例伴有肱动脉损伤。
1.2 方法
本组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片拍摄,根据拍摄结果划分类型、选择对应的手术方法。首先,对伴有正中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的患者(2例),直接采用神经血管探查术、手法复位X线透视下闭合穿针固定治疗;
其次,对超过就诊6小时的患者、局部肿胀患者(4例),行尺骨鹰嘴牵引,待5天后,可行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术;
第三,其余患者(21例),先进行手法拔伸牵引,当正侧方移位纠正、正前后移位纠正完成后,方可给予石膏托外固定;
在术后即时及1周后,需对所有患者进行肱骨远端正侧位X线片的复查,复位成功的判断依据为:正位片示骨折远端无尺偏、侧位片示成角小于15度;若不符合标准,则视为复位失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复查后,对于复位成功的患者给予3周后的中立位石膏托更换,并以固定2周为宜;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则给予闭合复位,可选择经内外髁穿直径2mm克氏针内固定,注意术后的中立位石膏固定需在固定3周后予以拆除,并帮助患者进行伸屈肘关节功能训练,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可在6周后将针拔除。
1.3 JOA肘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定标准
按照JOA肘关节功能评定法的评定标准,患者完全复位成功后固定无转移骨位为优,无端固定良好为良,发生转移、异位骨化、肘内翻为复位失败属差等。
2.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7位患者中,以手法复位者25例成功15例;屈肘110度前臂旋前位固定者7例全部成功,屈肘110度旋转中立位者6例成功3例,前臂旋后位固定1例未成功。屈肘90度中立位固定者11例,成功5例,对复位失败者均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7例患者手术后随访,以JOA肘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定,优良率达到92.59%,1例异位骨化、1例肘内翻。
3.讨论
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较常见,多发于5到10岁儿童,并发症多,治疗不当可引发再移位及肘内翻;从致病因素分析,伸展尺偏型肱骨髁骨折大多由肘伸展位跌倒,从桡骨远端经骨间膜传导至尺骨上端,或加上肱三头肌拉尺骨鹰嘴、尺骨冠状突由前下向后上撞击肱骨滑车,从而引发髁上骨折,骨折线通常分布情况以前下至后上为主。当治疗不及时或者远折端在矢状位上向后上移位,在提携角作用之下,远折端向尺侧发生移位,以及水平面受到挤压与牵拉,远折端呈现出尺侧向后、桡侧向前的旋转移位[2]。
本组研究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手法复位,主要是通过前臂过度旋转前位时,令滑外侧嵴、尺骨鹰嘴发生接触后,在远折端外侧形成压应力促使肱尺关节向外伸展、当尺侧副带紧张牵拉远折端时,可构成与内侧骨膜张力的抵触,从而确保骨折端的稳定;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手法复位后固定成功率较为显著,闭合穿针手术也证实了上面所说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失败的案例也表明了远折端向尺侧发生移位,以及水平面受到挤压与牵拉,远折端呈现出尺侧向后、桡侧向前的旋转移位事实。所以,可以提出的建议在复位固定方面,以过度屈肘前臂旋前位为宜[3]。
从上文的方法与结果分析中可以认识到,由于患者受伤时间、局部肿胀程度不同,需采取对症治疗,当严重时伴有张力性水泡的患者,未进行即刻手法复位,而是选择先牵引、再消肿、后复位的办法;针对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宜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而对于成功复位的患者,需进行静脉点滴甘露醇、地塞米松,以帮助患者完成脱水治疗,在2到3天后,若患者病情稳定即可停止,如此有助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预防。经治疗27例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手术后经1年以上随访,以JOA肘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定,优良率达到92.59%,仅有1例异位骨化、1例肘内翻。经本次研究可以对小儿伸展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并且对患者存原差异性可以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意识,尤其对复位失败后的补救措施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在临床中的医学知识运用需灵活、手术操作需在有效的评估下进行,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应该以对症治疗为主。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穿针法在治疗小儿伸展偏型肱骨上骨折方面效果显著,在手术治疗中应该注意手术配合,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并对患者进行差异区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与护理方案,有助于提升手术疗效,减少意外事件发生。从临床经验来看,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浦立勇,张锡庆,王晓东等.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23(3):237-238.
[2]王远辉,万永鲜,叶里子等.克氏针及可吸收棒内固定修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生物相容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1(26):4218-4219.
[3]王相如,衣英豪,曹克奎等.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8(11):84-85.
论文作者:张冠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肱骨论文; 患者论文; 肘关节论文; 尺骨论文; 手法论文; 手术论文; 小儿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4期论文;